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①历史人物在“直播间”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文物“开口”做起了自我介绍,历史名场面在情景演绎中生动再现……近年来,随着历史观念革新和技术手段迭代,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在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进行探索,给观众带来新鲜观感。

    ②具体而言,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注重大历史的同时,在叙述观上凸显“微观视角切入叙述”。在内容层面,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小见大,更多关注时代洪流中个人的命运起伏,以小故事映射大时代。诸如《历史那些事》《神都洛阳》《千古风流人物》等作品都采取讲述一个个具体历史人物故事的形式,创作者不是照本宣科地表达历史学界对该人物的各种评价,而是通过讲述人物经历的具体小事以及当时的所思所想,支撑起或豪迈或洒脱或执着的鲜明人物形象,帮助观众从人物的命运和言行中拼凑出对宏观历史的大致印象。

    ③与传统创作惯常采用严肃庄重的叙事基调不同,当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多运用虚构、再现、戏剧化等新潮手段和轻松语态讲述历史。解说语言或突出情感色彩、或注重文学性、或融入幽默的网络用语,将传统史料拆解为易于被观众理解接受的碎片化信息。比如《历史那些事》的分集名中有“在下东坡,一个吃货”“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等,以时尚新奇的角度、戏说调侃的方式切入历史讲述,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惟有香如故》在用香料切入历史讲述时,导演时不时出镜,穿越进历史场景之中,不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解,更创新性地将现代实验室“搬进”历史时空,形成古今对话的奇妙格局,既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又补充了现代科学知识。

    ④伴随着数字媒体的繁荣,曾经被追捧的情景再现、动画等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常态。在更新潮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参与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和真人秀、文化讲坛等节目样式结合,提高了互动性,增强了沉浸感。互动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地下惊情》将交互技术融入对福州茶园山一座宋代古墓的考古发掘和揭秘中,把亲身体验、知识性和悬疑感三者交织起来。体验VR纪录片《古籍寻游记》时,观众可以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手柄体验在甲骨上刻字的触感;也可以穿上铠甲,化身汉代戍边将士。

    ⑤不过,我们在关注历史题材纪录片故事化、趣味化的创作新潮流的同时,也必须对部分创作过度娱乐化、戏说化、碎片化等不良倾向有所警惕。网络视听文艺的崛起,尤其是微纪录片形式的出现,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从业界精英到媒体新锐,思维活跃的青年创作者越来越多地加入其中,让讲述历史故事的纪录片作品成为视觉实验的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创作者对历史记载中的逸闻趣事、偶然事件等细碎内容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使叙述成了“戏说”、历史沦为“秘史”。有的创作者过于注重道具、场景、服饰等外在形式和高能、反转等戏剧手法,结果舍本逐末,导致作品新奇度有余、思想性不足。有的创作者自身历史知识储备不够,创作前期又准备不足,对历史史实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以追求艺术为名,让创作脱离历史真实的基础,使历史讲述不够严谨、失之偏颇。还有的创作者在拿捏纪实元素多少的过程中突破了非虚构的底线,大量使用剧情演绎再现历史情境的方法,使作品成了个人的艺术想象、戏剧创作,离业界对纪实精神的基本共识越来越远,引发关于“纪录片如何厘定自己的边界”“本质上的客观和真实该如何保证”的讨论。

    ⑥须知,人们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从具体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经历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引导。所以,创作者一方面应在历史知识的积累和正确史观的锤炼上下“硬桥硬马”的功夫,多方搜集史料,请教权威专家,追踪学界动态,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大致的历史脉络形成基本认识。在此之上进行的艺术创作,才是有根基的创作。另一方面,在探索纪录片创作边界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纪实精神,以求真为底层逻辑,更多地使用文物遗址、文献资料以及专家学者讲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情景再现形式,并运用色调处理与字幕标注等方式,帮助观众区分纪实影像与戏剧演绎。

    ⑦总之,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不应简单地说逸闻趣事,也不能沉迷于戏剧性的演绎再、现,而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梳理历史脉络,探寻中华文化基因,建立今与古的联系,让历史对当代生活产生浸润,让更多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灿烂文明产生关注并理解,进而生发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信,凝聚更加强大的前行力量。

