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2023-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那天,你和小粤一起登梧桐山,一路上“芳草鲜美,。”当你们满怀豪情登顶梧桐山,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的云与山与海,你们不由得发出感叹。你说:“八月湖水平,。气蒸云梦泽,。”小寻接:“海内存知己,。小粤突然很感慨:“眼前美景如此壮阅大气,可是我的梦想却如《蒹葭》所言:,白露为霜,,在水一方。求之不得,。悠哉悠截,。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的梦啊? “你拍着小粤的肩膀说:,悠悠我心。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儿女共沾巾。我们要有‘大鹏

    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 立刻cuān d uo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 (2)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jT bàn容不得闭塞。
    3. (3) 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g bó的力量。
    4. (4)  祖父好, 在路上轻易不提wò  x uán着的事情。
  • 3.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马克·吐温十三岁时,在《汉尼巴尔周报》上为一首押韵诗写了注脚,因其内容言简意赔、措辞辛辣,从此人们对他刮目相 B . 李石清在潘月亭的眼里,是个微不足道的走卒,所以,尽管他以欺压黄省三来效忠主子,但他仍然没逃过被无情解雇的厄运。 C . .《千里江山图》被誉为近千年来青绿山水画的第一神品,令人叹为观止 D . 妈妈是个典型的“体育育”,为了让她看懂篮球比赛,作为超级球迷的儿子,一遍又一遍不胜其烦地给她耐心讲解比赛规则。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漓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 . 经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删去“经过”或“使”) C .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激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肯少年学习增加困难。(将“这样”改为“滥用繁体字”) D . 去年国庆,北京有上万名民警、千余辆警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将“坚守”改为“坚持”)
  • 5.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 (1) 语文学习活动于周四下午第二节保结束,老师让同学们抽时间背一下各自小组的积累摘录。小玲准备第三节自习课开始背,小江打算下午放学回家后背,小宇计划第二天早读的时候背。请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以描述大脑遗忘规律的“遗忘曲线图”(右图),说一说这三位同学谁的背诵时间安排得更合理,为什么?

    2. (2) 下列对于《经典常谈》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 . 商民族用龟甲、牛骨占卜吉凶,周代有了基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着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 . 《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许慎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的每个字。 D .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类更规律化。
    3. (3) 在《经典常谈》序言中,朱自清将这本书比作“一只船”,指读者借其“航行到经典的海里去”, 并告诫读者不要“以签(qu ān, 捕鱼的竹器) 为鱼”, 这对你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有什么启发?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闲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如鸣珮环,心之(  )

      蒙络摇(  )

      日光下(  )

      俶尔远逝(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3) 【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也,则施施③而行,漫漫④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革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①僇(1ù)人:泛指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惴 (zhu ì) 栗:恐惧战栗。③施施:行走舒缓的样子。④漫漫放纵、随意。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回溪/欲其林  惴栗/人过,然后能改C. 余为僇人/非亭午夜分D.居州/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4. (4) 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5. (5) 晓宇认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其内心深处的悲凉都因自然胜景完全排解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暴雨天气可以人工干预吗

    ①随着降雨的增多,许多人都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现在的天气预报技术已经能够预测暴雨,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人工干预,提前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呢?

    ②大气中的水汽要在凝结成液态或围态之后落到地面,需满足几个必要条件:首先,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其次,空气需要下降到可以使水汽凝结出来的温度;最后,云层中还必须有较多的凝结核,促使水滴凝结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而的程度

    ③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工增雨(又称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人为补充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促使雨滴快速形成,并提前降落到地面。

    ④有人工增雨,自然就有“人工消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以达到人工消雨的目的。

    ⑤一是在带着水汽的云团到达目的地之前,在目的地的上游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让雨提前下完,到了原本预计会下雨的日子,由于此时水汽已经被消耗殆尽自然就无雨可下了。另一种方法则是让雨“憋”住不下。由于水汽一般需要附着在凝结核上才能凝结成水滴,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向云层中超量播撒凝结核,使降水云团中的凝结核含量达到降水标准的3~5倍,导致每个凝结核能够“分配”到的水分大大减少,无法形成足够大的水滴落至地面。

    ⑥人工消隔技术的适”熊够在需要的时候为大家“预定”一个好天气,更加有效地保障大家的生产和生活。

    ⑦既然降雨可以“叫停”,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人工消雨技术,将洪涝灾害化解在发生之前呢?

    ⑧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消雨也不是百试百灵的秘方,只对范围小、强度较弱的降水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是无法通过人力使其消失的

    ⑨人工消雨的两种方法,其原理无非是通过让雨提前下完,或是把降雨推迟,来降低特定日期降雨的可能性,而要下的雨迟早还是会下的。所以,通过人工消雨技术化解暴雨,在现阶段还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使已经预测到了即将有暴雨米袭,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做好应对洪涝灾害的准备。

    ⑩难道面对已知的即将到来的极端天气,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等待自然灾害发生吗?

