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

更新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生成机理来看,数字生态文明是“文明数字化”与“文明生态化”有机交融的时代产物。21世纪初,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频发,数字文明和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出现的新型文明形态崭露头角,文明数字化和生态化转向同期交汇。应该说,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人类在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中能动地找寻新的发展出路的历史必然。这一必然不仅源自于人们对工业文明两重性的清醒认知,更基于人类对文明交替演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人类文明行向何处”的历史深思。

    从本质特征来看,数字生态文明是“数字生态化”与“生态数字化”辩证统一的过程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生态文明兼具两重意蕴。一是数字生态化过程,即数字技术在生态领域的场景应用;二是生态数字化过程,即生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技术呈现。当前,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而言,用好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精准识别、及时追踪环境突发问题,做到有效预警、科学研判环境动态走向,还能推动数字技术的生态化转型,进一步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从价值取向来看.,数字生态文明强调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非单纯追求数字技术的先进性,“数字”只是一种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手段,二者不可本末倒置。可以说,推动数字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人们为了更加高效地保护环境和治理生态,主动生产和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并将其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种技术与文明的融合。

    从表现形态来看,数字生态文明可视为生态文明的数字化形态,即通过数字技术将生态文明的现实形态转化为相应的数字形态所形成的一种数字集合,内含生态文明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数字化过程。例如,福建的生态云将环境全要素一体融合,转化为实时更新的海量数据,为环境保护撑起智慧网。又如,浙江的甬江流域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对洪水演进的仿真预演,提高了风险管控能力。这些生态治理数字化应用的生动例子,本质上都是集于生态文明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形态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数字化。

    (摘编自施志源《以数字生态文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作为一种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机嵌入生态文明建设,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新一代数字科技助力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数字化建设,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提升、技术改进、手段优化等方面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能够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引擎,有助于达到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因此,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数字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领域、全过程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动适应并前瞻性布局数字化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把握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走向,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协同性。建设数字生态文明,重点在于统筹好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关系,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加快数字化生态文明建设,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协同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提升赋能。通过高效的数据汇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治理全系统全流程提供智慧支撑。在长江大保护中,跨行政区域的全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监测网络,为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构建“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模拟与可视化、污染溯源追踪、智能辅助决策”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生态治理业务体系,从水质诊断、预测预警、污染溯源、情景模拟等多个方面,为推动长江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推动决策过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型、治理过程由“切块式、片段化”向“数据互联、协同治理”转变,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性、精准性、整体性提供系统支撑。

    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果数量和质量距离现实需要尚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加强数字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地区间、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推进运用数字技术系统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李思齐、宁琳琳《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文明和生态文明作为新型文明形态,其出现具有必然性;数字生态文明则是二者的有机交融。 B . 在数字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本,数字技术是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手段。 C . 数字技术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优化治理手段,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更高效、可持续的效果。 D . 建设数字生态文明,需要处理好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关系,确保二者能够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生态化过程和生态数字化过程是数字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双重意蕴,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割裂看待。 B . 数字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将生态文明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形态等现实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后所形成的数字集合。 C . 生态治理有赖于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技术的有机嵌入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D . 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还未取得有效成果,仍需进一步加强。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研究人员发现,训练一台大型AI机器所产生的碳,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驾驶汽车产生的排放量的5倍。 B . 近年来,很多数字科技企业制定低碳发展计划,5G基站单站址能耗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 C . 依托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在促进节能、降碳、减污的同时,推动全民增强节约、环保、生态意识。 D . 近年来,我国数字设备迎来“退役潮”,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循环产业链尚未形成,存在环境问题。
    4. (4)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长江大保护”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跨行政区域的全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监测网络使长江大保护实现了一体化。 B . 数字化生态治理业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长江流域的高水平生态保护。 C . 以往靠经验判断的决策缺乏数据依据,无法有效解决长江生态保护中的问题。 D . 如今长江大保护中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整体性都得到了提升。
    5. (5) 两则材料都围绕“数字生态文明”进行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

