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12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 1. (2024高二下·大理月考) 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B . 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C .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 . 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 2.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两汉时期,朝廷在立皇后、立皇太子、改元、即皇帝位、祥瑞、灾异等各种时机均会大加赏赐,其中对“三老”基本上每有加赐,皆无遗漏。西汉以赐帛为主,东汉改为赐爵,但赏赐对象均以“县、乡三老”为主。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维护地方秩序 B . 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C . 强化了官僚行政体系 D . 建立起社会优抚机制
  • 3. (2024高二下·上高月考) 下表为敦煌户籍残卷中所记载的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A . 土地兼并的加剧 B . 安史之乱的爆发 C . 中原人口的迁入 D . 税收政策的调整
  • 4.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资料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诏”“敕”“宣”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敕》。这一做法旨在(   )
    A . 完善律令体系 B . 施行道德伦理教化 C . 规范行政治理 D . 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 5.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
    A . 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 . 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 . 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 . 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 6.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其主张(    )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 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 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 . 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 . 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 . 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 . 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 7.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当一场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十五岁的陈燮君看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街头大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深受启发。后来她逃避封建包办婚姻,与同学组织“时事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燮君的这些活动可能处于(    )
    A . 1840-1894年 B . 1895-1911年 C . 1912-1928年 D . 1937-1949年
  • 8.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1923~1934年中国海关进口税率变化表

    年份

    1923年

    1928年

    1931年

    1933年

    1934年

     

     

    4.3

    16.1

    25.4

    34.3

    据表可知(   )

    A . 列强加紧商品输出 B . 改订新约运动效果明显 C . 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 . 中国对外贸易实现顺差
  • 9. (2024高一下·宜春月考)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
    A . 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 B .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 . 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 D . 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 10.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

    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①④②
  • 1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下表所示为1949年年底中国国营经济在若干行业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行业

    国营经济占比

    发电量

    58%

    原煤产量

    68%

    钢产量

    97%

    棉纺产量

    53%

    A . 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 B . 政府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C . 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 D . 生产关系领域完成变革
  • 12.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有学者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材料主要表明(   )
    A . 国防需求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B . 新中国工业化基于特殊的国际环境 C . 朝鲜战争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D . 新中国工业发展受到苏联模式影响
  • 13.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以无偿援助为主,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提出“平等务实、共同发展”的方针,中非之间关注效益、互利共赢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增加。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深化 B . 标志着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开启 C . 体现了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战略 D . 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 14.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冬奥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强大力量,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反映出中国文体事业发展(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承载着文明交流与民族复兴 C . 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D . 推动了世界格局调整与发展
  • 15. (2024高一下·自贡月考) 据表1,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的人口迁移变化应归因于(    )

    表1 1982—2000年人口迁移总量与流向比较(单位:万人)

    年份

    迁移总量

    迁入城市

    迁入城镇

    1982—1985

    3044.0

    546.0

    428.0

    1985—1991

    3384.0

    629.0

    637.0

    1990—1995

    3323.0

    1027.0

    311.0

    1995—2000

    14439.1

    4543.4

    1429.4

    A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 B .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 . 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 D . 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
  • 16.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    )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学校体制

    国有化

    一主多元

    资金来源

    单一的投资制

    多渠道集资

    教学观念

    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招生就业制度

    统招统配

    面向市场

    A . 思想变革与社会变革同步 B . 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 C . 国家政策影响办学体制 D . 高等教育已形成完整体系
  • 17. (2024高一下·鼎湖月考) 西非的帝国和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帝国与古代其他帝国一样,都曾建立起以君主为中心的官僚体系。印加人还像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样,修建了贯穿帝国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系统。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    )
    A . 统一性 B . 复杂性 C . 创新性 D . 多元性
  • 18.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 . 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 . 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19. (2024高二下·成都期中) 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
    A . 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 . 商业革命的兴起 C . 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 . 印刷技术的传入
  • 20.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昔日强大的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羸弱不堪,荷兰与瑞典被正式承认为独立的国家,法国则强于西欧,瑞典傲视欧洲东北部,新教德意志逐渐崛起。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
    A .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B . 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C . 结束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D . 改变了欧洲格局奠定维也纳体系
  • 21.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据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 . 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 . 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 . 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D . 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 22. (2024高三下·黄石模拟) 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同时,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英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
    A . 推动印度民族文化复兴 B . 促进亚洲经济转型 C . 助力英国殖民体系构建 D . 加速印度科技进步
  • 23.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放松了对市场的控制,注重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探索是(   )
    A . 废除农奴制改革 B . 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 实行指令性的计划体制
  • 24. (2024高二下·安顺月考) 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迁居国外的人数每年超过迁入的人数。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该公司刊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术工,结果报名的竟然达10万人之多。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 . 美国经济危机造成民生困境 B . 苏联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C . 胡佛政府鼓励美国移民海外 D . 苏联工业化急需技术人才
  • 25. (2024高二下·向阳月考)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DOTs),提高了结核病治愈率。但截至目前,结核病防治和抗结核病药物研发仍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如何吸引更多全球资本进入抗结核领域,成为业界关切。由此可见,疾病防治(    )
    A . 亟需世界卫生组织的具体指导 B . 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 . 推动中医药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D . 需要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27题12分,28题14分,总分50分)
  • 26.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 27.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导引信徒向慕欧洲文明和生活方式。他们介绍的西方科学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学方面,介绍的并非西方科学的最新成就,但许多科学著作通过编译得以在中国流传,中国有了可供吸取的新的知识来源。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了解中国社会,开始钻研中国的经典。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经意大利和法国人的介绍、研究,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等译本,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中流传。1671年法文本的中医著作《中国脉经》出版。1735年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科学的《中华帝国史》四册在巴黎刊印。中国的工艺品、园林、瓷器、绘画、丝绸和茶叶等也得到欧洲人的景仰。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优秀文化曾给菜布尼兹、伏尔泰的哲学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派学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28.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 (1) 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 (2) 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