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3)如图3,小明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蜡块的体积,发现蜡块不能浸没在水中,后来借助一块铁块,测出蜡块的体积是cm3。
(1)本实验要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2)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是否在;
(3)实验中若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小明同学还发现一个规律是:;
(4)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跟小明同学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小明同学很快帮这位同学找到了原因是:。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o | 75o |
2 | 30o | 60o |
3 | 45o | 45o |
(1)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2)小关同学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小关同学应在(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4)小关想要验证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需要怎样操作;
(5)解决以上问题后,多次移动蜡烛A进行试验的目的是:。
猜想一:可能跟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可能跟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跟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她们找来了一些材料作为弦,其规格如下: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A | 金属丝 | 60 | 0.76 |
B | 金属丝 | 60 | 0.89 |
C | 金属丝 | 60 | 1.02 |
D | 金属丝 | 80 | |
E | 金属丝 | 100 | 0.76 |
F | 尼龙丝 | 80 | 0.76 |
G | 尼龙丝 | 100 | 1.02 |
(1)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填上表格中的空白数据;。
(2)为了验证“猜想一”,可选用编号为、、的弦进行探究;
(3)为了验证“猜想二”,可选用编号为、、的弦进行探究。
(4)该实验主要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不透明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植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就显示白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就显示黑色。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因此看到的是红色;若只有蓝色光照在红色不进明物体身上,唯一的蓝色光又被吸收,所以看到的是黑色。
(1)一个物体呈现白色,则该物体能 所有的色光,呈现黑色则该物体能 (选填“吸收”或“反射”)所有的色光;
(2)红、蓝是色光的三基色。白光照到红色的颜料上,颜料呈现 色,用该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字,把它拿到暗室,用绿光照射,看到 的字写在 色的纸上;
(3)放映彩色电影的荧幕用 色的幕布更合适。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1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4)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当汽车的远光灯位于该镜焦点位置时,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