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图案分别是三菱、大众、奥迪、奔驰汽车的车标,其中可以看成是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
2.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在实数
,
,
,
, 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多一个0)中,有( )个无理数.
A . 1
B . 2
C . 3
D . 4
-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
5.
(2024七下·潮州期中)
下面命题:
①负数没有立方根;
②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正数或负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
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1或0.
其中真命题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③
D . ④
-
A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 . 115°
B . 120°
C . 125°
D . 130°
-
8.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在一块长14m、宽6m的长方形场地上,有一条弯曲的道路,其余的部分为绿化区,道路的左边线向右平移3m就是它的右边线,则绿化区的面积是( )
A . 96m2
B . 72m2
C . 66m2
D . 56m2
-
9.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a+1,
a-1)是
x轴上一点,线段
AB=2,若
AB//
y轴,则点
B的坐标是( )
A . (2,2)
B . (-2,2)
C . (-2,2)或(-2,2)
D . (2,2)或(2,-2)
-
10.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已知点
A(1,0),
B(0,2),点
P在
x轴上,且三角形
PAB的面积为5,则点
P的坐标是( )
A . (-4,0)
B . (10,0)
C . (10,0)或(6,0)
D . (-4,0)或(6,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
-
-
14.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将三角形
ABC沿
BC方向平移得到三角形
DEF ,
AB=10,
DH=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15.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1,1),
B(-1,1),
C(-1,-2),
D(1,-2).点
P从点
A出发,并按
A→
B→
C→
D→
A……的规律在四边形
ABCD的边上运动,当点
P运动的路程为2024个单位长度时,则点
P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
17.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
BD平分∠
ABC ,
F在
AB上,
G在
AC上,
FC与
BD相交于点
H , ∠3+∠4=180°,试说明∠1=∠2.(请通过填空完善下列推理过程)
解:∵∠3+∠4=180°(已知),
∠FHD=∠4(对顶角相等)
∴∠3+ ▲ =180°.
∴FG∥BD( ▲ )
∴∠1=( ▲ )
∵BD平分∠ABC ,
∴∠ABD= ▲ .
∴∠1=∠2
-
18.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4,-1),
B(-5,-4),
C(-1,-3),已知三角形
ABC经过平移得到三角形
, 且三角形
ABC中任意一点
P(
x ,
y)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
(
x+6,
y+4),请写出点
的坐标,并画出三角形
.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6+6+8=20分)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2小题,10+10=20分)
-
22.
(2024七下·潮州期中)
【阅读理解】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解答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 , 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 , 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或 .
-
(1)
已知点A(4,4),B(1,0),试求A , B两点间的距离;
-
(2)
已知点
A ,
B在平行于
x轴的直线上,点
A横坐标为6,点
B横坐标为2,试求
A ,
B两点间的
距离;
-
(3)
应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式子
的最小值.
-
23.
(2024七下·潮州期中)
【综合与探究】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1,0)、点
B(3,0)、点
C(0,2),点
D在第一象限,
CD//
AB且
CD=
AB , 连接
AC ,
BD .
-
-
(2)
若点M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S△ODM=2S△AOC , 求点M的坐标;
-
(3)
若点P是线段BD延长线上的一点(如图2).连接PC、PO , 请判断∠CPO , ∠DCP与∠BO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