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A . 1
B . 2
C . 0
D . 不存在
-
-
-
-
5.
(2024七上·百色期末)
为了解某校七年级600名学生防诈骗的安全意识,吴老师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的50是( )
A . 总体
B . 个体
C . 样本容量
D . 样本
-
-
A . 125
B . 135
C . 145
D . 155
-
-
A . 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
B . 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
C . 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
D . 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
-
10.
(2024八上·哈尔滨开学考)
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间客房住7人,那么有7人无房住;如果每一间客房住9人,那么就空出一间客房.设该店有客房x间、房客y人,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
-
21.
(2024七上·百色期末)
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
,
.”同学们思考时小桐说:本题中
,
是多余的条件;小强马上反对说:这不可能,多项式中含有x和y,不给出x,y的值怎么能求出多项式的值呢?你同意哪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
23.
(2024七上·百色期末)
为了了解学生每人一周的零花钱数额情况,校团委从本校抽取了部分学生,对每位学生一周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统计图(部分未完成).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校团委抽取调查的学生人数是 ▲ 人,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
-
-
(3)
这些被调查的学生一周一共有多少零花钱?平均每人每周的零花钱是多少元?
-
(4)
为捐助贫困山区儿童学习,全校1500名学生每人自发地捐出一周的零花钱,请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
-
24.
(2024七上·百色期末)
某校七年级准备观看电影,由各班班长负责买票,每班人数都多于40人,票价每张30元,一班班长问售票员买团体票是否可以优惠,售票员说:40人以上的团体票有两种优惠方案可选择:
方案一:全体人员可打8折;
方案二:若打9折,有5人可以免票.
-
(1)
若二班有41名学生,则该班班长应该选择哪种方案购票合算?
-
(2)
一班班长思考了一会儿说,我们班无论选择哪种方案要付的钱都是一样的,你知道一班有多少人吗?
-
25.
(2024七上·百色期末)
【综合与实践】
木杆与重物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老师在综合实践课上让同学们探讨木杆与重物的实验问题,实验通过改变L2的长度和砝码的重量来保持木杆的平衡,并用表格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
【实践发现】
实验次数 | 左边 | 右边 |
砝码重量M1(克) | 支点O到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L1(cm) | 砝码重量M2(克) | 支点O到右边挂重物处的距离L2(cm) |
1 | 20 | 40 | 20 | 40 |
2 | 20 | 40 | 40 | 20 |
3 | 20 | 40 | 60 | 13.33 |
4 | 20 | 40 | 80 | 10 |
5 | 20 | 40 | 100 | 8 |
… | M1 | L1 | M2 | L2 |
小明从表中发现这样的规律: ,
,
,
,
, …
.
【实践运用】根据上面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
(1)
若
, 则L
2=
cm;
-
(2)
若M1的重量是50克,L1的长度是40cm,L2的长度是10cm,则M2等于多少克才能保持木杆平衡?
-
(3)
学习小组根据这个原理自制了一个杆秤,如图所示,提纽处O是支点,已知AO为5cm,秤砣重量是500克,不放重物时,秤砣放在C处时秤杆平衡,此时
, 放入重物时,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平衡,此时
, 则重物的重量约是多少斤?(1斤=500克)
-
26.
(2024七上·百色期末)
【阅读理解】如图①,射线OC在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
、
和
, 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OC是
的“巧分线”.
图① 图②
-
(1)
【解决问题】一个角的平分线这个角的“巧分线”;(填“是”或“不是”)
-
-
(3)
【拓展延伸】如图②,若
, 射线OP从OA出发,以每秒
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射线OQ从OB出发,以每秒
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其中一条射线旋转到与
的边重合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射线OP是
的“巧分线”?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