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24年部分学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
  • 1. (2024·新宁模拟)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人墨客好像都摆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匿,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自杀,如睨天下的屈原;有人选择了抗争,如狂放不羁、性情刚毅的嵇康……他们放弃了雕梁画栋的房屋,选择了竹庐草屋;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与怯无关。他们也曾胸怀大志,但现实让他们无可何。

    依次给文段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pì ruò nài B . bēi ruò lài C . pì nuò nài D . bēi nuò lài
  • 2. (2024·新宁模拟)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无数青年络绎不绝地接续奋斗,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雷厉风行 , 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富丽堂皇的中国!

    A . 波澜壮阔 B . 络绎不绝 C . 雷厉风行 D . 富丽堂皇
  • 3. (2024·新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拥有无限可能。青年应该具备积极昂扬的面貌——奋斗。那些取得成功的优秀青年虽然取得的成就不尽相同,但皆是以奋斗为铺垫的。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只有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春是人生的最美好,是我们拥有无限可能。 B . 我们拥有无限可能,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C .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拥有无限可能的阶段。 D .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青春,也是让我们拥有无限可能的样子。
  • 4. (2024·新宁模拟) 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会问,勤勉是不是就要始终忙忙碌碌,连偶尔驻足休息都不需要?当然不是如此。____,从容应对才是更好的态度。____。我们既需要和时间赛跑的精神状态,也需要看看身边风景的淡定从容,____,而是以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之事,是通过赋予时间以效率,从而走在时间前面。事实上,____,最终收获收放自如的人生。

    ①只有善于做时间的主人,才能让自己有更多主动的选择

    ②勤勉既不是盲目地忙,也不是始终忙忙碌碌

    ③忙不胜忙绝非人生的必然选择

    ④一种健康的生活,也必然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

    A . ④②③①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②④①
  • 5. (2024·新宁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告诉用“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B .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求对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C . 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D .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五节”,主要习俗有挂艾枝、悬菖蒲、竞渡、禁火寒食等。
  • 6. (2024·新宁模拟)  默写

    读诗文,我们能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无题》中,李商隐吟“晓镜但愁云鬓改,① ”,道尽相思悲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叹“②”,以春景写冬景,洋溢欣喜之情。读诗文,我们能体悟古人之志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道“③,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自己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之雄心;《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浊酒一杯家万里,④”,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思乡的矛盾心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二者不可得兼,⑤”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的人生追求。

  • 7. (2024·新宁模拟) 综合性学习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 (1) 班委会拟定了节目方案,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 ,概括其余两个版块主题。

      序曲

      第一章

      第二章

      尾声

      忆往昔

      展未来

      播放师生学习生

      活的视频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相声《家访》

      舞蹈《老师·妈妈》

      诗朗诵《青春》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奔跑》

      朗诵《少年中国说》

    2. (2) 赠别老师这一环节,要求同学们任选一位老师,根据他(她)所教学科的特点,创作一条赠言。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写。

      示例 化学老师:三年来,我们跟您的相遇就像是酸遇上了碱,我们彼此中和,释放出了热与激情生成了美好的感情沉淀。

二、阅读理解(50分)
  • 8. (2024·新宁模拟) 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释】①采薇: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1. (1)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 B . 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人悲苦之情。 C . 诗人将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坚信山河必有重光之日。 D . 本诗逐层递进,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寓深厚之性情于质朴之中。
    2. (2) 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引用“采薇”的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 9. (2024·新宁模拟)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 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大盖:车上的伞盖。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视之

      ②吾妻之我者

      驷马

      ④然子之自以为足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客美我者

      然子意自以为足

      B臣之客欲有求

      皆以美徐公

      C妾是求去也

      实对

      D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

      晏子怪问之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4. (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既而归,其妻请去。

    5. (5) 【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①;【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②。(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10. (2024·新宁模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心理学上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通俗地来讲,压力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面感受和消极信念。

    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压力的剧增,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对工作的不满意、工作量多以及工作要求高通常是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尤其当得到的报酬与个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时,个人更容易觉得不公平,压力感也相对增加。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另一素。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故,例如亲友死亡、升学、搬家、换工作等都是产生压力的因素。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赶时间却一路塞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等,单一事件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威胁,但是如果这些困扰都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压力。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以及个人如何应对和调节压力。

    ③如何调节压力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和个人基础优劣是没有关系的,排除自己的能力不足,用战略家的眼光去分析方方面面的因素,尝试着归因到外界上。其次,给自己制订一个较高却又能“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目标最能激发人的动力,减缓压力。再有,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轻松快乐的生活来自我暗示。我们可以起床后对着镜子暗示自己:“今天我要过得十分充实”“我相信今天会取得进步”……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奔跑向前……

    ④还有读书和运动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选自《心理与健康》,有删改)

    【材料二】

    ①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会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生命更有质量。

    ②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是忍受着外来的巨大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压力是难以形容的,可他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压力虽然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最佳的方式去实现目标,成就辉煌的事业。巴尔扎克说:“压力,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可以说,压力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的环境。

    (选自《数字报刊》,有删改)

