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组成和结构变化 | 性能变化 | |
A | 铅晶体 | 将晶体颗粒粉碎至小于200纳米 | 熔点变高 |
B | 普通玻璃 | 加入硼酸盐烧制 | 耐化学腐蚀,耐温度急剧变化 |
C | 布洛芬 | 将分子结构进行成酯修饰 | 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
D | 植物油 | 催化加氢 | 抗氧化性增强,便于储运 |
A.分离酒精和水 | B.浓硫酸和铜片反应制SO2 |
C.验证丙烯醛(CH2=CHCHO)中有碳碳双键 | D.铁制镀件镀铜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电池装置中,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如下表)应尽可能地相近;两烧杯中溶液体积相等。
离子 | Li+ | Na+ | Ca2+ | K+ | Cl- | |||
4.07 | 5.19 | 6.59 | 7.62 | 4.61 | 7.40 | 7.91 | 8.2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①当碳原子上连有推电子基团时,有利于碳正离子(通常指的是价层只有6个电子的碳阳离子,是活性中间体)的稳定。
②2,3-二甲基-2,3-丁二醇与酸反应,对应的中间体和生成物相对能量(kJ/mol)如下:
| 过渡态1 | 过渡态2 | 生成物 | |
分步机理 | 0.00 | 30.1 | 38.3 | -82.3 |
协同机理 | 0.00 | 44.0 | - | -82.3 |
③当碳正离子的相邻碳上有两个不同芳基时,迁移的相对速率与芳基的关系如下表:
芳基 | |||
相对速率 | 0.7 | 1 | 50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目的 | 实验结论 |
A | 验证复方氢氧化铝片中的氢氧化铝 | 取药3片研碎,滴加过量盐酸并过滤,不断振荡滤液并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 加入NaOH溶液过程中,开始没有明显变化,随后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 复方氢氧化铝片中存在氢氧化铝 |
B | 检验溶液中的 | 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 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溶液中存在 |
C | 验证Fe2+还原性 | 向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紫色褪去 | Fe2+具有还原性 |
D | 检验苯中是否含有少量杂质苯酚 |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溴水 | 未观察到白色沉淀 | 苯中不含苯酚 |
已知:①CuCl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可与NaCl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CuCl2]
②Cu+酸性条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
③加热时易失去NH3。
请回答:
②固体C可通过溶解、过滤、蒸馏等操作分离出硫单质,溶解时最适宜的溶剂为。
A.水 B.NaOH溶液 C.CS2 D.酒精
Ⅰ.
Ⅱ.
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H+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T℃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1.0mol/LHCOOH水溶液,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中。CO2、CO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活化能小于反应Ⅱ
B.反应
C.混合体系达平衡后:
D.若在起始溶液中加入盐酸,则CO达浓度峰值时,的值与未加盐酸时相同
②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0.10mol/L盐酸,请在上图中画出CO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已知: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性质 |
TiCl4 | -25 | 136.4 | 高温时能与O2反应,与HCl不发生反应。易水解成白色沉淀,能溶于有机溶剂。 |
请回答:
①实验中使用安全漏斗的目的是。
②依据上述数据计算所得产品纯度是。
请回答:
①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有-CHO结构,无-O-O-结构;
②1H-NMR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中苯环上只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