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设置来看,其本质意图在于( )
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
土归流 ”,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
时间 | 税率 |
1928 年 | 分为 7 级:7.5%、10%、12.5%、15%、17.5%、22.5%、27.5% |
1930 年 | 分为 12 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
1933 年 | 分为 14 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 80% |
时间 | 法案 | 内容 |
1847 年 | 《河道法令》 | 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水源,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 |
|
| 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 |
1848 年 | 《公共卫生法》 | 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并规定由地方当局负责供应清洁卫 生的饮用水。 |
1855 年 | 《消除污害法案》 | 进行大规模的排污系统改造工程。 |
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 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 ”的道路。这表明( )
材料一: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摘编自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材料一: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 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 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 等。此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 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 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 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 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 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