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梅河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山西期末)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
    A . 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 . 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 . 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 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 2. (2024高二下·河北期中) 辽朝在官制上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种。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辽朝采取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 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 B . 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 C . 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 D . 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 3.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   )

    A . 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 B . 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 C . 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的支持 D . 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 4.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 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 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 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   )
    A . 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 . 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D . 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 5.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
    A . 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 .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 C . 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D . 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 6.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号纸是清王朝赐予世袭土司的信物,且一直贯穿清代始终。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就记载了清王朝对应袭土司号纸的颁发、填写规格与内容、换给、补给、注销等规定。号纸的存在( )
    A . 使土司制度得到了法律保障 B . 便于中央管控土司及其地区 C . 利于奠定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D . 有助于边疆开发及民族交融
  • 7.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下表是近代中国主要出口物品的海关报告统计表。其变化说明当时中国( )

    出口物

    1871—1873年(公担)

    1891—1893年(公担)

    茶叶

    1022159

    1055064

    蚕丝

    37529

    59946

    大豆

    57506

    760522

    棉花

    8486

    290417

    A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 贸易处于入超国的地位 C .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D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8.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1938年9—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党中央要求继续实行巡视制度开展巡视工作。在《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提出,“上级党委得向下级党委派遣巡视员,传达上级党委的意见,考察下面的情形报告上级党委”。继续实行巡视制度旨在( )
    A . 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B .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C . 加强领导走实事求是路线 D . 推动农村根据地建设
  • 9.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到1983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表明( )
    A . 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B . 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牵引力 C .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 D . 尖端科技引发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 10.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城市治理的发展( )
    A . 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B . 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C . 实践了依法治国方略 D .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 11.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说:“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挤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此文发表后不久,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影响颇为巨大。这说明( )
    A . 历史研究应着眼于还原真相 B . 历史认识深受特定时代影响 C . 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传统文化 D . 社会变革必须进行思想解放
  • 12.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 B . 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 C . 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 D . 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 13.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维新时期的“今古文之争”展现为“学术之争,延为政争”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政学多歧”现象互为因果,非决然区分为学术与政治之别。这折射出当时 (    )
    A . 学术争论服务于政治变革 B . 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 C . 思想自由逐渐得到了恢复 D . 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
  • 14.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 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 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
    A .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 .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5.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
    A . 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性 B . 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趋势 C . 阐明了民主革命两步走的必要性 D .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 16.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被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
    A .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 地方权力制约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上·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 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 18.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本性淳善,完美地契合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频繁“走出”国门,增进中国与他国的友好关系,被称为“熊猫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1971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至1992年。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1992年至今。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形象更突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外交史相关知识,围绕“熊猫外交”,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 19.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思想成果。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