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革故鼎新”一词出自《易经·杂卦》,意为“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开物成务”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上》,意为“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这些思想被不同学派吸收借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依据是(  )
    A .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 墨子呼吁“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C . 商鞅宣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 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2. (2024高二下·珠海月考)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历史现象

    历史背景

    A

    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

    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

    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

    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唐中期,长安城内修建了专门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客户坊”,到五代时“又听人入财拜官,以财多少为官高卑之差。富商大贾,布在列位”。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 . 都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C . 财政收入结构的转变 D .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4.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史载,当陆九渊诘问朱熹“尧舜之前何书可读”时,两人的辩论被中断。 三年后,朱熹题诗感叹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由此可见,朱熹(  )
    A . 逐步接纳心学理论 B . 严厉批评疑古思潮 C . 坚决主张格物致知 D .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
  • 5.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根据史学家推算,南宋时,每人每天最低需要30文钱才能维持生命的最低所需,富裕人家则更多。随着物价上涨,临安每人每天最低生活成本一度高达110文。从临安周边各路进京的旅费开支(在很节俭的前提下)约为3万文,从蜀地、两广、福建进京,单程的花费就达6万—9万文。这表明,南宋时期(  )
    A . 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B . 城市化具有较高的成本 C . 驿站交通体系遭到破坏 D . 土地兼并诱发流民危机
  • 6.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1720—1770年,停泊于广州港内的欧洲商船不断增多,从中国购回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仅1766年,造访广州港的欧洲商船就多达34艘,其中包括21艘英国商船。由此可知,当时(  )
    A . 中国逐步向英国开放市场 B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C . 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 . 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
  • 7.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表1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

    表1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

    沿海

    内地

    总计

    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

    16 985.9万人

    20 579.4 万人

    37 538.3万人

    45.2%

    1851年

    19 086.3万人

    23 502.0万人

    42 588.3万人

    44.8%

    1901年

    19 152.1万人

    21 936.3万人

    41 088.4万人

    46.6%

    A . 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 B . 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C . 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 D . 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 8.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
    A . 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 . 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C . 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 . 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 9.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图1、图2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体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  )

    A . 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B . 注重对农村居民的保障 C . 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D . 推动了预期寿命的提升
  • 10.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1999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断来到香格里拉旅游观光。该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在2001——2005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1.5%。这体现了(  )
    A . 民航业使城市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B . 民航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C . 旅游业使民族地区实现了快速脱贫 D . 第三产业驱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 1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公元前20世纪两河流域的《乌尔纳姆法典》中,除重罪判死刑外,其他罪责几乎都是处以罚金的;而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大量条文体现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这反映出当时的两河流域(  )
    A .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B . 社会习俗主导立法 C . 法典服务君主专制 D . 法制理念尚不成熟
  • 12.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古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在其代表作《骑士》中这样描写:一位失聪老者的仆人用他人的资源和私产做人情,自己一毛不拔,就成了“人民救星”,他的代表性台词为“德谟斯(希腊语意为‘民众’)啊,哪里有一个公民比我更爱你?”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喜剧(  )
    A . 渲染拜金主义 B . 反映平民生活 C . 讽刺现实政治 D . 具有理性精神
  • 13. (2024高二下·遵义期中) 从事外贸的拜占庭商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主要是金币,另有玻璃、铜、锡、亚麻布和羊毛纸品等物,用于换取胡椒等香料以及经陆路运至印度诸港口的中国丝织品。黄河流域多地的隋唐墓地中,均有拜占庭金币出土。据此可知(  )
    A .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欧联系 B . 金币是古代帝国通用货币 C . 中国的丝织技术广泛传播 D . 拜占庭帝国垄断海上航线
  • 14.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其他各国难以比拟的,其中重要的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较小的宗教和各教中的派别更是不胜枚举。这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
    A . 是世界宗教中心 B . 文化的丰富多彩 C . 文化管理较为混乱 D . 奉行政教合一制度
  • 15.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图3、图4所示分别反映了近代以来德国城市人口占比变化和大城市(人口 10——50万,区别于人口50万以上特大城市和1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数量变化(部分年份)。材料可用于探究近现代德国(  )

    A . 城乡生育率的差异 B . 基层治理的新变化 C . 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D . 政治统一的进步性
  • 16.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2021年,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出通知,除游轮和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外,对其他所有船舶的收费上调6%。同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宣布将对产生较高碳排放的船舶收取更高的“通行费”。这些通告的发布意在(  )
    A . 强化运河的生态屏障 B . 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C . 增加沿线国家的收入 D . 从列强手中收回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年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 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 18. (2024高二下·桂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包括三种文学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一些英雄史诗继承和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传统,宣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忠君爱国思想,歌颂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形象。除此之外,中世纪的骑士身上也怀有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张扬个性的欲望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罗兰之歌》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罗兰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征——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忠诚。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广泛流行的原因,并指出骑士文学的史学价值。
  • 19.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年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 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 20. (2024高二下·曲靖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对历史上的疫病的学术研究,其意义不在于为未来的突发自然灾疫提供直接的对策,而在于长远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价值的稳定、文化的发展、精神的提升。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医药的成就相关知识,对该学者的观点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否定或修改均可,并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