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9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了解了王选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对他的影响;也和顾拜旦一起回顾了奥林匹克精神在世界分离析( )时为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人们带来的力量;我们还跟随马丽华去观赏过或挺拔,或dūn( )实,或蜿蜒而立的冰川,聆听坚冰之下的流水演绎长江的故事;也曾和马克·吐温一起坐在勃朗峰顶顷听那瞬息万变的云霞纷至踏来时的长鸣。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作修改。
  • 2.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小达同学喜欢引用成语,下列加点成语引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春华秋实,夏冬交替,生命周而复始的更迭演变,正是大自然最大的魅力所在。 B . 自十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成为项目和投资的受益者。美国它只能无能为力地袖手旁观 , 充满嫉妒,偶尔提出指责,称这些项目是“债务陷阱”。 C . 《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一书中的40位科学院士以他们的才华、热血和生命,回答了竺可桢在1936年秋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的震耳欲聋的时代之问。 D . 网联化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相辅相成 , 共同驱动交通运输智慧发展。
  • 3.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B . 《读书人是幸福人》是谢冕写的,它向我们展示了读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陶冶情操。 C .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而造成的。 D . “两弹一星”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供思想力量。
  •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不愿去评判他人的人生,内视自己,面对不确定的生活、意外的情况时,我也会焦虑痛苦。

    ②人生,就是如此矛盾。我们都活在一体两面的痛苦中。

    ③不过,理想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

    ④每遇大事有静气,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⑤因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又开始读苏轼,读他的词。

    ⑥人们经常会觉得,可能性如此迷人;却又觉得不确定性如此讨厌。

    A . ②⑥①④③⑤ B . ⑥②①④③⑤ C . ②⑥④③①⑤ D . ⑥②④③①⑤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 . 《核舟记》选自魏学洢编著的《虞初新志》,作者明代张潮,全文介绍了核舟的人和物,是一篇说明文。 C .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发表的演说,文中重点阐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D . 《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与朋友一起登上勃朗峰之后写下的,幽默是作者最杰出的艺术才能。
  • 6. 古诗文默写

    安史之乱暴发,杜甫颠沛流离,投宿石壕村。“”,县吏叫嚣隳突,老妇苦苦哀求,杜甫一夜又愤又悲,而天亮之时,他不能与老妇作别,只能无可奈何感叹“”。事过两年多,杜甫辗转成都,生活仍不安宁,小小茅屋竟为秋风所破!但杜甫依然心系天下苍生,深情地为寒士祈祷:“!”

  • 7.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你所在班级举办了“家和万事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2. (2) 小望将在活动中讲述两个“家教”小故事,请你帮他选择两个:

      ①负荆请罪 ②苏武牧羊 ③孟母三迁 ④三顾茅庐 ⑤曾子杀猪

    3. (3) 活动结束后,小望同学在班级留言墙上留言,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家是嘹亮的号角,给我们战斗的激情。

      家是无尽的海岸,给我们无尽的牵挂。

      家是

  • 8.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请你完成下面《经典常谈》的阅读任务。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选择性阅读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

     学完《庄子》二则以后,小才对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

    A . 《说文解字》第一 B . 诸子第十 C . 辞赋第十一 D . 诗第十二
  • 9. 以下语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甲】“谁想到你会有今天?”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脾货,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乙】“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才能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怎么不断“祛除杂质”终“淬炼成钢”的?

二、阅读与理解(共41分)
  • 10. 阅读下列古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绝顶四观

    [明]徐霞客

    芙蓉万仞削中天,抟捖乾坤面面悬。

    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

    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彩筵。

    奇观尽收今古胜,帝庭呼吸独为偏。

    【注释】①徐霞客,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此诗为他第一次来到鸡足山时所写。鸡足山(tuán wán),即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化出这座名山及四围的壮美景象。③帝庭:指天庭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首联总写鸡足山之瑰丽雄奇,诗人置身山巅驰目而观,但见重峦叠嶂,“削”字写山峦如刀,凌空而下 B . “北极”点明了玉龙雪山的方位是在鸡足山之北,“雪千年”夸张地写雪山积雪千年不化,威严奇美 C . 颔联的“势压东溟”正面写鸡足山的巍峨高大,“半夜”东观日出,登高则视远 D . 本诗无华丽秾艳之语,开篇两句叙事,后四句继以生动描写鸡足山顶之“奇观”
    2. (2) 小博准备依据这首诗歌拍摄一个视频片段,以下是视频的文字脚本,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绝顶四观