    乔正芳

    那天下午天气出奇的好。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成片流动着,似要把西天点燃。看得久了,人便有些目眩神迷。

    连长站在山坡上。马上就要转业回家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战士小洪找过来,默默站在他身边。

    连长凝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小洪点头,他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那是连长刚来哨卡的第一年,那时大家还管他叫小彭。班长带着小彭和另一个战士去巡逻。风雪天气,道路艰险。经过一段山崖时,小彭脚下一滑摔了下去。班长冷静地观察了会儿地势,抛下腰间的绳子,想把小彭拉上来。可小彭手臂受了伤,试了几次,都没成功。班长只好把绳子拴在一块巨石上,让另一个战士在旁边拽着,他牵着绳子慢慢滑下去……小彭得救了,可当战友要把班长拉上来时,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响——雪崩了!他们的老班长被永远地埋在了下面……

    小洪看着连长,这个高大英武的汉子,这个关心爱护他们的好兄长。小洪记得,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吃不下饭。那天,连长偷偷把一个苹果塞给小洪,说:“快吃吧,这是良药,包治百病。”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小洪吃完,似觉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他正疑惑着,忽然听到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

    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每人分一个。巍巍不舍得吃,把自己的那个藏在了枕头底下,可现在他却发现没有了。

    连长今天情绪有些低沉,小洪想。他抬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云团滚动着,汹汹而来——

    连长分明也觉察到了,他大喊:“小洪,快走!”

    灾难是在顷刻间发生的。眨眼工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打得人晕头转向,睁不开眼睛。

    连长抱住小洪,靠在了一块巨石上。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睁开眼睛,只见天地鸿蒙、宇宙空空,茫茫雪海中,只有他们渺小如蚁的两个人。

    “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能!当然能!”连长牵牵嘴角,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情况没见过!不要担心。咱们先把身边的积雪扒拉开,腾出点地方活动活动。只要等天亮了,部队就会来救我们的。”

    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两个人搓着手,哈着气,原地踏步。他们明白,待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超过二十个小时人就危险了,何况长期的高原生活,连长的心脏早已出了毛病。

    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冷,真冷啊。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小洪手脚麻木,他茫然地望着四周,心一点点沉下去……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连长看了看他,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塞到小洪嘴里。

    小洪摇摇头,他知道连长血糖低,更需要补充能量。连长咳嗽了几声,问:“小洪,你父母最近来信了吗?”见小洪不回答,连长又说:“你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不是特盼着你能早点娶个媳妇?”

    小洪的眼泪哗哗流下来。他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爹娘,还有没有福气娶个媳妇。

    连长拍拍小洪的肩,说:“有个研究周易的战友给我测过,说我这几天有一劫,幸亏我这人福大命大,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小洪半信半疑地看着他。“哎,小洪,”连长拍拍小洪的肩,“我有个侄女,在我们县医院当护士,人长得蛮漂亮。我嫂子托我从部队里给物色个对象,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本来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

    小洪问:“人家能看上我?”

    连长说:“你很优秀呀!再说了,我这个侄女,从小就崇拜军人,最听我这个叔叔的话。”

    小洪眼里闪烁着星光。连长狡黠地问:“小洪,如果你俩成了的话,你该称呼我什么?”

