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培优联盟2024年5月联考高一下学期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消消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儿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④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予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⑤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就以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⑦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并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虎、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或建造的,连彩西、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虽然那些殿堂、楼门、廊庑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儿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⑨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360°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⑩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800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疫,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钢,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⑪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⑫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此空间进入彼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舞台艺术是时空的综合的持续。 B .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 . 从艺术效果上,形成人民大会堂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几十根柱子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D . 千篇一律的建筑和千变万化的画面让北京故官达到了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最高的成就。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主题和变奏,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 B .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比音乐、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上还要重要。 C . 颐和园的长廊的几百个根柱子如果化“千篇一律”为“千变万化”,那将是无法想象的败笔。 D . 像北京故宫这样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3. (3) 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瓦陇的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取得统一性重复,又在不同阶段变换位置,步步引人入胜。 B . 《蒹葭》中“菲葭”“白露”“溯洄”“溯游”“在水”等在全诗中反复出现,辅以“苍苍”“萋萋”“采采”“方”“央”“湄”“滨”“证”等的变化。 C . 福建绳武楼高三层,由12个相似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卧室;第二层是各户私房;第三层是朝天院,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 D . 京剧净丑的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如关羽的底色是红的,包公的是黑的。
    4. (4) 材料中用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千篇一律”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
    5. (5) 北京四合院是否具备优秀建筑的必备条件——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压迫(节选)

    丁西林

    〔开幕时,一个着粗呢洋服、长筒皮靴的男人坐在茶几旁边的一张椅上抽烟斗,一个老妈子立在门外。〕

    王 妈 (摇头)看那样子,太太不像肯答应把这房子租给你。

    男 客 不把这房子租给我?谁叫她受我的定钱?

    王 妈 是的,那只怪小姐不好。其实——嗅——太太的脾气也太古怪了。像你先生这样的人,有甚么要紧?深更半夜,屋里有一个男人,还可以有个照应。

    男 客 这房子并不坏,为甚么没有人要?

    王 妈 先生也不是外人,告诉你也没有甚么要紧,你知道,我们的太太爱的就是打牌,一天到晚在外边。家里只有我和小姐两个人。有人来看房,都是小姐去招呼。有家眷的人,一提到太太、小孩,小姐就把他回了。没有家眷的人,小姐才答应,等到太太回来,一打听,说是没有家养,太太就把他回了。这样不要说一年,就是十年,我看这房子也租不出去。

    男 客 你家小姐如果早做主,这房子早就租了出去。

    王 妈 是的,不过平常租房的人,听说房子不能租给他们,他们也就没有话说,不像先生这样的……

    男 客 古怪,是不是?是的,你们太太的脾气太古怪了,我的脾气也太古怪了,这一回两个古怪碰在一块儿,所以这事就不好办了。

    王 妈 喔,我不过觉得你先生这样的爱这房子,如果租不成功,心里一定不舒服。 —啊,这大概是太太回来了。(走到门口,高声)是太太么?

    〔外面答应。〕

    王 妈 是的,在这儿。(走出)

    〔房东太太由后门走进,王妈跟在后面。〕

    房 东 (渐渐感到不快)你的意思,好像是说这房子的租不租要由你答应,是不是?

    男 客 喔,不是,这房子的租不租,自然是要由你答应。不过,既把房子租了给我,这房子的退不退,就得由我答应。你知道,现在这房子不是租不租的问题,是退不退的问题。

    房 东 (渐渐生起气来)我这房子是几时租给你的?

    男 客 你既受了我的定钱,这房子就算租了给我。

    房 东 真是碰到鬼,我几时受你的定钱?那是我的女儿,她不懂事。

    男 客 不懂事?地又不是一个小孩子。

    房 东 现在这些废话都不必讲,我这房子并不是不租,我是要租一个有家养的人,如果你有家眷来同住,我这房子租给你,我没有话说。

    男 客 (固执)这话不是这样讲,如果我不租这房子,我即刻就走,既是受了我的定钱,这房子就非租我不可!

    房 东 王妈,去把巡警叫来。

    男 客 巡警来了又怎样?巡警也得讲理呀?

    房 东 (向王妈)要他即刻就来!(由后门走出,用力将门一关)

    ………

    〔男客人坐在方桌边,装作生气的样子。女客人坐在茶几旁边。后门由外推开,走进一个巡警,后面跟了老妈子和房东太太。她们看见房里来了一个女人,非常惊讶。〕

    巡 警 您贵姓?

    男 客 (不客气的)我姓吴。

    巡 警(把头点了一点)噬。——府上是?

    男 客 府上?我没有府上。

    女 客 (做起受了委屈的太太来)啊,你是拿定主意不要家了,是不是?

    巡 警 (注意到插嘴的人,向男客人)这位……贵姓是?

    男 客 (答不出,看了女客人一眼。女客也正在代他为难。他只好起始做起依旧赌气的丈夫来)我不知道。像问她自己好了。

    巡 警 (真的问她自己)您贵姓?女 客 我?我……也姓吴。

    巡 警 哩,你也姓吴。府上是?

    女 客 北京西四牌楼太平胡同关帝庙对面,门牌三百七十五号。

    巡 警 您是来这边?……

    女 客 我是来这边找人的。

    房 东 (不能再恐耐了)你到这边找什么人?

    女 客 (很客气地向她点了点头)我到这边来找我的男人。

    房 东 找你的男人?谁是你的男人?

    女 客 我想你应该知道吧?——你既把房子都粗了给他。

    房 东 怎么!这位先生是你的男人么?

    女 客 我不知道。你问他好了,看他承认不承认?