      “四观”命名

      “四观”场景解说

      片尾结束语

      日观

      东日半夜

      鸡足山如此高峻,势压东海,半夜起身

      徐霞客曾两次攀援鸡足山,赞誉鸡足山“奇观尽收今古胜”,表达了对鸡足山雄奇风光的赞美

      北雪千年

      极目望去,天和山浑然一体,玉龙雪山积雪千年。

      海观

      西洱金镜

      云观

      南天则彩云缭绕,如天上的神仙彩筵,一片祥和,气象万千。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置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 (1)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几千里也 B . 亦若是/则已矣 C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 . 蜩与学鸠笑/之曰
    2.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旋风 B .  野马也,尘埃也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 C . 杯焉则胶 位置 D . 百里者 到
    3. (3) 下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的语言以夸饰惊人,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如文中描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干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 . 庄子在文中不仅写了鲲鹏之大,而且写了鹏的水击三千里,高飞九万里,大海的掀动狂风的倏起,野马的跳跃等,构成了天地广阔的大意境。 C . 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可以看出,大鹏虽然自己伟岸强大,但要万里南征,仍要有所凭借。 D . 庄子描绘了蜩与学鸠目光的短浅、见识的狭小与抱负的狭隘,以及它们对大鹏的嘲笑,并且用“之二虫又何知”一句话,间接而尖锐地对它们进行了批判,轻蔑的态度溢于言表。
    4. (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12. 非文学作品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发展。然而现实中,肥胖、近视、焦虑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为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作出最新规定。

    ㅤㅤ《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要求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要求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同时强调,完善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监测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摘自2021年4月27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显示,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分学段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稳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约10至20分钟。

    (选自 2021年4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记者训查了解到,沉重的课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首要原因。一到周末、节假日,孩子们奔波于不同的培训点之间,应对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做不完的家庭作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长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孩子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写作业,可是太磨蹭了,写完要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上学,”一位小学生家长吴先生说。此外,很多父母都有“晚睡综合征”,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也慢慢地影响了孩子。

        医学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多在深睡眠时期分泌,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因此良好的睡眠是保障生长发育的关键。而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心慌、坐立不安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都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会被负面情绪困扰,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抑郁倾向,甚至造成消极厌世的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股飞说。近年来,青少年睡眠时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抑郁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学生睡眠不足是一个复杂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社会心理、家长心态,我们都要逐一对症下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刚校长兰登慧说。

    (取材于“新华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中科院《报告》指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时长不达标者占比高。 B .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 C . 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有课业负担太重、不良习惯、受负面情绪困扰等。 D .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仅是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2. (2) 下列说法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材料一中“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约10至20分钟。”若删除句中的“约”就会改变句子的原意,使说明的语言不严谨。 B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共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C . 材料二运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以及青少年睡眠不足的主要体现。 D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长受到沉重的课业压力、父母与孩子自身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多方而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
    3. (3) 临近期末,小明上完晚自习后,还要到培训机构继续上课,一个学期以来,每天都要到12点以后才能睡觉,早上6点半之前又要起床。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请结合上面材料,说明理由。
  • 1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里的老先生(张金刚)

    ①城再小,大抵都有条老街。老街似是开放的博物馆,将城市模样凝固在某个年代,便停滞不前。老民居、老门楼、老街巷、老店铺、老单位、老槐树……静默在汹涌的时光里,尘封了老街久远的记忆。

    ②若无几位故园难舍的老先生依旧生活于此,绵延着老街醇厚的气息,那老街也便只是老街了。

    ③经人引荐,我陪妻子拨开车水马龙的喧嚣,走入十几年未曾光顾的老街,寻一位老先生正骨。穿街过巷,来到了弥散着浓浓中药味儿的小院儿前。推门而入,老先生正为一位老人揉捏按摩,扭头瞅了我俩一眼,说:“你们先坐。这位远道而来的大姐,腿疼了二十来年,才找到我,揉了两次,好多了。”片刻,老先生停手,那老人活动活动揉过的腿,感激地说:“周医生手法的确很好。”

