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7 类型:中考模拟
一、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班级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开展“龙飞凤舞,乘风而上”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 1. 【龙行龘龘】第一小组同学搜集了“三秦与龙”的相关资料,请认真阅读,完成各题。

    (一)地名中的龙元素

    ①西安地铁2号线龙首原站,站内通道里的文化墙上展示着十几种不同写法的“龙”字及“青龙金匮”等成语、《龙潭》《骊龙》等作品中的诗句。文化墙将龙首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文化内涵展示给市民游客。关于龙首原的形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秦朝时,一条黑龙从秦岭冲出,头向北饮渭河之水,尾向南吸天地灵气。神龙经过时将平地拱起一座土山。土山形似神龙,龙首原因此得名,因地势高又名龙首山。龙首原因地势高且北面邻河,十分适合修筑王室宫殿。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都是在龙首原修建的。汉长安城立北坡,唐长安城立南坡,龙首原在古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②西安城东,有一条连接东关南街和兴庆宫公园的巷子——卧龙巷。巷子全长500米,弯弯曲曲像一条蜿蜒的蛟龙,两侧苍劲的古槐之根形似龙爪。唐朝时,卧龙巷的位置横跨隆庆坊和胜业坊。隆庆坊原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临淄王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为避其名讳,隆庆坊被改名为兴庆坊,这里开始被称为“龙潜之地”。后来,人们便用《卧龙》二字给这条巷子命名。明代时,城墙东扩,卧龙巷附近成了东郭城的一部分,居民区逐渐形成。

    (二)非遗中的龙形象

    ①一个个龙形泥塑,一张张龙形剪纸,一个个龙形面花……为了迎接新年,三秦大地的民间艺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融入龙元素,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②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凤翔泥塑,是具有浓郁西北乡土气息的特色艺术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一件泥塑龙需要经过翻坯、合坯、粉洗、彩绘、上清漆等过程,并且是工人纯手工制作,加上龙形态复杂,绘制起来比较慢,一个师傅一天只能生产约5个大件、10个小件。长着牛角的囚牛、口含刀斧的睚眦、蹲坐远tiào的嘲风、形似狮子的狻貌,面庞似虎的狴犴……它们的形象尽可能地贴合了古籍记载和人们的认知,同时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生动可爱。

    (三)民俗中的龙文化

    ①龙江街道地处汉江与褒河交汇处。历史上,这里的老百姓经常遭受干旱和洪涝灾害,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龙江龙舞更多展现龙江人的团结协作。

    ②龙江龙舞道具丰富,有草龙、彩龙、板凳龙、挝杆龙4大类12个品种,其中最特别的当属草龙。它制作起来很复杂,需要6个人做15天才能完成。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③除了龙江龙舞,陕西还有周至龙灯。周至龙灯起源于东汉初年,兴盛于唐宋,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周至龙灯有20多米长。近20分钟的舞龙表演需要30人左右,场面颇为壮观。锣鼓队在前吸引人们的注意,四对排灯、龙门及龙柱紧随其后,接下来是鸡灯、鱼灯、虾灯、蝉灯、花鼓灯、五角星灯等。

    ④人们常会说一句和龙有关的话——“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陕西有很多民俗活动。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一些人会去龙神庙前举行祭拜仪式;大人带着小孩在这天理发,企盼小孩能够健康成长、出人头地;饮食也多以龙为名,面条叫“龙须面”,馄饨为“龙眼”,饺子叫“龙耳”……

    ⑤平利县已经举办了五届“二月二·龙抬头”农耕民俗文化艺术活动。活动当天,除了双龙队、锣鼓队、秧歌队、腰鼓队等接连登场外,还会举行隆重的龙头节祭sì仪式;甘泉县龙咀沟村,上百年来沿袭着农历二月初二“打龙眼泉”活动,活动期间还有撒灰保平安、秧歌“沿门子”送吉祥等活动。

    ⑥和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五谷丰登的期盼,蕴含着人与自然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理念。