    (摘编自赵谦《历史题材纪录片:生动讲述不等于戏说秘史》)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人物在“直播间”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等,是历史题材纪录片近年来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 B . 文章对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激发观众兴趣等方面给予肯定,对其过度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也提出批评。 C . 微纪录片形式降低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门槛,青年都借机参与到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 D . 第⑦段用“不应……也不能……而要”的逻辑关系说明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态度、方法等。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删去《神都洛阳》《千古风流人物》,只用《历史那些事》一个事例,作者的主张会因事例不足而难以使人信服。 B . 文章将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采用的新潮手段与传统创作惯常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目的是凸显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C . 文章在说明人们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给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者提出了建议,这样,建议就会被采纳。 D .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如果坚守纪实精神,能保证本质上的真实,即使辅以适当的情景再现也是可以的。
    3.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对其放置位置和理由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纪录片《中国》以老子与孔子的对谈揭开中国故事的序章,精心设计的畅谈场景,有树、有风、有笼罩着人物发髻衣袖的细细光辉,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一刻穿越千年清晰再现,让人感到深沉而又亲近。

      A . 放在第①段,因其可以作为第一段的事例,所以能和其他的现象并列放在一起证明观点。 B . 放在第②段,因其可以说明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小故事映射大时代的观点。 C . 放在第③段,因其可以论证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多运用轻松语态讲述历史的观点。 D . 放在第④段,因其可以佐证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等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常态。
    4. (4) 请简要梳理文本的行文脉络。
    5. (5)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

      历史题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的“复活”技术。《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近距离展现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喜怒哀乐,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的互动,完整呈现国宝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

  • 2. 现代文阅读Ⅱ

    赶队(节选)

    王愿坚

    直到月亮从山后面升上来,她才回来。她喘息了一阵,压低声音说:“老滕,我们掉队了!”

    前面不远就是草地了,当时她要加把劲也许能追上前面的同志,但现在为我掉了队……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说:“咱们掉得还不远。你好腿好胳膊的,先走吧,我……”

    我话还没说完,②霍地坐起来,气呼呼地说:“这什么话?亏你还是个党员!”大概想到我是个伤员,不应用这样的口气对我说话,就又放低声音说,“老滕啊,我刚才背你跑了一阵……唉,只怪我力气小,背着你走长路,我怕走不动……”她的声音越说越低,眼里又贮满了泪水。

    我说为什么她刚才掉泪了,原来是为了这个呀!我感动地说:“小何,别生气。我没有腿还没有手?走不动还不能爬?”

    听了我的话,她高兴地蹦跳起来,抓住我的手说:“真的,来,我扶着你,咱们走走试试!”

    我们眼望着北斗星,连着走了三天,终于走出了山区,跨进了草地。

    这三天我是咬着牙挨下来的,更苦的是卫生员小何。她背着那么多东西,扶着我,每到休息,还要为我搭铺、换药……特别是做饭更麻烦。我们吃饭的锅碗瓢盆就是一个茶缸,要吃饭,先得找水,常常跑出去很远才找到点水;煮一碗青稞麦粥不够我吃,她还得再跑一次。等我吃饱,她把我安置好睡下,然后再拿起茶缸米袋,跑到水源近处去洗绷带、洗器械、弄饭吃。

    踏进草地困难就更多了。那草地一走进去像踏进了烂粪坑。这只脚拔出,那只脚又陷进去。我们两个人只有三只脚,走了三四里路,摔了两三个跟头,再也迈不动步了。小何弄成了个泥人。最后实在撑不住了,我们找了一块树丛旁的干地歇下来。

    她却没有休息,安置好我,径直向一堆火灰跑去。那里,看样子是先头部队休息过的地方,她走过去,把一根根扎帐篷用的竿子和破担架杆收拢到一起,然后剥些树皮,横七竖八地捆绑起来。

    我问:“你在干啥?”

    她笑笑:“等会你看好了。”

    她忙了一个多钟头,用木棒扎成了一个既不像床又不像担架的木排,推到水草里去,又在上面扯上了一条粗粗的树皮绳子。弄好了,她说:“老滕,把你的皮带给我!”

