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6-2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2024八下·邵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系列围文化和自然造产展开的美术创作,通过艺术化表达、意象化弄现、对意境与精神1)____(A.途释D.解释),以及多元的传播方式,彰显了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深岸的人文内涵。泰山,作为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申报成功,为世界遗产的评价带来新的标准。泰山也是美术工作者热表现的题材。在崔光武油画《瑞雪初照中升坊》中,泰山的磅bó气势2)____(A.呼之欲出B.跃然纸上)。于古洪荒中仿佛静止的宏大景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象征,博大而静 mù、补充而坚毅。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磅 bó   静mù

    2. (2)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填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1. (1) 求之不符,。(《关雎》)
    2. (2) 蒹葭苍苍、。(《蒹葭》)
    3. (3)  ,母亲延安换新衣。(贺敬之《回延安》)
    4. (4)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对其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5. (5)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两句充分表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
  • 3. (2024八下·邵东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第一要素,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 B . 目前,种种迹象显示全球化的火炬正在来到东方,中国将在全球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C . 通过汉字大会,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D . 为了防止土壤不再流失,小岛上的人们通常还会将农作物散布在自然生长的矮灌木丛中。
  • 4. (2024八下·邵东期中)  请你结合语境,写出巧妙应对的话。

    学校举行文化艺术节,你准备在开幕式上表演小品。到你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是你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掌声瞬间停止,有的同学发出笑声。这时,你立刻站起来,站在舞台上对大家说道:““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

  • 5. (2024八下·邵东期中) (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地方文化领略风土人情”为主题的文化周活动,本周同学们来到了西安站,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 (1) [活动一:游景点]大家准备通过游览景点的方式感受西安的本土风情,作为“小导游”的你在游览之前收集到了以下资料。请结合资料内容,选定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地标性建筑。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用来藏经和译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的修建样式而得名雁塔。

      钟鼓楼: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钟鼓楼的钟声和鼓声诠释了西安这座历史古城的古朴和浑厚。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在秦始皇陵园东例1500米处的兵马俑坑内,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善,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 (2) [活动二:扬文化]秦腔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是西安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了以下秦腔艺人剪纸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其表演的行当。

              

      A. B.

    3. (3) [活动三:解民俗]活动过程中,你搜集到陕西“八大怪”民谣和一幅陕西民俗画。你惊奇地发现其中有共通之处,请你结合陕西“八大怪”民谣内容,简单向大家介绍这幅民俗画。

      陕西“八大怪”民谣

      老婆① 帕帕② 头上戴,家家房子半边盖;

      板凳不坐蹲起来,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大戏吼起来,姑娘一般不对外。

      [注释]① 老婆:老太太。② 帕帕:手帕。

    4. (4) [活动四:做推荐]本周西安站的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讨论下一站该去哪里,请你推荐一座城市作为下周文化活动的站点,并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 6. (2024八下·邵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元宵节的灯

    肖复兴

    ① 如果没有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就像一出戏没有了名角亮相出彩儿的压轴戏一样,春节是无法落幕的。真的像是一出大戏落幕了,满场掌声响起来了,满场观众站起来了,满场灯光一下子亮起来了。那种灯火通明的感觉,就像天光璀璨,就像天光猎猎,就像天光浩荡。哪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节日,有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元宵节,一场连台戏,唱得如此铺排堂皇?

    ② 我小时候,北京城灯节最热闹的地方,灯火最为灿烂的,要数廊房头条、大栅栏、西河沿和西打磨厂这几条街。那时候,我家住在西打磨厂,买灯、看灯的好地方。买灯笼,要到廊房头条,那里被称为“灯笼街”,短短的巷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集中了二十多家灯笼铺子,可以说是鳞次带比。其中好多家灯笼铺子,一直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公和合营,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移至珠市口,成立了北京宫灯厂。

    ③ 去廊房头条买灯笼,大多是买卖人家,我是一次也没有去过那里买灯笼。我们大院里的孩子,只是用彩纸(好一点儿的用电光纸,差一点儿的用糊窗户的高粱纸),自己糊个简单的灯笼,在里面插上支红蜡烛,拎着它满院子满街地跑,照样一个乐和,那是我们孩子的灯节。

    ④ 有时候,我们也到前门看灯去,穿过廊房头条,卖灯的吸引不了我们多少目光,我们主要是到大栅栏看灯。大栅栏里,老店铺多,瑞蛛祥、同仁堂、马聚源好多家都在那里;广德楼、三庆园、同乐等几家老戏园子也在那里,它们的门前挂着的灯笼最是讲究,映照得大栅栏一条街灯火辉煌,看得人眼花缭乱。

    ⑤ 那时候的我,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有一种叫作“气死风”的灯笼,另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⑥ “气死风”,只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说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采灭味过是夸张而已。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缩高的

    ⑦ 速马灯,那种灯里面有一柄纸伞,用铁丝绑着,可以转动,蜡烛被点燃后,造成冷热空气流动灯笼便不由自主地转动不停,显然比我们糊的灯笼要强很多。

    ⑧ 大栅栏里老店铺门前挂着的可不是走马灯,更不会有“气死风”,也不是如今只是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很多是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用细绢为面、以铁丝线格制成为骨架的精致花灯,还有火宝塔那样巨型的彩灯。得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读《京都风俗志》中,里面有这样对灯节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梅、桂、萤、竹、牡丹,禽兽则莺、风、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避灾纳福的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⑨ 非常有意思的是,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管这个叫作“逛灯市”,或者叫作“闹花灯”,也有叫作“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一个“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春“”打春“”踏春“,才能够与之比拟。灯节之时,东风夜放花千树,如此火爆的场面和劲头,就类似西方的狂欢节吧?

