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锰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③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④锌片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
A | 铜粉(碳粉) | 在空气中灼烧 |
B | 氯化钙溶液(盐酸) | 加入过量碳酸钙,再过滤 |
C | 氢氧化钙(石灰石) | 高温煅烧 |
D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点燃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 中 CO2的含量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探究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
小资料:①.碱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能吸收水分及 ;②.浓硫酸可吸收水分;③.NaOH溶液可吸收
气体。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步骤①中固体具有作用,②中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 解释 |
A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②. |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①制取ClO2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装置序号)装置。
②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编号 |
药品 |
1 |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
2 |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
3 |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
图1中甲对应实验(选填“1”“2”或“3”):不选用丙对应的药品制取CO2的理由是;确定选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利用改进装置(如图2)收集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打开K2、关闭K1时,可利用A、C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②打开K1、关闭K2时,可利用A、B装置制取一瓶CO2。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补画后检验B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①打开活塞,把稀盐酸加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加入稀盐酸体积为V1mL,左侧量气管最后读数为VmL,则反应生成CO2体积约为mL。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g/mL,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表达式为g。
利用已收集满250mLCO2的3个的烧瓶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分别得到图4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原因是。
②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图4所示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填字母序号)。
A. 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