    我莫名其妙地把皮带解下来交给她,③却意外地发现她的皮带只剩下半截了。我问她:“你的皮带呢?”

    “断了!”她笑笑说,随手接过皮带,结成了圈,接到树皮绳上,然后招呼我:“来,老滕,上来吧!”

    原来是用这玩意儿拖我走哇。我这么个大人,她能拖得动?我忙说:“不行,你还是扶我走吧!”她哪肯听,一把把我拉起来,扶到那个拖架上,把衣服、药包也放上,自己跑过去拉起绳子。

    拖架随着稀薄的泥浆和光滑的水草,慢慢地向前移动。果然,比两个人走快多了,我的伤口也不致震痛了,但是,小何却更吃力了。

    这样走了十几里路,太阳已偏西了。

    突然绳子一松。我抬头一看,她栽倒了。我看她似乎有些昏迷,就连连叫着“小何,小何”,半天,她才醒过来,睁眼望望我,又要去抓绳子。

    我再也忍不住了,知道劝说也没用,就厉声说:“小何,我不走了!”

    “那怎么行呢?”她似乎看出我的心情,就指着不远处的一段高地说,“好,天不早了,该休息了。”

    来到高地上,她在一棵小树底下为我安排了过夜的地方,照例给我换药、做饭,安排我睡了。

    我睡醒一觉,翻身一看,小何不在。我悄悄爬出树丛,四下一望,原来她在离我五六十步的一块光坪上坐着,身旁一簇火堆冒着青烟,火上放着那个小茶缸。我不禁觉得奇怪,做饭为什么不带粮袋?为什么不在我近旁的火上煮?

    我没有叫她,就径直爬过去。见我来了,她慌忙把茶缸从火上拿下,放在身后。我爬到她跟前,一面伸手去拿茶缸,一面问她:“什么东西?还怕我看见?”

    她慌忙用手把茶缸捂住,说:“别看,别看……女同志的东西不能随便看!”

    我把茶缸端过来一看,心里登时一酸,眼泪不禁哗哗流下来。里面是几片牛耳大黄叶子,还有几块剪碎了的牛皮。这就是她的“饭”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几天,她做饭给我吃,我要她一块吃,她总说:“有的是粮食,我再做嘛!”或者推托:“④我到水边上还有点事!”当时我以为是女同志的事,不好细问,谁知是瞒着我做这样的“饭”吃!她的皮带哪里是断了,原来是煮着吃了!今天她拉我晕倒,不只是累的,还是为我节省粮食饿坏的呀!

    我双手颤抖着,狠狠地把她那一碗“饭”往地上一泼,一把拉住她,眼泪又不知不觉地流下来,说:“不管怎么说,你得吃饭啊!”

    她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地说:“是啊,是该吃点粮食了。”

    你问以后吗?第二天,我们当然还是上路啦!虽然前面还有种种困难,但是已经有了前一段的经验,又有小何这样的同志照护着,我们又走了三天,终于在草地的中途,赶上了停下来收容的部队,回到了医院。有了医院的调治,在翻过岷山的时候,我的伤口也好了。

    1956年7月10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走了三天”走出了山区、“第二天”接着上路、“我们又走了三天”赶上部队,可推知“我们”赶队的艰难。 B . 选文两次写了“我”不想去赶队,第一次是因为腿伤不想拖累小何,第二次是因为小何用拖架拉“我”时昏迷了而心疼。 C . 在选文中,详写“我们”赶队的过程,略写赶队的结果,详略结合,使故事剪裁得当,又突出了要表达的思想。 D . 文学作品中人物常用正话反说来表明态度,如海尔茂对阮克说的“谢谢你从来不肯过门不入”、“我”说的“小何,我不走了”。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运用景物描写暗示时间,“直到……才”突出小何回来的时间很晚。 B . 句子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何豪爽、率直的性格特点。 C . 句子③,讲述小何的皮带只剩下半截了,为下文小何吃牛皮的情节埋下伏笔。 D . 句子④,是小何把粮食留给“我”的借口,表现了小何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宓子贱治亶父 , 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鲁君太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亶父,告宓子曰:“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