    小洪红着脸说:“叔叔。”连长说:“不对,是叔丈。”

    小洪笑了。连长一鼓作气说:“来!打起精神,先给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

    天终于亮了。连长面色蜡黄,看上去非常虚弱。小洪试着朝前走了几步,却发现非常困难。搜救的直升机终于出现了!小洪激动地挥着手,跳着喊着,可皑皑雪原里,他的声音和身影实在太渺小了。

    连长嘴唇青紫,额头冷汗直流。他喘息着说:“小洪,咱分头行动。两个目标,更好。”

    小洪点头,他手脚并用拼力朝东走去。过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直升机朝着他们越飞越近了。

    “连长!”小洪猛一回头,却惊呆了:只见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舞动着,在皑皑雪色的背景下,似一只浴火的凤,似一条腾空的龙!——是连长,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甚至他自己全都点燃了,他把一切交给了火,交给了生还的希望……

    第二年,连长家嫂子带着巍巍又来探亲了。嫂子说巍巍想念爸爸,想念爸爸守卫的高原。

    小洪陪着嫂子给连长扫墓。巍巍将一个最大的苹果放在爸爸的墓前,他说要让爸爸尝尝家乡的新苹果。

    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气提起连长的侄女——那个美丽的小护士,嫂子很诧异,她说他们家三代单传,巍巍爷爷只有连长这一个儿子,哪儿来的侄女。

    小洪的眼泪瞬间涌上来。他站定,挺胸抬头,对着连长长眠的地方,对着边界哨所,对着茫茫的雪域高原,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连长去山坡上是为了跟老班长告别,他想守着雪原、边界、哨卡,守着老班长,不想转业回家,但又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 B . 狂风暴雪突然来袭,连长与小洪只能靠在巨石上躲避,小洪认为没有生还的可能,但连长却坚信天亮后一定会有救援。 C . 连长平时对战士们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抽烟,但被困时看到小洪情绪低沉,为了让小洪开心一些,连长主动点上烟给小洪。 D . 小说最后小洪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这军礼既是行给把生的希望给了他的连长,也是行给守卫边疆哨所、雪域高原的每一位战士。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使用了插叙的手法,插入班长救小彭时不幸牺牲的故事,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解释了连长前去看望老班长的原因。 B . 小说通过天边的云由“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成片流动着”至“灰云”“滚动着”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推移,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C .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法描写连长被困时与小洪的互动,塑造了连长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D . 小说中的“苹果”是重要物象,它象征着连长对战士的关心爱护,也象征着巍巍对爸爸的思念,还象征着下一代对英雄的铭记。
    3. (3) 小说最后点明连长并没有侄女,这样写有何用意?
    4. (4) 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永远的雪域高原”的多重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不闻声。”于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 , 啜土形 , 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香,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 , 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五刑。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平定天下,朕虽有其事,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秦始皇初亦平六国,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实可为诫。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魏征对曰:“臣闻之,战胜易,守胜难。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彰,德教复洽,恒以此为政,宗社无由倾败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

    【注】①塯:盛饭的瓦器。②形:通“型”,瓦器。③觳:通“确”,俭薄。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关东群A盗B并C起D秦E发兵F诛击G所杀H亡甚众I然J犹不止。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固”意思不同。 B . 实,实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的“实”意思相同。 C . 就,承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若无罪而就死地”的“就”意思不同。 D . 据,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的“据”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高劝说秦二世不要和群臣在朝廷上决议大事,认为如果让群臣看出了错误,就会影响到天子的威严;秦二世听从了赵高的建议。 B . 冯去疾等人进谏指出,单靠武力难以镇压起义军,要减少戍边、运输、劳作的劳役,减轻百姓的赋税,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C . 秦二世认为尧、舜作为天子,生活过于节俭,不是合格的统治者,不值得效仿学习,君主最主要的是使法令严明,以此来统治天下。 D . 唐太宗认为守住天下需要一定的方法,秦始皇的教训值得鉴戒;魏征认为唐太宗如果永远保持这种态度,国家就不会倾覆。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②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

    5. (5) 秦二世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摸鱼儿

    刘辰翁

    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醾后。留连话旧。同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

