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容县石头中学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2024·容县模拟) 广西甑皮岩遗址发掘清理出石器加工点、用火遗迹、墓葬等遗迹,以及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水陆生动植物遗骸。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的形成 C . 阶级分化的产生 D . 禅让制的形成
  • 2. (2024·容县模拟) 下列两幅形势图共同反映了( )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A . 朝代更迭 B . 王位世袭 C . 百家争鸣 D . 战争频繁
  • 3. (2024·容县模拟) 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新朝和东汉综合国力变化示意图》中的①处应为( )

     新朝和东汉综合国力变化示意图

    A . 文景之治 B . 汉武帝的大一统 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 三国鼎立
  • 4. (2024·容县模拟)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描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内容 D . 影响
  • 5. (2024九下·民勤模拟) 这项制度能够根据国家需要设立考试科目,不论门第出身,面向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打通了寒族百姓晋升仕途的路径,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从而给予和保护了平民阶层为官为政的利益。这项制度是(   )
    A . 察举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祖制
  • 6. (2024九下·天祝模拟) 明代某一科技著作的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这本著作是( )
    A . 《史记》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7. (2024·容县模拟) 这场改革持续30年,清政府投入很大,一度搞得有声有色,但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这场改革是( )
    A . 王安石变法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明治维新
  • 8. (2024·容县模拟) 19世纪末,三位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做出选择的共同原因是( )
    A .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 . 西方政府扶持清廷 C . 资本主义已发展成熟 D .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9. (2024·容县模拟) 下图是1950—1952年广西农业生产总值的发展情况,其变化反映了( )

    1950—1952年广西农业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年度

    农业总产值/亿元

    1950

    10.4

    1951

    11.4

    1952

    13.0

    A . 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B . 三大改造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C . 改革开放激发农民劳动热情 D . 民族区域自治推动共同富裕
  • 10. (2024九下·广州模拟) 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这被认为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这一“熊猫外交”的政治背景是( )
    A . 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提出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11. 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的社会知识,还需要大量为工商业服务的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聚集,中世纪的西欧产生了( )
    A . 庄园 B . 城市 C . 大学 D . 议会
  • 12. 阿拉伯帝国各民族以翻译的方式继承了东西方古代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翻译的学科范围涉及当时东西方文明古国全部的自然和人文学科并开拓的新的领域。材料旨在说明阿拉伯( )
    A . 完全继承希腊文明 B . 科学技术水平领先 C . 帝国疆域幅员辽阔 D . 文化具有包容性
  • 13. (2024九下·宁远期中)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又规定了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出自(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1787年美国宪法 D . 《拿破仑法典》
  • 14. (2024九下·杜尔伯特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为此,马克思领导了( )
    A . 第一国际 B . 巴黎公社 C .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 十月革命
  • 15. (2024·容县模拟)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B . 开创了社会保障制度 C . 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D .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6. (2024·容县模拟)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河套及甘肃省黄河以南),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选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大西洋沿岸13个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全是几代欧洲移民和黑人奴隶辛勤开发的结果……由于100多年来13个殖民地移民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共同生活,到战争前,在美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近代美利坚民族。

    ——《美国社会经济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人口迁徙现象出现的朝代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南方户数的变化。该变化对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欧洲人和黑人奴隶“移民”北美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
    4. (4)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17. (2024·容县模拟)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年)

    发明者

    年龄(岁)

    发明成就

    1882

    爱迪生

    32

    1903

    莱特兄弟

    36/32

    1867

    诺贝尔

    34

    发明炸药

    ——表格信息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情况,群情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就成了一个红色会场/一百年前的中国革命/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一代又一代掌舵人/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把我们的航程永远指向的方向。

    ——刘曙光《红船从南湖起航》(1991年3月18日)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并指出青年们的发明创造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生代表们发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和行动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为油画中的横幅写一句标语。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游船上青年们召开了哪一会议?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掌舵人们开辟的“中国特色航线”是如何带领中国走向太阳的方向。(注意史论结合)
    4. (4) 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勇于担当的青年。请简要介绍一位青年模范的事迹,并分析他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 18. (2024·容县模拟) 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12月,一支考古队发现一块黑色玄武岩,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这三块石头拼起来,恰好是一根石柱。石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典铭文。

    ——摘编自八桂教学通

    材料二 以卢沟桥事变为界碑,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出现了巨大转折。

    ——李华兴、杨宏雨《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

    材料三 碑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1949年9月30日举行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史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 (1) 材料一中的石碑镌刻了哪一法典的内容?通过这一法典的发现过程,指出研究历史主要证据来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人民英雄纪念碑被简称为“三个永垂不朽”。选择其中一个英雄“永垂不朽”的碑文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