    材料二: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李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节选自贾谊《新书·审微》)

    【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②亶父:即今天山东单县。③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巫马旗A短褐B衣弊裘C而往D观化E于亶父F见夜渔者G得则H舍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息,材料中意为“长叹”,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太息”的意思相同。 B . 微,材料中意为“如果没有”,与《屈原列传》“其辞微”的“微”意思不同。 C . 之,材料中意为“到”,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中“之”的意思不同。 D . “乐”是意动用法,与《苏武传》“诚甘乐之”中“乐”的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宓子贱通过对官吏“掣摇其肘”,意在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以做对亶父有利的事情。 B . 宓子贱注重施行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独自做事也不会为非作歹。 C . 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自己一定多次干扰过宓子贱并及时改正,这正是他的贤明之处。 D . 季孙质疑宓子贱的做法,但宓子贱认为如果百姓有随意据财为己有的想法,一定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4. (4)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②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

    5. (5) 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①古徐州:即彭城。②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③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④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古徐州形胜”扣题而起,和北宋柳永的《望海潮》首句有同样的效果。 B . 上片主要追忆项羽的历史事迹,“想”以下几句表现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 C . “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两句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最终成为陈迹。 D . “回首荒城”“目送飞鸿”,意境苍凉,词人借此表达看透历史及人世的悲叹。
    2. (2) 本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夔《扬州慢》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在两首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的《离骚》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作出的解释是:“。”
    2. (2) 《过秦论》中,贾谊用夸张手法写秦灭六国战争惨烈、死伤惨重的句子是:“。”
    3. (3) 杜鹃,又名子规,是古人诗赋中常常出现的意象,李白《蜀道难》中也有这样的诗句:“。”
    4. (4) 柳永《望海潮》中打破时间界限,把不同时节开放的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
    5. (5)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梧桐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树身高大挺拔,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显得(A),因此又名“青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白居易的这两句诗,把梧桐碧叶青干、桐荫婆娑的景趣描写得(B)。

    梧桐树木材轻软,____,传说中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做成的。梧桐树树皮可以用来造纸或者做成绳索,种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____,它的叶子、花、根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可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梧桐树树形优雅,且易于修剪整形,可用于园林观赏价值。梧桐生命力很强,能吸收有害气体,并且有很强的城市环境适应性,可____。

    在传统文化里,梧桐因有引凤的传说而具有传奇色彩,“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从这个俗语就可知道,梧桐是象征着祥瑞的。

    1. (1) 请根据语境,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市区春寒料峭,视野空旷,似乎就我一个人,早早地,仿佛这才是常言所说“新的一天”。这“新”之于我,是异地之新。

    那些蒸腾的雾气散发出的早点的味道,让我挪不动腿了。远远地,我仿佛就看见了黄亮亮的油条,还有鲜美的豆浆和千张。千张在我老家叫干豆腐,软的那种叫水豆腐。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在寿县发明的,寿县是中国的豆腐之乡。来到寿县,当然要尝一尝豆腐。豆腐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风味美食。豆腐、豆浆、油条,近在咫尺,是一种滋味,叠印在舌尖上,与味蕾产生化学反应。好没出息地,我吞了一口唾沫。千张卷油条,我觉得软硬皆可。我要了一根油条,有些贪婪的样子。

    炸油条的男子望了望我,看我背着那么大的相机,笑了,说他也爱照相,年轻时也买过照相机,那时还是胶卷的,海鸥牌。说过后,他有点羞涩,不好意思,带着青春的惆怅和幸福。我朝店铺里望了一眼,有一疑似老板娘的女人,在不停地收拾。我故意问是谁,老板笑了,你说是谁。我说,你好眼光啊,那时买相机就是照她吧!想必是被我说中了,他俩乐得不行。这个早晨,一下美好起来。

    1. (1) 下列选项中的“不行”,和文中加点的“不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件衣服的手工不行。 B . 开玩笑可以,欺负人不行。 C . 我在工程技术方面是不行的。 D . 身子酸得不行,饭也懒得吃。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那些早点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了我”,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今天的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