亚洲象喜群居生活,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都听首领指挥,成年雄象负责保卫群体安全。象群个体成员,尤其是母象经常发出低沉的吼叫声,不同的叫声反映出亚洲象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同一个家族的亚洲象即使相隔五千米也能找到彼此。亚洲象还会利用灵活且柔软的长鼻子与同伴进行交流。
2020年3月,一群叫“短鼻家族”的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出发,一路向北。2020年12月,这群象产下了一头小象,在长途跋涉之后,象群选择了在密林之中一处较为隐蔽的地方休憩,大象妈妈用乳汁哺育小象,小象在母象和家族其他成员的照顾下学习生存技能。一直到2021年8月8日,15头亚洲象才安全返回到其传统栖息地。
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和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
云南省在2009年发布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和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纲要中选择了极小种群物种112种,包括野生植物62种,野生动物50种。其中,野生植物株数在10株以下的有水松、华盖木、滇藏榄、天星蕨、富民枳、铁竹等9种;野生动物数量在50头(只)以下的有白掌长臂猿、云猫、双角犀鸟、云南闭壳龟、滇池蝾螈等15种。
“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拯救保护措施,如: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生境进行保护;开展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与回归自然等。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建立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点)、13个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共迁地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61种10万余株、回归定植16种3万余株,已有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和云南蓝果树等3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摆脱了灭绝威胁。
组别 | 生大蒜浓度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沙门氏菌 | 大肠杆菌 | |||
菌落数(个) | 抑菌率(%) | 菌落数(个) | 抑菌率(%) | 菌落数(个) | 抑菌率(%) | ||
甲 | 0 | 2.9×109 | 0 | 1.8×109 | 0 | 6.5×108 | 0 |
乙 | 5% | 2.0×107 | 993.3 | 5.3×106 | 99.7 | 5.1×106 | 99.2 |
丙 | 10% | 1.5×105 | ≈100 | 7.1×104 | ≈100 | 3.7×104 | ≈100 |
丁 | 20% | 3.0×104 | ≈100 | 1.5×104 | ≈100 | 7.5×103 | ≈100 |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