    巡 警 (糊涂了)怎么?刚才你们不是说这位先生没有家养,怎么现在他又有了家眷?王 妈 一看还不知道——先生和太太不过是为了一点小事,阴了一点意见。——好了,现在没有你的事了,你赶繁回去打你的牌去吧。

    巡 警 这样说,那就没有我的事了。好了,再见,再见。

    〔巡警走出。王妈兴高采烈地拿了茶壶走出。房东太太承认了失败,看了她的客人一眼,也只好板了面孔走出。〕

    男 客(关上门,想起了一个老早就应该问而还没有问的问题,忽然转过头来)啊,你姓甚么?

    女 客 我……啊……我……

    (有删改)

    注:①独幕剧《压迫》作于1925年冬天,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的,取材于这位朋友生前发生的一件小事。1924年冬,叔和想在北京租房住,作者同他开玩笑说:“你如果不结婚,你一定租不到房子。因为北京租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叔和果然没有租到房子,不久以后病逝。这个剧本也就成了他对亡友的纪念。②省略内容梗概:在房东和王妈离开后,又来了一位女租客。为了能租到房子,经过协商后男客和女客决定假扮为夫妻。

    1. (1)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渐渐感到不快”“渐渐生起气来”“用力将门一关”这些舞台说明将人物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晰地体现了房东太太情绪的进一步变化。 B . 面对警察的询问,男房客急中生智,将自己不知晓的问题借机推给女方回答,整个过程二人完美配合,顺理成章地达成了双方各自的目的。 C . “王妈”这一角色的着墨不多,但也是主人公之一。作为剧中的中立角色,她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整个冲突过程,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D . 剧本中房东太太是有产阶级的代表,男房客和女房客则是无产阶级的代表。题目为“压迫”,结合写作背景,可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起抗争资产阶级的压迫。
    2. (2)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独幕剧,本剧出场人物不多,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单纯且高度集中,结构精巧。 B . 剧中房东太太和女儿之间,房东太太和男女房客之间冲突典型,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 C . 作者采用充满智趣的语言,使整部剧充满独特的韵味,让读者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D . 作者以寓庄于谐的特色创作了《压迫》一剧,真实地反映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状况。
    3. (3)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这部独幕喜剧中的男房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本剧情节的设置十分精巧,意趣横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顿[]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 , 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 , 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部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已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已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擎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避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节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注:螵,同“蠕”。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彼固以无能A自处B而不求C上人D人果遂E以彼F为无能G有弗敬H尚之者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小人则与君子相对。 B . 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C . 盈,指充实,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中的“盈”意思不同。 D . 善,指长处,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认为《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囊括了天地间的大学问。 B . 荀子强调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符合礼仪的行动上,而小人却恰恰相反。 C . 王守仁指出跟随他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学习、志向确定、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 D . 王守仁认为勤学需要先立志,他将两种不同的学生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强调“君子应坚定志向”的观点。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商足以关七尺之躯哉!

      ②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5. (5) 在王守仁看来,受同学称赞羡慕的人具备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

    杜 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乱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州。②迢遰,即迢递,遥远貌。

    1. (1)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颔联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同样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B . 颈联由上联的远景转向近景,风吹叶落,萧瑟悲凉,接着又转为远景,夕阳远山,壮美凄凉的。 C . 首联的“曾阴”、颔联的“隐雾”、颈联的“日初沉”共同渲染了阴沉晦暗的气氛。 D . 尾联诗人写孤鹤晚归,昏鸦占据了树林,喻指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凄凉零落。
    2. (2) 《唐诗直解》评价此诗:“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怎样写诗人内心的凄凉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登高》中,“”两句写诗人暮年落魄、老病孤愁、无法借酒消愁的苦闷。
    2. (2)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姑娘思念爱人的句子“”,巧妙地表达自己思念与渴望贤才的心情。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认为夹在大国之间的千乘之国,在“”的情况下,他用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将其治理为军事强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通常的道德标准,曹操这个人并不完美,其个性极易让人误解、诟病。怎么评价曹操?AI是这样回答的:他擅长谋略,能屈能仲,既能在战场 ① , 又能在政治舞台上②____。但正因为他的手段太过狠辣,让人对他③____,难以亲近。他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他的手段和行为也让人感到遗憾。这个评价  ④   ,看起来似乎也还公正,但却太过泛泛。

    的确,曹操擅长谍略,但他的谋略并不阴险,他做人处世,比刘备,孙杖都要诚恳;他的手段猥辣,却并不卑鄙,青梅煮酒之间,对对手有超越成败的赏爱;和孙权,刘备相比,他的性格更为鲜明,说话也更为坦荡,但又比孙刘更为敏感,生命感受更为广阔深沉……蒋勋说;①“曹操的个性介于霸主和诗人之间,②他对美来说是非常敏感的。③他既能欣赏到世界的美,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孤独。④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霸主,霸主是要争夺权力的。让我们最惊讶的是,两个角色竟然毫无冲突地融合在曹操身上。”⑥可以说,曹操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他。

    1. (1) 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序号并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症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症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逸出可能具有抗症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 ……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阀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篇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或,也许恰恰破坏了青篇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捉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症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症疗效的突破口!

    1. (1)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加点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B .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C .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D . 还有几位“大师”们摔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 (2) 选段部分有的地方用“我”,有的地方用“我们”,请分析这里人称转换的用意。
    3. (3) 本文节选根据居呦呦的演讲和论文编写而成,语言准确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直以来,我们的人生信条都是全力以赴,逆势而行,不断突破;而苏轼在生命最后时刻却留下了“着力即差”四字,意指一件事如果太用力就干不好,适时地顺势而为,效果更佳。这话看似平淡,却蕴含着苏轼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