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三)(随州卷)

更新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22 类型:三轮冲刺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4·江安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 . 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 . 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 . 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 . 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 . 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 . 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 (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备。 B .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 .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 .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 2. (2024·普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卧 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1. (1) 小语同学根据文章内容,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2. (2) 小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供了下列提纲,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小任务。

      《卧镰》语言风格探究:

      ①用词精妙传神(第③段):①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②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简要分析加点词各反映的人物心理。

      ②运用修辞感染力强:下面句子富有感染力,请简要赏析。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3. (3) 小杭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相似?请谈谈你的看法。

      A. 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 闰土(鲁迅《故乡》) C. 父亲 (李森祥《台阶》)

    4. (4) 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诗歌鉴赏
  • 3. (2024·芙蓉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道中

    陈洪谟

    几年乡郡说潭州 , 旌节今来亦壮游

    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

    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绿满畴

    闻道乡风最淳朴,夜深闾巷有歌讴。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赴任途中路过长沙时所作。②潭州:即今长沙。③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④壮游:指胸怀壮志的游历。⑤蒋畲(zī shě):耕耘。⑥畴:田地。⑦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

    1. (1)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几年乡郡说潭州”句说明诗人常听人说起长沙,对长沙向往已久。 B . “旌节今来亦壮游”句中,“旌节”二字表明作者此时仕途还算顺利,内心得意;“壮”字表明他的心情非常愉快。 C . 颔联写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写出作者内心愉悦的感受。 D . 尾联从语气上推测是想象的画面,但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沙淳朴民风的赞美。
    2. (2)  概括诗歌所描写画面的特色,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歌内容

      画面特色

      颔联

      自然山水:①

      颈联

      日常生活:②

      尾联

      民俗民风:淳厚简朴、无忧无虑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4·重庆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曹刿请见,毛遂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 , 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 , 一齐抹倒 , 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1. (1) 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曹刿请           缝插针 B . 弗敢也   雪上 C . 下视其    如出一 D . 公问其故        弄玄虚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 . “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 . 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 . 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4. (4) 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四、默写
  • 5. (2024·南海模拟) 默写古诗文。
    1. (1) 知不足,。(《虽有嘉肴》)
    2. (2) 羹饭一时熟,。(《十五从军征》)
    3.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4) ,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5) 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6) “浊酒”不“浊”,因为那《渔家傲·秋思》里“”的背后是将士对家乡故土的清澈思念,因为那《游山西村》中“”的背后是村民对到访来客的淳淳热情。
    7. (7) 三年同窗,即将分别,小语准备借用古诗作为毕业留言册的赠言,合适的诗句是“, 。”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22·杭州模拟) 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学校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杭州亚运欢迎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杭州印象]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yǎn①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shǔ②光”。杭州地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交点和“网上丝绸之路”战略shū③纽城市。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壁,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恭维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之代表:西湖文化集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之广博,体现了西湖文化(4)的特色: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等于一身,体现了杭州文化(5)的特色;钱塘江文化犹如滚滚钱塘潮,是杭州人(6)的象征和标志。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繁yǎn    ② shǔ光   ③ shū

    2. (2) 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著(Azhù  Bzhuó  Czhe)

      ②处(Achù  B chǔ)

    3. (3) 根据文段内容,⑷⑸⑹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 . 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B . 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C . 精致、和谐、典雅    开放、兼容、庶俗    大气开放 D . 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4. (4) 画线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六、写作题
  • 7. (2024·浙江模拟) 写作

    【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

    【路的解读】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②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