    1. (1) 请你用正楷字抄写短文(一)中的“青龙金匮”这个成语。
    2. (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巷子全长500米,弯弯曲曲像一条(A.wǎn B.wān)蜒的蛟龙。        ( )

      ②大人带着小孩在这天理发,(A.qǐ B.qí)盼小孩能够健康成长、出人头地。        ( )

    3.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远tiào( )        祭sì( )

    4. (4) 在短文(三)第①段“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于是敬龙、舞龙成为当地的习俗 B . 敬龙、舞龙是当地的习俗 C . 然而敬龙、舞龙变为当地的习俗 D . 然而敬龙、舞龙作为当地的习俗
    5. (5) 短文(一)第②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6. (6) 某同学搜集了一些与龙相关的对联,其中一副字迹有缺损,请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完善这副对联。

      上联:龙潭倒映十三峰,____,飞龙在地

      下联:玉水____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A . 蓝田玉暖交叉 B . 潜龙在天交叉 C . 潜龙在天纵横 D . 龙马精神纵横
    7. (7) 小组同学在搜集有关龙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请为他们答疑解惑。

      ①这组材料的标题为“龙行龘龘”,右图为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为《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的标识,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请观察图片,简要说说这个标识的含义。

      ②班线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许多民俗中都含有龙文化,请你代表小组向他们解释可能的原因。

    8. (8) 我们阅读的许多名著中也有与龙相关的内容,《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史进,他的绰号是;《西游记》中用“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塑造了的形象;《海底两万里》中,的名字中也含“龙”字。
    9. (9) 学校举办了“盘龙卧虎”的诗词比赛。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词,诵写诗文。

      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③是鸟也,。(《北冥有鱼》)

      ④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⑦《十五从军征》中,诗人用“”两句间接写出了庭院的荒芜杂乱。

      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并由此产生愤懑之情的诗句是:

  • 2. 【来龙去脉】龙对于中国人民具有极其非凡的意义、第二小组同学开展了对“龙”的本质、起源、象征等方面的研究,请阅读以下材料,帮助他们完成各题。

    【材料一】关于龙的起源,无数文人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一种多种动物图腾的综合体。在这个时期,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幸福,往往会选择一种象征力量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龙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首领为加强统治,将龙与王的形象、皇权捆绑在一起,宣称自己为“龙子”“真龙天子”“王权天授”,使龙的崇拜深入人心。

    《说文解字》中对“龙”作出的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包括皇权、吉祥、智慧与力量。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在古老的中国,龙作为一种神秘的存在,一直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崇敬和想象。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龙在神话传说中神来灵去,捉摸不着。所以,有人给了一个概念: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甲骨文中所描绘的“龙”之形貌特征是:头大嘴大、龇牙飞须、有角有耳、有鳍有鳞、长体曲尾。龙是一种精神,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龙作为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人们常将“龙”这个神异吉祥物,用于日常生活中作意象性的祈求与祝愿,以征兆吉祥、禳避凶祸。龙象征权贵,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龙暗喻贤人高士。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时,见到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惊觉老子是人中之龙,是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作“龙”。

    (摘编自网络《龙究竟是什么?》)

    【材料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以下以我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考古发现的龙纹为基础,梳理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仰韶时代与龙文化起源。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中,仰韶文化已开始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这些早期龙形文化遗存的产生,与自然崇拜密切相关。仰韶文化中不同地区的鱼龙、蛇龙、鳄龙,均是现实生活中鱼、蛇、鳄等自然形象神格化的产物。

    龙山时代与龙文化的融合。龙山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阶段。龙山时代的龙纹已摆脱仰韶时代单一动物形象的特征,以蛇与鳄为主体,吸收虎、鱼等动物的特征,成为汇集多种形象的趋同神格化形象。

