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下列各题选择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后的括号里)
  • 1. 下图可用于 研究 ( )

    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华贸易额(英镑)

    A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C .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 2. (2020·广东模拟)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变法   
  • 3. 江南机器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 . 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 .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 .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 4. 光绪帝垂泪为邓世昌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来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研习的史实是( )
    A . 辽东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威海卫战役 D . 黄海战役
  • 5.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化中国‘近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 .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 .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 6.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 . 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 .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 . 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关历史巨变的领导者是( )
    A . 洪秀全 B . 左宗棠 C . 孙中山 D . 李大钊
  • 8. “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C .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9. 下侧的毕业证书应颁发于( )

    A . 1923年 B . 1924年 C . 1925年 D . 1926年
  • 10. “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 . 护国战争 B . 二次革命 C . 武昌起义 D . 安庆起义
  •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北伐战争的开始 B . 中共三大召开 C .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 黄埔军校的创办
  • 12.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汀泗桥战役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湘南起义
  • 13. 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 .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 . 召开了中共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 14. 中共七大,“总结了我们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这次大会( )
    A . 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B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 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 D . 为党和人民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方向
  • 15.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这表明“陕变”( )
    A . 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B . 是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 . 顺应了团结抗战的民意 D .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 16.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个“极为重大的意义”指( )
    A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C . 是反帝反封建最大的成果 D . 有助于七七事变取得胜利
  • 17. 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 武汉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平型关大捷 D . 台儿庄战役
  • 18. 1937年9月河南省委重建时,全省只有党员150余名,到1938年10月已发展到2300名,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后,到1938年10月,仅琼崖地区的党员就从抗战初期的600余名猛增到5000名; 广东和香港等地的中共党员由1937年下半年的350多人发展到2500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 )
    A . 维护统一战线 B . 壮大革命军队 C . 重视党的发展 D . 开辟敌后战场
  • 19. 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 20.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指( )
    A . 北平 B . 南京 C . 武汉 D . 延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题8分, 第22题8分, 第23题12分, 第24题12分, 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下表)

    时间

    学堂名称

    时间

    学堂名称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82年

    上海电报学堂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1885年

    天津武备学堂(近代陆军学堂)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近代海军学校)

    1887年

    广东水陆师学堂

    材料二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材料三 在科举制下,读书士子的唯一出路是沿着“学而优则仕”的阶梯进入统治层,当学校代替了科举之后,他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逐渐成为他们所学的主要科目, 工业、 商业、 法政、 师范、 医学、 土木、 铁道、 测绘、 物理、 制药、 外语、 陆军、炮兵、警察、蚕业等等学科,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于是,知识分子面前不再是仅仅一条仕途,而是有着多种职业可供选择,他们进入了工商、财会、医生、律师、新闻、出版、艺术等各社会职业阶层,分组成不同的集团与派别。

    1. (1) 根据材料一,从分布地域或学堂类型中任选一个角度,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
    3. (3) 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废除后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 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 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 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 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什么? 能否实现,为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什么内容? 三民主义的其它两个内容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反映的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是怎样的?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什么纲领? 
  • 2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五四”至今以后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如果脱离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图中 A、B两处的时间。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被认为是“革命的运动”的理由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所说的辛亥革命是“不结果实的花”和“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理解。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中你有何感悟?
  • 2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军校,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 1/10。这所军校将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与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所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