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8-0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在美国作家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在第82位,在西方人眼里隋文帝是仅次于秦始皇的颇具影响力的皇帝。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
    A . 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B . 在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C . 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D . 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 2.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B .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C .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 . 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 3.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如图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在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结合漫画的内容和注解指出这一政治制度是( )

    注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可以见到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而皇上却笑逐颜开,甚是满意。

    A . 郡县制 B . 科举制 C . 行省制 D . 三省六部制
  • 4. (2024七下·绥江期中) 贞观十三年,统计户数是312万;开元十四年,近707万;开元二十年,达786万。开元中期米价每斗13文,开元后期稳定在20文以下,“天下无贵物”。社会治安稳定,“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材料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 达到鼎盛阶段 B . 重视选拔人才 C . 诗坛气象万千 D . 藩镇割据严重
  • 5.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首诗反映了唐朝( )
    A . 和睦的民族关系 B .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 繁盛的中外交流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
  • 6.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有的描写地理、战争、农村、城市等,也有的关注历史、政治、各阶层人民生活、妇女的遭遇等。材料旨在说明唐诗( )
    A . 数量众多 B . 题材广泛 C . 形式新颖 D . 风格多样
  • 7.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唐代欧阳询的作品结构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 《颜氏家庙碑》 B . 《九成宫醴泉铭》 C . 《送子天王图》 D . 《步辇图》
  • 8. (2024七下·绥江期中) 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建立政权,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唐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
    A . 黄巢起义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黄巾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 9.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弄清历史的时序性,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618年,李渊建立唐朝。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唐朝一共存续了多少年?( )
    A . 290年 B . 288年 C . 289年 D . 1224年
  • 10. (2024七下·绥江期中) 这一局面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这一局面”是( )
    A . 三国鼎立 B . 南北朝并立 C . 宋与西夏对峙 D . 五代十国
  • 11. (2024七下·绥江期中) 与“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元世祖忽必烈 B . 成吉思汗铁木真 C . 大夏皇帝元昊 D . 宋太祖赵匡胤
  • 12. (2024七下·绥江期中) 《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材料反映了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 藩镇割据 C . 重文轻武 D . 武将专权
  • 13. (2024七下·绥江期中)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改革。但是,青苗法限制了官僚特权,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和逃避赋税。可见,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新法触动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B . 变法措施在实施中流于形式 C . 宋神宗大力支持反对派 D . 王安石未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 14. (2024七下·绥江期中) 《中国通史》中提到,双方进一步确定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河为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材料说明宋金和议( )
    A .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 . 维护了双方边界的和平 C . 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D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 15.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宋代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于( )
    A . 北宋东京郊外 B . 南宋临安郊外 C . 元代大都郊外 D . 唐朝长安郊外
  • 16.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宋代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为加强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反映出当时( )
    A . 纸币的出现 B . 都市生活的繁荣 C .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 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
  • 17.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如图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魏晋时期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南宋
  • 18. (2024七下·绥江期中) 李明同学在学习蒙古族先后灭亡其他政权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图示意图,空白方框内的事件应是( )

    A . 元朝建立 B . 蒙古灭北宋 C . 南宋建立 D . 蒙古灭金
  • 19. (2024七下·绥江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材料描述的是( )
    A . 西夏 B . 元朝 C . 金朝 D . 辽朝
  • 20. (2024七下·绥江期中)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材料记载的行省制度最早出自( )
    A . 《元史》 B . 《旧唐书》 C . 《宋史》 D . 《史记》
  • 21.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对如图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元朝建立后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了行省制度行使行政管辖 C . 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D . 元朝因地制宜地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治理
  • 22. (2024七下·绥江期中)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在宋代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词风豪迈飘逸,改进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的文学家是( )
    A . 辛弃疾 B . 李清照 C . 苏轼 D . 关汉卿
  • 23. (2024七下·绥江期中) 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部著名史书,司马光称其写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净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以此书为“历史教科书”。该书是( )
    A . 《史记》 B . 《贞观政要》 C . 《资治通鉴》 D . 《窦娥冤》
  • 24. (2024七下·绥江期中) 据《梦溪笔谈》记载,他用黏土制成字模,然后用火煅烧。制版时,在铁框上排放铁条,在两根铁条间植入字模,直至整版植满为止。以火烘烤,冷却使之固定在铁板上。趁未冷时,以一平板在上面按平,印版即制成。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 蔡伦 B . 毕昇 C . 沈括 D . 王祯
  • 25. (2024七下·绥江期中) 《元史》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表明元朝( )
    A . 陆路交通发达 B .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C . 中外贸易发达 D .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 26. (2024七下·绥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佛教方面,玄奘培养了很多弟子,并与助手们翻译了1335卷重要的佛经……他将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中国,创立了法相唯识宗……印度当时的不少学说在本土失传了,靠着玄奘的汉语译本方得以保持至今……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大唐西域记》,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

    ——钱文忠《玄奘与时代精神》

    材料三

    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发展的极盛时代。传统的陆路、海路交通范围比前代扩大,来往也更加频繁……在辽阔疆域内,从前的此疆彼界尽被扫除,驿路畅通。元朝政府允许和鼓励各国商人在境内经商或经营国际贸易。

    ——《中国关系史论丛(第三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7. (2024七下·绥江期中)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是怎么看待澶渊之盟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4. (4) 根据上述内容,谈谈这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 28. (2024七下·绥江期中) 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唐代壁画《雨中耕作图》 图2唐三彩骑骆乐舞俑 图3唐代妇女打马球

    材料二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推动了歌舞艺术走向繁荣。唐代的统治者不仅经常根据喜好编排歌舞的种类,还频繁地举办歌舞活动,甚至设置机构,将歌舞水平较高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唐代中叶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逐渐被中原汉族乐舞吸收融合。

    ——摘编自《唐代舞蹈艺术成就》

    材料三

    宋代饮食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①据记载,当时汴京有大酒楼72家,宾朋满座,气势不凡,小型的饭馆酒家不计其数,多为特色经营。②特色饭馆中著名的有:王楼包子、曹婆婆肉饼、梅家鹅鸭、张家乳酪、万家馒头等等。③《武林旧事》一书在“果子”一项中介绍了玉屑糕、琥珀蜜等42种食品,在“菜蔬”一项中介绍了脂麻辣菜等21种,在“粥”一项中介绍了七宝素粥、五味粥等8种。④“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代,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表达了人们阖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摘编自侯彦喜《宋代饮食文化初探》

    材料四

    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称为队舞。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在哪两个生产领域的进步?图3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精神风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原因。
    3. (3) 运用材料三中体现宋代饮食文化特色的史实证明如下结论。请将史实前面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相应结论的横线上。

      A.酒楼众多:;B.节日饮食文化内涵丰富:

      C.食品种类多种多样:

    4. (4) 材料四反映了北宋社会的哪些现象?并分析开封城内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什么?
  • 29. (2024七下·绥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科举制度 图2曲辕犁 图3《唐诗宋词元曲》

      

    图4指南针 图5宋元火器 图6北宋纸币“交子”

    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史上的创新,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