    夏商时期龙进一步成为国家形成的标志。二里头文化发现了大量的龙纹,此时的龙纹继承了龙山及新寨文化时代以鳄和蛇为主体的余续。与龙山时代的龙纹相比,二里头文化的龙纹更加抽象化、图案化,且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如鳄鱼、虎、鱼等,已经是典型的成熟龙纹了。商朝时期的龙纹在继承蛇龙、鳄龙等原始龙纹的基础之上,又具有了鸟、象、鹿、马等动物的特点,形象上更为怪异神秘、绚烂瑰丽。

    (摘编自“光明网”《龙图腾: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认同与传承》)

    【材料四】龙的形象一直是一种想象,集合了人们对原始动物崇拜的组合。我们在龙身上赋予的力量、智慧和勇气正是我们民族的底蕴之所在,所以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传承的就是那千百年来龙的传说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如今,龙作为我们的精神符号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中。我们以龙的传人为傲,因为正如龙身上各种不同动物的组合所象征的那样,我们也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种多元的组合不仅代表了我们的力量,也象征了我们的团结和和谐。

    (摘编自网络《龙,从传说到图腾,再到象征与专指,最后成为我们的民族符号》)

    1. (1) 请根据【材料二】,说说“龙”是什么。
    2. (2) 请根据【材料三】,说说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龙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部落首领将龙与王的形象、皇权捆绑在一起,加强其统治。 B . 二里头文化发现的大量龙纹以及商朝时期龙纹形象的进一步发展,使龙在夏商时期成为国家形成的标志。 C . 龙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崇敬和想象,人们常将龙作意象性的祈求与祝愿,以征兆吉祥、禳避凶祸。 D . 我们以龙的传人为傲,是因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正如龙身上各种不同动物的组合所象征的那样,代表力量,象征团结和和谐。
  • 3. 【龙腾虎跃】“云龙祈雨盼抬头。”龙抬头是二月二的习俗,龙抬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自然界阳气上升,万物开始生长,向上勃发,一切充满了生机。第三小组同学整理了一篇关于龙抬头和春天的文章,组织了“龙抬头·品春意”的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体会凝结在其中的情感力量。完成各题。

    春到山水间

    刘成章

    ①小时候常听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抬头做甚?不得而知。今天的孩子们,恐怕更是难以明白。那么,我打个比方吧。飞机一旦抬头,就是要起飞了。龙也是这样,抬起头就要一冲上天。

    ②龙行天上,大地回春。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然后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③烟雨熏风春来了。春是被万物呼唤来的,一来就是朝霞灿烂。

    ④大黄牛只顾欣赏自己踩下的阔大的脚窝。柳树梢头的喜鹊问柳树,是不是该泛绿了?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而且这灯很多,很亮,一盏一盏地闪耀,好不炫目。

    ⑤春来了,所有热爱春的人,都心旌摇摇,想去踏春。

    ⑥我拄着拐杖,也和年轻人一起去郊外。一畦春水浇着春韭,就像浇着杜甫笔下的唐诗。而那些麦苗,已经在不失时机地返青。麦田旁,酥软的泥土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冒着丝丝缕缕上升的阳气,人们正在清理去年残剩的庄稼根茬。这儿那儿的荠菜,散发着亘古就有的清香,使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挖上一些,以吸纳大地赐予人的丰沛元气。附近一棵棵树木的梢头,早来的春风正在那儿嬉闹,它们摇动着,抖落了厚厚的尘埃。我知道,每棵树木的枝干里,都有一条消了冰的河,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和她紧紧拥抱,在烟雨熏风之中。

    ⑧我居住在北京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湖上的薄冰早已融化,人们也脱去了臃肿的羽绒服。许多童车重新聚集在湖边,童车上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阳光打在他们的眸子上,眸子里尽是滟滟天真。院门外又支起了理发摊,我坐下请师傅给我剃头。春阳、春风,无阻无隔地照射我、轻拂我。一只乳燕从空中款款飞来,环绕在我头顶,让人满心欢喜。

