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联考...

更新时间:2024-10-09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 , 每小题1.5分 ,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周灭商之后 , 推行分封制 ,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 都朝歌(今河南漠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卓);封召公夷于燕 , 都动(今北京)。分封制( )
    A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2.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椎之课 , 除支度给用外 , 凡缔串之类 , 悉数送往京 师”。其后 , 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 . 使军权集中于皇帝 B .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 .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 .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 3.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明史》载:“至世宗中叶 , 夏言、严蒿选用事 , 遂赫然为真宰相 , 压制六卿关 。然内阁之拟票 , 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 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宦官)。”材料表明( )
    A . 内阁权力随时变化 B . 内阁始终未取得法定地位 C . 宦官专权危及皇权 D . 内阁首辅就是以前的宰相
  • 4.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民主属于自治式的民主 , 盲目的自由 , 其实是把多数人认为的真理当作真理而并不是把真理本身作为真理 。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 . 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B . 在民主运作上缺乏理性 C . 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D . 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平等
  • 5. (2024高二上·唐县月考)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 . 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 B . 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 C . 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 D . 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
  • 6.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美国总统弹劾案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4款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凡受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轻罪的弹刻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 。如果有足够多的议员投 票认同总统犯有“叛国、受贿或其他重罪与轻罪”,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 。这一规定说明弹劾案( )
    A . 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B . 彰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C . 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D . 遵循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 7.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为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权力机关开始由抗日时的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做法( )
    A . 积累了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 B . 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C . 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 . 适应了解放战争的推进形势
  • 8.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 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狞猎等场面逐渐减少 。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 )
    A . 墓葬壁画风格多元 B . 农耕技术取得突破 C . 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 . 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 9.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1906年12月4日,《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颁布,其中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这表明(    )
    A .   维新派变法主张受到了政府重视 B . 晚清积极推行变革政体的“新政” C . 清政府进行了近代司法权的改革 D . 资产阶级法律强调保障个人权利
  • 10.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自汉武帝元封五年起,刺史开始在常住地方设立固定治所 。下表是东汉部分刺史治所与所在称国的治所情况 。这样的安排( )

