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们可在粽叶的浸出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若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则可判定是返青粽叶,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②不法商家在蒸煮老粽叶的过程中往往不使用铁锅,是为了避免发生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H+是(选填“①”“②”或“③”)。
编号 | 4 | 5 | 6 |
试管内所添加的物质 | 1mL胰淀粉酶+1mL5%的盐酸 | ▲ | 1mL胰淀粉酶+1mL5%的氢氧化钠溶液 |
①将6支试管在37℃水浴5分钟后如图甲将试管两两混合后,再将试管1、2、3继续37℃水浴5分钟。
②将三组试管取出,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记录各试管颜色变化情况。
①若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标有“100Ω 1A”字样。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量程为0~15mA的电流表,为保证电路安全,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 Ω。
②小强在给该液体加热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减小,则可得出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除烧杯内的液体外,装置中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合金块始终浸没)。
查阅资料 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2O ═
提出猜想 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 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 10 mL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 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 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双量程简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 | |
结构: | 使用方法: |
1.将金属块用细线挂于测力计挂钩处。 2.调整指针,使指针指向“0”刻度。 3.将金属块完全浸没于待测液体中。 4.在刻度板上读出密度值。 |
【产品设计】图甲为某小组自制的潜水艇,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生活舱体积大于水舱体积。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三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200毫升的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其中的空气体积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
【产品调试】
任务一:如图乙所示,潜水艇完成从水面A位置下潜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
任务二:能从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
任务三:完成从水底打捞一个重物(重0.3N,体积为10cm3)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CaCl2+K2CO3=CaCO3↓+2KCl)
阶段1:高火加热煮沸药液,
阶段2:文火萃取使药液保持沸腾状态(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
阶段3:小功率保温。
已知正常工作时,高火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萃取功率为100W,且在额定电压下煎药时,药液的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