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
A .
一只成年的鹅
B .
两个鸡蛋
C .
两个篮球
D .
一张书桌
-
2.
(2024八下·榕江月考)
我国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下列各过程中,探测器受力平衡的是( )
A . 探测器在加速升空时
B . 探测器在环绕火星运动时
C . 探测器在火星上空悬停时
D . 探测器在火星上减速下降时
-
3.
(2024八下·安庆期中)
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图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 1.0N和1.5N
B . 1.0N和1.0N
C . 2.0N和1.0N
D . 2.0N和1.5N
-
4.
(2023八下·万山月考)
“熄火”的故障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大力士用绳子拉着汽车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 大力士
B . 地面
C . 绳子
D . 车轮
-
A .
紧固锤头
B .
掷铅球
C .
开车系安全带
D .
跳远
-
A .
给轴承加润滑油
B .
运动员手涂防滑粉
C .
旱冰鞋装滚轮
D .
磁悬浮列车
-
A . 甲图,比较海绵形变程度,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B . 乙图,比较三个孔水的喷射距离,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 . 丙图,通过盖在瓶口的硬纸片不掉落,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 . 丁图,吹气时两空瓶向中间靠拢,可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A . 浸在水中竖直的柱形桥墩不受
B . 浮力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会受到空气的浮力
C . 浮力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
D . 浮力方向不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
9.
(2016八下·余庆期中)
一个携带有气象仪器的高空探测气球以3m/s的速度匀速上升,若其总质量为200kg,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该气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是
N,若有仪器零件从气球上脱落,则该零件刚脱落时
(填“立即下落”“静止不动”或“向上运动”).
-
10.
(2018八下·铜仁期末)
小聪同学用50N的水平推力推重12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2m, 小聪做功
J,箱子的重力做功
J.
-
11.
(2018八下·揭阳期末)
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在助跑阶段,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部分动能转化为
。
-
12.
(2024八下·台江期中)
采用如图所示站姿锻炼手臂力量:双脚并拢,脚尖O触地,脚后跟踮起,手臂水平,手掌支撑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B为人体重心所在位置。锻炼时,躯体伸直,手臂弯曲和伸直动作交替进行。现要估测手掌对墙壁的压力F。(g为已知常量)
-
(1)
用体重计称量出人体的体重(质量)m;用卷尺分别测量出A、O两点间的距离l1和B、O两点间的距离l2;(均选填“水平”或“竖直”)
-
(2)
手掌对墙壁的压力F=(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
(3)
锻炼时,脚尖离开墙壁越远,手掌对墙壁的压力就越。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2分,共6分)
-
16.
(2024八下·播州月考)
如图所示,这是一款汽车上使用的安全锤。它的作用是当有意外发生时,可以敲碎车窗玻璃,帮助乘客逃生。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5个小题,第18题7分,第19题8分,第20题5分,第21题5分,22题3分,共28分)
-
18.
(2023八下·毕节期中)
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
(1)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
-
(2)
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接触面 来实现的;
-
(3)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
-
(4)
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运动;
-
(5)
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
(6)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9.
(2024八下·毕节期中)
如图所示是小陶子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
图烧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烧杯中装的都是水,且
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
-
(1)
压强计是通过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
-
(2)
组装完好的压强计中的
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压强计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
-
(3)
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
相同时,
越大,液体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
-
(4)
比较
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探头方向
选填“有关”或“无关”
。
-
20.
(2024八下·黔东南期中)
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实心圆柱体A,图甲中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N/kg)。
-
(1)
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N;
-
(2)
通过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
-
(3)
分析实验步骤a、b、c,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
(4)
小明又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铜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铜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铜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铜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的结论,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5)
在利用某种液体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A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
)。
-
21.
(2019八下·徐汇期末)
某班同学进行登楼比赛,看谁做功快.甲乙同学记录自己两次从一楼跑到确定的楼层所用的时间,并填入下面表格中,然后将有关的物理量也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 | 实验序号 | 学生的质量(千克) | 楼梯的高度(米) | 登梯做的功(焦耳) | 所用的时间(秒) |
|
甲 | 1 | 50 | 3 | 1470 | 5 |
|
2 | 50 | 3 | 1470 | 8 |
|
乙 | 3 | 54 | 6 | 3175.2 | 12 |
|
4 | 54 | 3 | 1587.6 | 5 |
|
-
(1)
分析比较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登楼做功最快的学生是 (选填“甲”或“乙”).
-
(2)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做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
(3)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4)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与3,若要比较甲乙两为同学做功的快慢,则可以比较 来确定那位同学做功快.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还应在表格中添加栏目是 .
-
22.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序号 | 钩码总重 G/N | 钩码上升 高h/c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距 离s/cm | 机械效率 η |
1 | 2 | 10 | 0.8 | 30 | 83.3% |
2 | 4 | 10 | 1.5 | 30 | |
3 | 6 | 10 | 2.2 | 30 | 90.9% |
-
(1)
第二次数据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
(2)
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所受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选填“高”或“低”);
-
(3)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填序号).
A . 增大绳重
B . 减轻动滑轮重
C . 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
23.
如图薄壁圆柱状容器,其底面积为0.05米
2 , 盛有深度为0.2米的水。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其他液体,发现当液体的深度为0.16米时,与之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求该液体的密度ρ液。
-
24.
(2024八下·台江期中)
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
4N的卡车,卡车共有有四个轮子,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
2.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阻力是其自身重力的0.2倍。(g取10N/kg)求:
-
-
-
-
(4)
汽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若此时另外考虑到空气阻力大小是200N,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