    刺史

    豫州刺史

    扬州刺史

    凉州刺史

    所在称国

    沛国

    九江称

    汉阳称

    称国治所

    阴陵

    刺史治所

    历阳

    A . 意在保障有效监察 B . 造成了社会政治的混乱 C . 强化了称国的实力 D . 说明更重视对称的防范
  • 1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有学者指出:“(西晋)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 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 )
    A .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 家世是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 C . 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倒退 D . 成为了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 12.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科举制是继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取士选官制度,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爍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 )
    A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D . 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 13. (2023高二上·丹阳开学考)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
    A . 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 . 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 . 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 . 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 14.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是重要的国家考试 。近年来,公务员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逐渐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公务员的政治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 。这说明公务员考试制度( )
    A .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B . 提高政府官员思想品德 C . 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 D . 利于官员的队伍建设
  • 15.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的重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 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 .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 . 干部管理民主化 C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 . 干部考核法制化
  • 16.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 。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 . 英国政府的支持 C .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 借鉴中国科举制
  • 17.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 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 功”的重要表现是( )
    A . 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B . 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 C . 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 D . 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 18.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 国家的常法 。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 )
    A . 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B . 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 C . 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 D . 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
  • 19.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
    A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 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 . 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 . 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 20.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唐朝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即定罪量刑的刑法、行政制度与规则、对律令的补充法典和 实施律令的细则法规 。唐政府颁布的《大唐开元礼》是集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之大成的礼 仪法典 。由此可见 ,唐律( )
    A . 主张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 B . 标志着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 C . 主张以乡约教化约束乡民 D . 反映了思想界的法治与德治之争
  • 2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村规民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衅。”据此可知( )
    A . 乡约捍卫贵族政治 B . 乡约追求政治平等 C . 乡约强化专制统治 D . 乡约侧重道德教化
  • 22.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11世纪,人们对当时的法律现状不满,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 马法的传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国家的形成 B . 工商业经济发展 C . 人文主义的复兴 D . 教会统治的需要
  • 23.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在1764年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 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 一主张旨在( )
    A . 凸显契约的神圣 B . 保障个人权利 C . 确保司法的独立 D . 强调法官尊严
  • 24.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 .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 . 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 .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D .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 25.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在理论上,法律总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每一种世界 观都包含着社会和经济趋向,它取决于事实上规定权力及凭借这一权力立法的阶级的实际 意图”。据此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 . 体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B . 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C .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D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 26. (2023高二上·盐城期末)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
    A . 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 .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C . 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 .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 27.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7年9月,在全国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李素丽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我国( )
    A . 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共识 B . 切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C . 公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D . 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28.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西汉初年,汉、匈之间互市通关频繁 ,交换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销铁器、铜器、马具、 服饰、丝织品等各种物品,甚至还出现了“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的盛况 。这反映了( )
    A . 汉朝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汉朝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C . 汉匈间的和平促进边境贸易 D . 汉朝边患得到了有效解决
  • 29.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唐高祖曾下沼书说:“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 ,退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 。是以昔王御宇 ,怀柔远人,义在輯糜 ,无取臣属 。肤涎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 ,要荒審服,宜与和亲。”这一政策( )
    A . 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B . 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度 C . 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 D . 避免了唐朝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 30.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乾隆年间,清朝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 。理藩院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已经由北方蒙古地区扩展到其他边疆地区,涉及到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 。理藩院管理范围和职能的完善,反映了清朝( )
    A . 民族政策开明包容 B . 境内各族已全面封建化 C . 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D . 边疆管理承续前朝经验
  • 3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长久以来,拉丁文作为欧洲共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 。18世纪 ,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具 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如俄国出版的《俄语诗简明新作法》等,颇受时人欢迎 。这体现出当时( )
    A . 拉丁文化影响力下降 B . 近代民族意识的兴起勃发 C . 俄罗斯文化受到推崇 D . 印刷术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 32.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中,各国声明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即无论有什么矛盾或利益冲突 ,都不以战争为手段 。这( )
    A . 遏制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 . 得到了各国普遍的认同和自觉遵守 C . 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D . 促进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 33.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建国初期 ,《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 。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 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 ,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 . 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 . 返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 . 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 34.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 B . 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 35.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为庆祝中法建交59周年 ,2023年1月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 中法美食文化之夜”活动 。1964年的中法建交( )
    A . 有助于打破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 B . 推动“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落实 C . 是新中国国际地位开始得到提高的表现 D . 使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得到有效的维护
  • 36.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1962年至1969年,为了对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填补生产技术空白 ’我国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引进技术和设备 84项 ,累计用汇金额14.5亿美元 。这反映出我国( )
    A .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 . 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 C . 探索新的经济体制 D . 经济与世界全面接轨
  • 37.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老拉签署了边界条约,与越南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 题的《基本原则协议》,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 定》。这些条约(协定)的签署说明我国( )
    A . 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B .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C . 解决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D . 注重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38.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通行天下 。“秦半两”取代了之前六国形制各异的货币,成为统一 的流通货币的形制。这反映出秦朝货币法( )

    A . 使货币由杂乱向统一形状演变 B . 明确了历朝铜钱法定货币地位 C . 背离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 D . 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进程
  • 39.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
    A . 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 B . 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 C . 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 D . 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
  • 40.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 因此遭受损失 。到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 。此时美国已 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这反映了( )
    A . 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 . 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 D . 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共40分。
  • 4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 ,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 ,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 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 ,仍被保留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 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 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被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 42.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

    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

    没有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政治中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

    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

    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

    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扼《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 体明确 ,说明史论结合)

  • 43.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 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为一体”,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 。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与自给自 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 。 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 法”,就是情理法 。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漓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 义”等来评判一 个人言行非法与否、罪恶轻重 。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 当作了政治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命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 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进入21世纪,中国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民法典的起草进程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
    2.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民法典颁 布的主要意义 。
  • 44.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维护和 平等一 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 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 事裁判权制度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及安理会 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 ,大国一致原则一 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 ,人们开始怀疑联合国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法国、俄罗斯与美英在对伊动武上分歧深刻,安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摘编自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

    1. (1) 根据材料一,比较17~ 18世纪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法原则的显著不同 。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在制约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所取得的成 果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