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A处填写一种物体的状态:A。
(2)物态变化B的过程是。(填“吸热”、“放热”)
(3)填空:C(填一个自然现象),D(填物态变化名称)。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 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又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若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则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声音 |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 频率/Hz |
甲 | 70 | 1100 |
乙 | 110 | 700 |
(2)用同一个乐器演奏一首歌曲,截取音乐中的几段声音,录入示波器,得到了如图的四幅图,则图A、B、C、D 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A. B. C. D.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 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大致相同,此时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选填“快”或“慢”),听到声音的音调越。说明:。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4)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5)以上步骤(1)和(2)中运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下列实验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填字母)。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 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 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甲/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小明观察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白霜是(选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气”、“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如图丙所示,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个气泡主要是(选题“空气、水蒸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中,她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小萍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如图所示,小叶拿另一支外形(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但(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让左侧的小叶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5)实验时,小叶同学不小心移动了玻璃板,结果小萍不管怎样移动蜡烛 B,都不能让蜡 烛 B和蜡烛 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6)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后,紧接着小萍继续探究距离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是小萍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小萍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
15 | 15 |
(7)得出全部实验结论后,小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家里的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和向下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与原镜面在同一平面内),则狗狗通过上、下两面镜子(选填“各成半个像”或“都能成完整的像”),所成像在(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