    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 , 青山只了迎候。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暮云皱。听杜宇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手。任春色重来,江花更好,难可少年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②酴醾:即荼蘼,春末夏初开花,花开时意味着春天的结束。③三韭:泛指蔬菜。④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像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何须”三句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达的情感相近。 B . 词人人到中年,内心有无数情感缠绕交织,如同弥漫着烟雾的柳丝一般难以分清。 C . 酴骤是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在酴醿花开之后回到家乡,表达出词人的庆幸之情。 D . 下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迎候,东风送行,故意将花瓣吹得沾满人的衣袖。
    2. (2) 这首词深沉蕴藉,不言伤,却处处含“伤”,本词中含有哪些“伤”?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5.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两句指出了屈原产生“怨”的原因,寄寓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2. (2) 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由个人写到国家,表达了诗人眼望国家动荡而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3. (3) 小明读了《永远的雪域高原》后感叹道:连长真是一位英雄!他由此联想到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对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复存在的英雄们的惋惜之情的句子,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年春天,菜园里就会生出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它们与父亲本应A____,可它们却开错了地方,偏偏寄生在父亲的菜园,就此遭遇了难缠的对手。我父勤劳,不愿看到这些小花与自己辛苦种下的菜蔬争肥,想了很多办法,务要将它们除尽。____,即便眼前暂时干净了,可刚过了短短几日,新的小花儿又会从土壤里蹿出,蓬勃杂生于菜蔬间,如一茬新韭,愈显顽固和嚣张。风吹来,父亲的头发被风吹起,他便疑心那些花儿的种籽就是风吹来的,他想,他没法对抗风;鸟飞过,父亲看到鸟的粪便从空中坠落,黏黏糊糊地拍在了土壤上,他便疑心那些花儿的种籽就夹裹在内,他想,他也没法驱赶每一只鸟;冬去春又来,第二年的一场春雨过后,那些消失的花儿又重新出现在菜园里,这一次父亲终于对时间起疑了,他想,若是时间作祟,那些花借时间之名B____,他确实没法与之对抗。

    父亲终于示弱了——他依然打理着自己的菜园,只是不再刻意清除那些野花。野花似乎也知趣,它们夹杂于菜蔬间,依然朝气蓬勃,但从不C____。地力肥腴,足够植物们肆意妄为了,但我想,同为植物,它们自己心里也一定有一杆平衡利害关系的秤,才会以各退一步的谦让,彼此活出自己的春荣夏茂。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只是”与文中加点的“只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出门只是去逛逛书店,没有别的事要做。 B . 本来预备今天拍摄外景,只是天还没晴,不能拍摄。 C . 大家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笑,却不回答。 D . 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犁锄,手薅,甚至还动用了农药,然而总也除不干净,无论用什么办法 B . 然而无论用什么办法,总也除不干净,他动用农药,手薅,犁锄 C . 他手薅,犁锄,甚至还动用了农药,然而无论用什么办法,总也除不干净 D . 然而总也除不干净,无论用什么办法,他手薅,犁锄,甚至还动用了农药
  • 7.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①____: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一种自下而上的、由刺激引起的注意,比如突然出现的巨大爆炸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自上而下的注意,比如我们上课时专心致志,努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有意后注意是有自觉的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我们熟练开车或者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时,便是有意后注意的状态。

    当我们观察到孩子容易走神时,需要区分他当时是使用哪种注意力。无意注意不受意志控制,我们无法消除无意注意,②____。比如学习时选择安静独立的环境,关闭电子产品,整理桌面,只留下当前需要完成的课业。③____,我们需要了解注意资源是有限的,随着长时间的专注,注意力会疲劳,所以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30分钟左右,休息5分钟。利用好课间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积极休息。体育活动能增加全身血流量和供氧水平,使头脑更清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数字不平等是指在数字化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在数字技术的使用和获取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大众提供了一视同仁的便利,但也会因“数字不平等”扰乱竞争公平。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科技抹平了差距,不也抹平了发展动力吗?如果不抹平差距,任由裂缝成鸿沟,难道不会引爆不安,使一切静止甚至倒退吗?

    学校校刊准备开设“科技与公平”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