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

更新时间:2024-09-04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国语》记载西周“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与商朝比较,西周(   )
    A . 重视礼乐的治理功能 B . 国家治理的模式发生转变 C . 以血缘维系政治统治 D . 形成严密的中央集权体制
  • 2.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已出土的汉代涉及牛耕体裁的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在陕、鲁、苏、甘、内蒙古等省区,而关中、中原、成都平原等核心农区却鲜有发现。 以下选项可解释该现象的是 (   )
    A . 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周礼》) B . 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 C .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续封泥考略》) D . 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后汉书》)
  • 3.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唐代铸镜,为了去除杂质,排除有害气体,获得较为纯净的合金,常常对铸镜金属进行反复熔炼,因此常有“百炼镜”“百炼钢”之说。这表明唐朝(   )
    A . 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先进 B . 工艺的制作彰显工匠精神 C . 社会形成以美为贵的氛围 D . 金属开采与冶炼技艺高超
  • 4.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
    A . 行政机构效率高 B . 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 . 考核部门权力大 D . 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 5.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格局大体奠定于清末,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洋务新政和开埠通商。据统计,到1894年,近代工业中仅雇佣工人就接近 10万人,其他附带人员更多。据此可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
    A . 改善了生活条件 B . 与工业化密切相关 C . 开始于洋务新政 D . 增强政府服务职能
  • 6.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依毕业考试结果获相应的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这反映了晚清政府(   )
    A . 合育人与取才于一途 B . 消弭中外文化的分歧 C . 应对迅猛的革命形势 D . 建立西方的文官制度
  • 7.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当选的政府委员会委员 18 名,其中共产党员7 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请求退出,得到了大会的同意。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 . 开始尝试创建革命政权 B . 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形式 C . 促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 D . 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1949--1978年,中国从一个个工厂“点”,演化为一个个工业门类“线”,最后织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网”。 这反映了新中国这一时期(   )
    A . 基本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 . 经济部门类别齐全 C . 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D . 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 9.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1978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卡特总统的代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时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对两国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两国关系正常化和不正常化,性质不同”。材料主要表明(   )
    A . 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 . 美国寻求盟友以对抗苏联 C . 中国的外交战略因势而变 D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10.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过去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这一举措(   )
    A . 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B .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素质 C . 突出个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D . 得益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耶莫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 7000~前5800 年,位于伊拉克北部,有21 座房屋,每座房屋由数个小间组成,地面铺芦苇后敷泥,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并制作陶器和陶像,陶像以女性为主。据此,不能得出耶莫原始聚落(   )

    A . 社会阶层分化较为显著 B . 原始农耕文明有所发展 C . 自然环境影响民居建筑 D . 尚且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 12.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帕尔玛塔—托加是古罗马的一种服饰。它最初只有将军胜利归来时才可以穿,后来凯撒把它作为正规服装,罗马帝国皇帝们沿袭了这一传统,穿着这种托加出席重要的礼仪场合。这一变化反映了古罗马(   )
    A . 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B . 对外征服强化君主权力 C . 国家权力结构出现嬗变 D . 社会风气趋于奢靡享乐
  • 13.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暴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导致欧洲宗教神职人员和官员大量死亡,而这些人恰恰是掌握拉丁语的主要群体,以至于拉丁语再也无法维持其官方语言的地位,中世纪文化也走向衰落。这使欧洲(   )
    A . 进入漫长黑暗时期 B . 宗教的权威不复存在 C . 民族语言开始推广 D . 开启新一轮文化创新
  • 14.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2023年12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批准对总统拜登发起弹劾调查,这意味着有可能走到参议院进行弹劾审判的地步。12月19日,法国国民议会批准通过了马克龙政府提交的移民法案。由此看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
    A . 主权在民 B . 分权制衡 C . 天赋人权 D . 政党政治
  • 15.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1891年,英国作家哈代出版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在作品中,作者将人赋予了机器属性,如泪水是“熔化了的铅液”,摇篮里的婴儿仿佛是“织布机的梭子一样,从这边抛向那边”。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 现代文学成就突出 B . 劳资矛盾十分突出 C .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 . 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 16.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国际储备货币俗称世界货币。不同年份英镑与美元所占国际储备货币份额的变化如表所示,据此可知(   )

    年份

    英镑

    美元

    1940年

    68.9%

    27.9%

    1950 年

    57.3%

    32.6%

    1960 年

    35.1%

    61.7%

    1970 年

    10.3%

    84.8%

    —数据源自 James Eagle公司

    A . 英镑逐渐失去国际货币功能 B . 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C . 新的货币体系提升美元地位 D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平稳上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时期学校的德性教化思想,自陆贾倡导以教化为本,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后至唐朝走向体系化。陆贾提倡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要求学生“口诵圣人之言,身学圣人之行”。董仲舒主张以“六经”培养德性,国学和乡学都应传授学生儒家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修己安人”之道、承续儒家道统。然而,由于汉唐时期学校规模有限,加之玄学思想的挑战,德性教化思想并未得到全面推行。

    ——李志明《宋代学校课程的德性教化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学校课程德性教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法律制度。
  • 18.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9月

    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

    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位,其他各族,更起迭仆,与汉族互有关系者,日苗族、日通古斯族(满族)、曰蒙古族、曰土耳其族(回族)、曰西藏族。

    1923年9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

    构成中国历史的民族,是华、苗、东胡、蒙古、突厥、藏、韩七族。七族之中,华族是主要分子。把“中华民族”简称为“华族”或“中华族”,用来指称“汉族”。

    1940年

    国民政府第三次修订

    《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及其原因,以激化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3年前后六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均百分率)

    国别

    1950~1973年期间

    1973~1997年期间

    美国

    3.8

    2.5

    英国

    3.0

    1.8

    德国

    6.0

    2.1

    法国

    5.0

    2.1

    意大利

    5.6

    2.4

    日本

    9.2

    3.3

    ——夏庆宇《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嬗变及理论启示》

    材料二: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之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战后“黄金年代”的衰退期。对于战后“黄金年代”的终结和1973~1975年危机的成因,利润挤压论认为伴随生产率增长的减速,实际工资爆炸性的增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显著下降,从而导致经济疲弱。

    生产率与工资增长的关系:1964~1973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1)

    年均工资增长(2)

    差距(1)~(2)

    美国

    1964~68年

    2.4

    2.5

    -0.1

    1969~73年

    1.0

    2.0

    -1.0

    欧洲

    1964~68年

    4.5

    4.3

    +0.2

    1969~73年

    4.2

    5.0

    -0.8

    日本

    1964~68年

    8.7

    7.6

    +1.1

    1969~73年

    7.8

    10.6

    -2.8

    ——摘编自孟捷《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利润挤压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黄金年代”衰退的解释。
  • 20.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器,三大前沿科学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几乎都是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大亮点。苏美两国你追我赶,竞相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空间活动开始由近地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材料二:数字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卫星或光纤传输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信息大量且快速的传输,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匹配效率,减少了货物流转的时间,也为跨境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会。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数据安全、跨境监管等难题。

    ——张如庆、陆健美《数字经济与贸易便利化:理论与实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成就,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数字经济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