    ⑪当然不是!

    ⑫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干预天气也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⑬在所有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中,除了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雨,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莫过于人工防雹了,即通过释放大量的冰雹胚胎颗粒,与自然形成的冰雹胚胎形成一种竞争关系,使单个冰雹的体积减小。这样,小冰雹在进入0℃以上的环境时,就会迅速融化成雨水,即使不能完全融化,也会大大减少冰雹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危害。

    ⑭除此之外,还有提高环境能见度的人工消雾技术。根据雾气的温度特征,对于温度较低的雾气,可以通过释放成冰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满迅速凝结成冰晶,下降至地面。而对于温度偏高的暖雾,则可以通过对空气进行加热、投放吸湿物质、增强空气对流等方式,加速浓雾的消散。不过,受技术、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消雾技术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仅在少数机场中有应用。

    ⑮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现代科技对天气选行干预,我国也首多次利用人工增雨技术缓解早情……尽管通过人力消除千年一遇的暴雨灾害,在目前看来还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诞生之,都只是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幻想”。相信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都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1. (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第②段运用时间顺序,说明了水汽落到地面需要满足的几个必要条件。 B . 第③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人工增而”的含义。 C . 第⑤段中的加点字“”,幽默地说明了推迟降雨的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D . 在面对极端天气时,除了人工增雨、消而,我们还可以采取人工防雹和人工消雾等技术。
    2. (2) 暴雨天气可以人工干预吗?作者是怎样逐步向我们说明这个问题的?请补全下面的分析思路。

      作者首先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人工干预是否可以把自然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①→②→③。

    3. (3) 学校举行气象科学展览活动,作为志愿讲解员:你将负责为同学们讲解人工消雨的两种方式是如何运作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拟写一段简要的讲解词。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门缝里看戏

    ①那时,我五岁半。

    ②此前不久,祖父带我看过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我才知道,这部戏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设》的合称,取材于《三国淡义》。当时我卸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时期的人物为哈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拿腔拿调,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我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③我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衣冠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在天国。祖父啥时再看戏呢?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④戏票分三等,最便宜的是五分钱。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洋河的码头上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母亲不给,我就不走,一直站着磨。母亲洗完衣服,却头也不回,径自走了。只得断念,我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

    ⑤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

    ⑥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我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⑦转来转去,我转到西南门。那是一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非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

    ⑧剧场的南边临河,我去河边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等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无奈,我只得在一旁干站着。

    ⑨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

    ⑩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

    ⑪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着盐城淮剧团,演出剧日是《西厢记》。

    ⑫好不客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A】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一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个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身后喊喊喳喳,来了两个女的。她们走到我这里就不走了。

    ⑬两个人摆开架势,一比一画,开始对唱。我不懂唱词,只听出几句“喜鹊”,但曲调婉转,声情并茂。我索性倚在门上,当她们俩唯一的观众。两位女子唱罢像完成了一次街头演出,两个人击掌庆贺,兴高采烈地离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觉得她们俩是受老天爷指派,特意前来为我表演,以安抚我因功亏一贵而失落且濒于绝望的心。

    ⑭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中秋节,私整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B】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

    ⑮这回演出的剧团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中途有一位观众,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滑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儿好吗?”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⑯《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被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再到夏夜乘凉听火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招为驸马。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西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钢。

    ⑰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⑱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⑲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热个儿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

    ⑳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的请求。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我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

    (选自2023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梳理文章脉络】文中写了“我”几次看戏的经历,请阅读文本,补全表格。
      时间“我”的经历及心理
      五岁半时初入老剧场①____,“我”意未尽。

       
      发现门缝,无奈被占;轮到自己,却被遮挡。
      ②____。
      中秋节,门缝看戏又被挡,央求后大权立马让开
      ③____。
      半个世纪后④____“我”想看戏,朋友积极安排,“我”高兴感动。
    2. (2) 【品味精妙语言】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我”从门继里看戏时的情形,你认为哪一句更有表现力,请阐述理由。

      【A】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伞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一一门里有人挡着。

      【B】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

    3. (3) 【斟酌选材用意】“我”历经波折终于看到了《秦香莲》这出戏,作者为什么不在第心段描写演戏的场景,而是讲述了这出戏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 (4) 【理解作者情感】本文中,“我”幼时从门缝里看戏,垫着泥砖也只能望见人物侧影,但为何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记忆犹新?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三、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场社戏,牵动着鲁迅的心,让他回味“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抓黄土,牵动着贺敬之的心,让他坚信“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一场表演,牵动着刘成幸的心,让他感慨“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一个灯蛇,牵动着吴伯的心,让他慨叹“灯的球结得太多了”...

    请将题目“    ▲    牵动我的心”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