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了伏笔。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 有农民革命的属性 B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 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D . 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 2. (2023九下·鹤山月考)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A .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 . 资本家受到璞鼎查的煽动
  • 3. 一位清朝皇帝在《上谕》中说:“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昨据奕助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份《上谕》中的“京师云扰”是指(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戊戌政变 C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 五四运动
  • 4.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到:“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
    A . 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 B . 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 . 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甲午战争彻底唤醒了民族觉醒
  • 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
    A . 推行三权分立 B . 赋予民众政治权利 C . 防范袁世凯专权 D .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6.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人们追忆一百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 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B . 都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7. 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红船精神”的内涵是(  )
    A .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B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 . 为了救国救民,牺牲自己的精神 D .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 8. (2022八上·平南期中)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 青年学生完全觉醒了
  • 9. “一百多年前的九月,诞生了这样一本杂志,它和现在的中国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科学、民主、人权、白话文这些现已极为熟悉的概念,在当时还都是全新的思想,而正是这本杂志用白纸黑字,自信地把这些思想缓缓灌入当时年轻人心灵的土壤,间接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这本杂志应是(  )
    A . 《国闻报》 B . 《民报》 C . 《青年杂志》 D . 《猛回头》
  • 10.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如果要谱写一首军歌,来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中国的土地不可以白白断送 D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11. 1935年10月毛泽东途径六盘山时所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红军长征
  • 12. 1927年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也去反动派奈何不了我们的地方去当红色“山大王”。”毛泽东用哪一革命实践落实了上述想法(  )
    A . 开展工人运动 B . 领导秋收起义 C .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 13. 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地面部队和相当部分的海军、空军力量。这表明中国的抗战(  )
    A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 离不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 14. “调集精兵一百团,搅浑华北敌心酸。死伤洋鬼三千垤,塌毁桥梁几十滩。”这说明百团大战(  )
    A . 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B . 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C . 以阵地战为主要的战术 D . 促进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 15. (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跃进大别山
  • 16. 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  )
    A . 指出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 是中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 17. 1946年8月,正当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大地的天空出现乌云时候,毛泽东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并回答了她的提问,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蒋介石对解放区”开始“全面进攻”的标志是(  )
    A . 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进攻山东解放 C . 淮海战役打响 D . 进攻陕北解放区
  • 18.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下图中“短暂春天”发展状况出现的时间段是(  )

    A . 辛亥革命后 B . 一战期间 C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 . 抗日战争期间
二、非选择题(39分)
  • 19.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削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美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材料三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份分布比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

    材料四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

    1. (1) 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请列举与招商局性质相同的企业一例。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
    3. (3) 观察材料三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4. (4) 据材料四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状况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 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思想革命......有时也可能被夸大的(地)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 (1) 材料一的“思想革命”是指什么事件?“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有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从国内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 21. 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慢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垂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来竞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材料五: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例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或民用企业。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主要指哪一群体?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三民”指什么?列举他的一件“未竟之功”?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5. (5)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