    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现在,红杏还未开满枝头呢,但许多地方早已热闹起来。

    ⑩最热闹的要数社交平台上的朋友圈。朋友圈就像一个成百人、上千人居住的山坳,走进这山坳,有平房,有竹楼,有窑洞,还有四合院。举目望去,家家门上还闪耀着过春节时贴上的红彤彤的对联。古时候,二月二也叫开笔节。在朋友圈里,人们早已开了笔,争着展示春光,笔下带着春风。

    ⑪我看见了云南楚雄的赛装节,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男女老幼都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赛装赛美。仅是姑娘头上戴的鸡冠帽,就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在奇美的“鸡冠”上,用细毛线绣出了朵朵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人们载歌载舞,“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

    ⑫我看见了陕北的许多地方都在闹秧歌,这个“闹”字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脉相承——打腰鼓,跑旱船,踢场子。人们都说,那是多年不见的景象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塞外小城榆林这些年地区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小城刚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运用匠心巧思,展示着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⑬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

    (选自2023年3月17日《光明日报》)

    1. (1) 小组同学在初读文章时,大致梳理了文章内容,并以词条概括各节内容。请你根据示例,再帮他梳理一个小节的内容。

      示例:万物春发图——根据文章②~⑦段的叙述,春来了,万物勃发,江南树、塞兆河、布谷鸟、昆虫、大黄牛、喜鹊、柳树、蒲公英、春水、春韭、麦苗、荠菜……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在春天到来之际迸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力。所以我将本小节内容概括为“万物春发图”。

    2. (2) 小组同学请你给文章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处批注,从思想内容方面做点评。
    3. (3) 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品味下列语句。

      ①蒲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先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而且这灯很多,很亮,一盏一盏地闪耀,好不炫目。(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 , 和她紧紧拥抱 , 在烟雨熏风之中。(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

    4. (4) 同学们认为本文抒情性较强,要仔细朗读才能体味作者的情感,小组同学想在班内做朗读展示,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表格的朗读设计。

      重音

      请在需要重读的词语下添加着重号,至少一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

      理由:

      停连

      请在恰当位置的文字上方标记停顿“”和连接“”,各一处:

      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

      理由:

    5. (5) 小组同学要将这篇文章发给校文学社,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应归入“自然美景”栏目,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应归入“人文风俗”栏目,你觉得应该归入哪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 4. 【志存高远】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向来被人们看做奋发向上、有大志的象征。第四小组同学穿越千年探寻古人身上的志向与精神。完成各题。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文正公微时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能及小大生民者,惟相为然。既不可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②微时:未显贵之时。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诣灵祠求祷( )

      祷之曰( )

      大丈夫之于相( )

      既不可矣( )

    2. (2) 下列句子中的“也”,与“则未之有也”中“也”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求其能千里(《马说》) B . 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 C . 野马 , 尘埃也(《北冥有鱼》) D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醉翁亭记》)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②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

    4. (4) 小组同学读完本文,从范仲淹的立志故事中深受启发。请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 5. 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小文发现这首诗中多处写到数字,他想知道这些数字在诗歌中的作用,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举一例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2. (2) 小组同学搜集到了两幅书写颈联的书法作品,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结合字体特点及书写内容,说说哪一幅书法作品更符合诗句表达的情感。

              

      ①行书                        ②楷书

二、写作
  • 6. 【乘风而上】小组同学关于“龙飞凤舞,乘风而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落下了帷幕,其中相关内容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龘龘”形容龙腾飞时的样子,“前程龘龘”形容前途光明无限的境界。以下是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学生说的一段话: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跟大家讲三个词:新时代、新赛道、新征程。

    第一,新时代。何为新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而这个新时代,将会改变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程,你们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第二,新赛道。各项新技术层出不穷,出现了若干新赛道,原有的赛道已不适用了。新赛道将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而我们国家民族复兴的大业与此同步。在新时代,我们要勇于开辟新赛道,在新赛道上做时代的“弄潮儿”。

    第三,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谈何容易?大国博弈、区域地缘政治、技术封镇……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征程,需要我们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我们的胆识,需要我们科学的思考,需要我们超前的思维,需要我们去规划未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工作。

    结合以上语段及对“前程”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记录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