    【材料三】

    1. (1) 【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压力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面感受和消极信念,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B . 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 C . 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变故,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小小的困扰,如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会造成个体不小的压力。 D . 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
    2. (2) 【文本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压力的定义,压力产生的原因和缓解压力的办法。 B . 材料二第一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压力的作用,接着借孟子的话引出“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会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生命更有质量”的观点。 C . 材料三运用了列图表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反映出当代初中生都有心理压力,其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习。 D . “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凭借着优秀的心理素质,顶住巨大压力,并将之化为动力。最终在最后一局扭转乾坤”这一事例可以作为材料二的一个有力的事实论据。
    3. (3) 【迁移运用】小郡的目标是考进一所理想的高中,但他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小郡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渐渐产生了挫败感,甚至出现了失眠、心悸等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开导他,正确看待压力,并提出三条建议。
  • 11. (2024·新宁模拟) 议论文阅读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 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⑦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犬事。

    ⑧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1. (1) 文章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有何作用?
    2. (2)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仔细阅读第⑤段,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使句子更连贯,论证更充分。
  • 12. (2024·新宁模拟) 记叙文阅读

    虚拟

    毕飞宇

    ①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②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我们这个家里,父亲一直像多余的人。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③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④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是的,祖父之所以具备如此巨大的“新闻价值”,说到底就因为他的儿子没考上。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⑤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⑥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 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 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⑦当了一辈于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⑧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而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⑨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⑩父亲退出去了,我握住了祖父的手。我知道我和祖父之间会有这样的一次对话,也知道祖父会对我说些什么。无论祖父怎样着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老实说,我惧怕这次对话。——沉痛之余,我又能对我的祖父说些什么呢? 父亲的一生被祖父的荣耀毁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⑪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⑫祖父沉默了半天,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这算什么事呢。

    ⑬“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⑭“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死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做假!”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 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 大家都忙着过年呢。死亡不再是问题,标志着死亡的纸质花朵却成了一个问题。

    ⑮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⑯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⑰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

    ⑱我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冷清的葬礼上,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节选自毕飞宇《虚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两次写到天气的“冷”,看似平淡的字眼中蕴藏着复杂的意味,一方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指祖父去世后葬礼的冷清。 B .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运用夸张的修辞,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隔阂和恩怨。 C . 祖父清晰地记得当年荣校长在葬礼上的花圈数,也很在乎自己在葬礼中得到的花圈数,祖父已将花圈的个数作为丈量自己荣誉高低的杠杆。 D . 祖父的丧事中,“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个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追求。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父看重自己的荣誉,忽略了父亲,导致了父亲高考的失利和与祖父对立。他怒斥父亲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 B .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间充当二人情感的润滑剂。 C . 小说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祖父,对父亲的描述笔墨不多,父亲更多的是作为祖父的一个阴影或者衬托存在,父亲的形象单薄、脸谱化。 D . 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恩怨写得可感可知,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活动,鲜明、具体地展示给读者。
    3. (3) 小说的标题为“虚拟”,但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却是真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毕飞宇短篇小说的成功之道是对“问题意识”的探索,请从教育问题角度或亲情问题角度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 13. (2024·新宁模拟) 名著阅读;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自己所读的名著做了介绍,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以真实为生命,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斯诺用自己在中国陕甘宁地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从作品的标题到内容,都采取了客观的原则写作,态度不褒不贬。 B . 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内核很多也是有现实因素的,比如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却对当时的官场文化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揶揄,比如唐僧历尽劫难来到西天佛门圣地灵山,二位尊者却向他索要“人事”,才能面见如来。 C . 很多文学作品有作者自传的影子,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战士的故事,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写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与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十分相似。 D . 名著,可以超越时空让人们反省自己、反思社会,比如舒庆春的“北漂青年”“祥子”,曾经满怀理想,但是几次受挫,理想幻灭,从一个要强的青年堕落成社会混混,不是源于他生性懒惰,而是那个社会就容不下一个淳朴的青年实现哪怕是卑微的梦想。
  • 14. (2024·新宁模拟) 阅读下面相关名著的片段,完成题目。

    【片段一】

    匡超人听见这话,自心里叹息:“有钱的不孝父母,象我这穷人,要孝父母又不能,真乃不平之事!”过了两日,上岸起早,谢了郑老爹。郑老爹饭钱一个也不问他要,他又谢了。一路晓行夜宿,来到自己村庄,望见家门。只因这一番,有分教: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片段二】

    又取过范进的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圆,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片段三】

    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片段四】

    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

    ①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片段一:从匡超人的这段心理描写可见匡超人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一个孝顺的人。此处描写匡超人乘船遇到郑老爹的情节,为后文匡超人娶郑老爹的女儿的情节埋下伏笔。

    B. 片段二:周进遇到了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范进,就录取了范进,让范进同样得以考中举人。

    C. 片段三:此处解释了王冕不见县令的原因,表现了王冕对鱼肉百姓的官吏的痛恨,也表现了王冕高洁傲岸的品质。

    D. 片段四:“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此处写出了严贡生看见掌舵的辛苦,把云片糕分一些给他吃,表现严贡生心地善良。

    ②《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书中描绘了儒林众生许多可笑的故事,但有些人可笑却也不乏可敬之处。许多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你根据《儒林外史》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他们人生中的“可笑”与“可敬”之事,并结合小说主题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A.匡超人 B.周进 C.王冕

三、作文(50分)
  • 15. (2024·新宁模拟)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程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