    ⑩前些年,曾经回西打磨厂老街多次,看到这条老街的西半截,已经被改造得面貌一新,但还有不少老房子顽强地立在那里。见到一位老街坊,他指着我们大院大门口的房檐,问我看见了什么?我只看到房檐下破旧的挂檐板和滴水瓦,还有房顶上鱼鳞瓦间的狗尾巴草。他摇摇头,说不是这些,你再仔细看看,看见没,房檐下面有铁钓子?经他这样指点,我看到了铁钩子,不止一个,是一排,间隔有序,伸向远处。他问我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没等我回答,他说就是过节时挂灯笼用的。

    ⑪ 顺着老街望去,一排院子钢灰色房檐下,一溜儿生锈的铁钩子,间隔一米左右排列在那儿,弯弯翘着老式古朴的造型。快一个世纪过去了,它们依然还在,诉说着昔日的灯火辉煌。

    (有删改)

    1. (1) 文章描写了北京城灯节最热闹的几个地方,小语选了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请你帮她在下表中简要归纳这两处的特点。

      地点

      特点

      廊房头条

      大栅栏

    2. (2) 请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那种灯火通明的感觉,就像天光璀璨,就像天光猎猎,就像天光浩荡。哪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节日,有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元宵节,一场连台戏,唱得如此铺排堂皇?

    3. (3)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叙述、抒情、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以第⑧ 段为例,任选两种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4. (4) 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行文的?请你简要分析。
    5. (5) 文章结尾说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一溜儿生锈的铁钩子依然还在,诉说着昔日的灯火辉煌。请结合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以“铁钩子”的视角,想象它们会诉说些什么。
  • 7. (2024八下·邵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2年7月至8月,为加强中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推进中华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海市宝山区学校戏曲共同体推出“宝山区戏曲进校园暑期系列线上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受到了宝山区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观看人数累计四千余人。活动期间,共推出戏曲微课7节,专家讲座1次,内容涵盖戏曲文化、戏曲常识、表演方法、曲目学习,并覆盖京剧、昆剧、越剧、沪剧等多个剧种。

    (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戏曲引进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戏曲引进校园,目的是让同学们领略到她的艺术魅力、乐理、表现形式,了解她博大精深的内涵,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她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其内涵和艺术形态都十分丰富。学生在学习戏曲时,能充分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艺术魅力,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____

    泱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戏曲作为其中一类,有着自己独特而多样的表现手段。将戏曲引进学校,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育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让戏曲艺术经久不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让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公布,此次新课标在艺术课程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艺术课程由原来两科变为五科,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彩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形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科目,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指向。

    (有删改)

    [材料四]

    戏曲美在哪里? 唱念做打、飞腾翻舞,美于技;檀板笙歌、绕梁不绝,美于音;意蕴深远、包罗万象,美于韵;镜花水月、似真似幻,美于境。对普通人来说,欣赏戏曲需要有一颗沉静的心,有一定文化积淀,也需要有效的引导。

      发扬传统戏曲,应跟随时代脚步。国家应当大力发展传统戏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戏曲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戏剧的传播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传统戏曲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其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戏曲与视频、动漫、影视等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以更为普遍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发扬传统戏曲,应立足戏曲打破界限,面向市场。应当以市场的引导进行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戏曲的表演要以大众审美为主,但要注意的是,与大众审美相符合并不意味着要弃其精髓,乱改唱腔,乱改表现形式。

    发扬传统戏曲,应推动戏曲与互联网传播的融合。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戏曲的发展要与互联网相结合,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实现其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有删改)

    1. (1) 下面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 B . 中国戏曲的内涵和艺术形态都十分丰富,有着自己独特而多样的表现手段。 C . 将戏曲引进校园,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D . 要培育更多的戏曲爱好者,使戏曲艺术经久不衰得到保护、传承以及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宝山区戏曲进校园暑期系列线上活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 B .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是“新课标”下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所具备的特点。 C . “新课标”下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将艺术实践按照维度和年级进行划分。 D . 发扬传统戏曲,在与中外文化相融合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3. (3) 请结合[材料二],在下列空白处写出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
    4. (4) 请结合[材料四],说说在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方面,应采取哪些举措。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 8. (2024八下·邵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宝中,相州王叟者,家邺城。富有财,唯夫与妻,更无儿女。积乘近至万斛① ,而夫妻俭啬颇基础演练场你物,才以充题,不求丰厚。庄宅尤广,客二百余户。

    叟尝巡行客坊,忽见一客方食,盘餐丰盛,叟问其业。客云:唯卖杂粉香药而已。史问:汝有几财而衣食过丰也?此人云:唯有五千之本,逐日食利,但存其本,不望其余。故衣食常得足耳。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 斛(hú):容量单位。

    1. (1)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无儿女 待何时 B . 常食物 词滥调 C . 叟问其业 业精于勤 D . 故衣食常得耳 心满意
    2. (2) 下列与“而夫妻俭啬颇甚”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B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有几财而衣食过丰也?

      ②唯有五千之本,逐日食利,但存其本,不望其余。

    4. (4) 王叟夫妇“富有财”却食陈物充饥,客人“唯有五千之本”却能衣食长足。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50分)
  • 9. (2024八下·邵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人让你难以忘怀?又是什么事情带给你深刻的印象?

    请以“最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自定立意,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