    ④妻子说:“我们也是慕名而来,都说咱这老街有位‘高人’。”老先生边舒活双手,边说:“算是有点虚名吧。从17岁跟老父亲学这手艺,四十多年,就是热爱。经我手医好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妻子躺好,将扭伤的腿递到老先生手上,我按住了妻子的肩。

    ⑤摸,按,揉,捏,抬,屈,压……一套流程下来,妻子不停地“啊呀”。老先生拍一下妻子的腿:“你活动活动,试试!”妻子坐起,在老先生胸有成竹的注视里,笑了:“疼痛明显减轻。”老先生没笑:“这就对了。不过,我这手艺怕要失传……”走出小院儿,草药味道渐渐消失,我却记住了老街里会正骨的周老先生。

    ⑥与老街重逢,似回到从前,令我脚步放缓。一缕红炉烧饼的幽香,揪住了我的心。老街一处旧门楼下,一位老先生正端坐案板前,专注地擀面。老先生身形魁梧,头发花白,干瘦的双手使劲擀压出一个个方形面饼,整齐码在案板上;用手蘸水,将面饼拍湿;端起盛了芝麻的长方形托盘,放在腿上一杆,芝麻便均匀地铺了薄薄一层。老先生捏起面饼,将拍了水的一面向下,用力往托盘上一拍,那芝麻便乖巧地、细密地粘满了面饼。一个,又一个。

    ⑦老先生起身看见我俩:“要买烧饼?正好,马上揭炉。”撩开盖子,浓郁的烧饼香味儿从旁边缸炉里喷出来。老先生握着长柄勺,一个个揭下来,放到炉沿儿上晾着。我迫不及待拿起一个,烫手,更烫嘴,但我太喜欢这种烫烫的、脆脆的、香香的滋味了。

    ⑧老先生顶着煤炭的灼热,开始往炉壁上贴面饼。我意欲拍个小视频给他做宣传,老先生却说:“用不着宣传,我力所能及地做多少就卖多少。来的人多了,我也做不过来。”话音不高,慢条斯理,云淡风轻。

    ⑨妻子腿刚好些,走不了多久,便要歇歇。那棵千年古槐撒下的满地荫凉,正好铺满了老供销社门前的两层台阶。我们坐下来,稍后,一位老先生也拿一坐垫坐了下来。我对妻子说:“这条老街可是有了年头,咱都40来岁了,往上数,不知有过多少代?”妻子说:“是呀,我从小在这城里长大,原来这条街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现在却如此安静!”

    ⑩老先生应是被我们的话触动了,看了我们一眼,又望着空旷的老街,说:是呀,我今年快90了,在这条街上长到十来岁,就去参加革命了,我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转业在县城工作,离休后,还是想回到这条街上来生活,日子过得舒坦。”

    老先生满脸的皱纹似是藏满了故事,一抖落就是历史。他自豪地说:“当年,徐霞客、康熙、乾隆应该就是走过这条街,西去五台山的。徐向前元帅年轻时曾在这街上一家杂货店当过学徒,业余时间一直读书学习。这条街的赵家胡同,还走出了革命烈士赵云霄。当年,商铺、客店、商号、戏台、机关单位等占满了这条街的南北两侧,见证了历史,是几代人的记忆呀!”

    ⑫短暂的老街之行印象深刻。除逢着的这三位老先生之外,应该还有不少阅历丰富、涵养深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住在这沧桑幽深的老街里。他们隐在闹市之中,居于岁月深处,丰盈了老街的灵魂

    ⑬我与妻子约定,有空就陪她到老街散步。更希望再邂逅几位老先生,与之躬身对坐,叩问时光,静慰浮心。

    (《北京日报》2023年1月25日,有删改)

    1. (1)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一缕缸炉烧饼的幽香,揪住了我的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②老先生满脸的皱纹似是藏满了故事,一抖落就是历史。(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他们隐在闹市之中,居于岁月深处,丰盈了老街的灵魂”的理解。
    4. (4) 本文构思巧妙,在组织线索上与我们所学的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手法有类似和不同之处,请你结合所学进行赏析。
三、写作(共50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文化始终强调一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青少年的身上也同样承担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责任。然而,有些同学认为尽责任只有苦处没有乐处,所以时常逃避责任。请你就此写一篇作文,让同学们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感受到尽责任的乐处,增强责任感。

    写作要求: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