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公办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后来,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 . 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 . 《历史》写作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 . 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D .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 2.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如表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部分事迹。这表明,当时罗马( )

    时间

    事件

    前494年

    平民争得了选举自己代言人——保民官的权利

    前471年

    平民拥有了自己的会议和市政官

    前450年

    由5个平民和5个贵族共同编订了《十二铜表法》

    前366年

    赛克斯图当选为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执政官

    A . 元老院掌握决策权 B . 平民地位逐步提升 C . 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D . 贵族逐渐丧失权力
  • 3.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学者约翰塞尔蒙说:“当一个熟悉《罗马民法大全》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 . 是世界法律 C . 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传统 D . 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 4. (2024九上·雷州月考) 马克垚指出,西欧封建制度下,封臣的义务是具体的、明确的,而封君的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但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据此可知( )
    A . 封君封臣制逐渐沦为空洞的形式 B . 封君和封臣是统治和服从的关系 C .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 D . 教会借助分封制度逐渐富有起来
  • 5.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 . 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 . 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 .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 . 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 6.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法庭是露天的围合空间,围墙的高度让每个人都可以从外面观看到里面的情景,并可以随时参与案件审理甚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布局体现了(   )
    A . 城市自治原则 B . 法律制度健全 C . 民主政治理念 D . 商品经济发达
  • 7. (2024九下·潮南月考) 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 .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 .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 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 . 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 8.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如下示意图呈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对图中波折起伏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资产阶级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B .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 . 建立共和国标志革命的胜利 D . 新旧制度更迭需经长期斗争
  • 9. (2024九下·潮南月考)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大宪章》的颁布 B .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 10.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
    A . 脱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确立了共和体制,实现了三权分立 C . 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 D . 战胜了封建王权,实现了君主立宪
  • 11.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有人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 超越了英国的《权利法案》 B . 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 .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 . 极大地推动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 12.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1801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王室国库接管”。上述材料能够用来说明( )
    A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 . 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的背景 C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动机 D . 拉美独立运动取得的成果
  • 13. (2024九下·潮南月考) 美国内战爆发后,为扭转初期的战场失利,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反映出( )
    A . 黑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B . 南北战争的实质是废奴战争 C . 黑人的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D . 军事压力是废奴的根本原因
  • 14. (2024九下·潮南月考) 下列展示的是人类交通工具的演变,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 . 动力来源 B . 经济发展 C . 生活习惯 D . 思想解放
  • 15.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基督教中圣母作为耶稣的母亲,在中世纪的欧洲绘画、雕塑中是想象的符号化的圣人象征,五官比例不似真人,面容僵硬呆板。而达·芬奇完全脱开了中世纪的僵化格式,他创作的圣母像色彩和构图都更加流畅和谐,圣母更加接近真人,形神兼备。这一变化说明了( )
    A . 理性之光已成为主流思想 B . 达·芬奇具有高超画技 C . 西欧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 . 艺术作品反映时代潮流
  • 16. (2024九下·娄底模拟)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的“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 )
    A . 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B . 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 . 改革没有使俄国的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改变 D .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17. (2024九下·潮南月考) 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后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B .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C . 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教育 D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18. (2024九下·潮南月考) 19世纪中期,“原来的上帝观念最终彻底被打破,上帝从整个自然中被驱逐出去,代之以永恒的、必然的规律。可以说,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历史过程……在他革命成功的时候,才得以完成”。材料指的是( )
    A .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把上帝从世俗中驱逐出去 B . 哥白尼的“日心说”把上帝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C . 牛顿的经典力学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逐出去 D .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把神从有生命的世界中彻底驱逐出去
  • 19. (2024九下·潮南月考) 俄罗斯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受教育阶层”指资产阶级 B . “现存政府”指苏维埃政府 C . “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 D .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 20. (2024九下·潮南月考) 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在整个中国范围,各国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1922年《九国公约》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材料强调《九国公约》( )
    A . 抵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B .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目的 C .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平等 D . 使中国摆脱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 21.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如下图是美国工业产量变化曲线图(见下图)。其中直接引发1865年-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 . 奴隶制度彻底消除 B . 联邦宪法得以制定 C . 国家统一得到维护 D . 分权制衡贯彻实施
  • 22.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新政无论有多少缺点,确实也防止了大萧条产生最坏的结果。通过经济改革和兴建公共工程,罗斯福做到了让公众保持对资本主义和民主政府的信心,而那时这两者似乎已经到了崩溃的境地。”材料体现出罗斯福新政( )
    A .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 . 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 C .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
  • 23.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安妮日记》记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免遭纳粹迫害,与家人躲躲藏藏的生活。书中对纳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该书控诉的是( )
    A . 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B . 莫斯科保卫战的血腥 C . 凡尔登战役的残酷 D . 国会纵火案的真相
  • 24. (2024九下·潮南月考) 随着欧元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 . 欧洲人对一体化的认同感加强 B .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 25. (2024九下·思明模拟) 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 . 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 . 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 . 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 . 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 26. (2024九下·潮南月考) 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这表明( )
    A . 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D .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 27. (2024九下·潮南月考) 如图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从图中可知美国在1993—1999年间( )

    A . 经济增速领先其它国家 B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世界最快 C . 国内总收入持续下降 D . 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 28.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时事漫画往往运用简单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事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下面漫画说明( )

    A . 逆全球化成为主流 B .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 .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 世界贸易组织已瘫痪
  • 29. (2024九下·潮南月考) 2023年3月5日,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询相提并论。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这种反差反映了( )
    A . 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
  • 30.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根据一个研究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领导人显著增加;英国、印度、韩国等国纷纷出现女性领导人;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完全实现男女平等问题 B . 妇女地位提高问题 C . 提升妇女教育程度问题 D . 生态与人口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九下·潮南月考)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石油

    3

    2

    1

    2

    1

    5

    5

    4

    3

    2

    材料三 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说明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

    1. (1) 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计划”成为美国最时髦的名词,体现美国在当时经济调整中的什么特点?
  • 32. (2024九下·潮南月考) 某学校老师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情况,开展了如下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材料一

    ①杜鲁门发表演说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部分)

    一战

    二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东欧先后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7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材料三

    英国漫画:英国妇女脚踩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N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
    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DFLITFF(更美好的生活)”。

    苏联漫画:马歇尔计划通过将法国高高吊起在空中的方式,把法国经济提高到了“最高度”。

    材料四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示示意图: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91年至今

    1. (1) 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两幅图片,阐释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3. (3) 材料三中两幅漫画对马歇尔计划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3. (2024九下·潮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周围农村的农奴为了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从而获得了市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市民阶层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摘编自蒋相泽《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材料二 15世纪末-19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活动

    15世纪末至16世纪

    从西欧到美洲

    殖民国家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

    16世纪至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欧洲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

    18世纪至19世纪

    从农村到城市

    英国、美国、法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0世纪以来欧洲人口移动带来的社会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迁移”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