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押题预测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周礼》记载,如果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罚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 )
    A . 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 B . 奴隶制度遭到破坏 C . 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 D . 司法体制较为完善
  • 2.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下图为汉代盐井画像砖,生动地再现了四川盆地人们煮制井盐的过程。画像砖的左边是一口盐井,缆索上排着汲卤用的吊桶,制盐人采用楼架方式,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以提高采卤效率,右下角是用来煮盐的灶。此图反映了当时(   )

    A . 生产工具相当精细 B . 四川地区盐业得到开发 C . 民营手工业的发达 D . 地主庄园里的分工协作
  • 3.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 . 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 B . 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 . 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 D . 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 4.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亦听。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其直宿坊街,若应听行而不听,及不应听行而听者,笞三十。即所直时,有贼盗经过而不觉者,笞五十。”材料说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   )
    A . 有利于首都地区社会安定 B . 体现了市经济管理有法可依 C . 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权威 D . 兼顾了官员与民众的共同需求
  • 5.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明初,在各地设立课税机构,在府称司,在州县称局。机构位置除省级行政中心外,多位于交通要道或行商坐贾人口聚集区。明初全国有课税司局400余处,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当时(   )

    地区

    顺天

    北直隶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四川

    广东

    云南

    贵州

    广西

    课税司

    1

    5

    10

    12

    13

    12

    8

    8

    4

    8

    10

    4

    4

    8

    1

    4

    课税局

    9

    6

    58

    46

    19

    14

    15

    36

    7

    8

    16

    6

    1

    2

    3

    1

    A . 重农抑商政策动摇 B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江南市镇较为发达 D . 南方的赋税压力大
  • 6.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870年,英国公使威妥玛声称,拟铺设粤至沪途径闽浙等地的海底电线,并表示不会危及中国权益。对此恭亲王回复:“中国沿海内洋亦可听其在水底安放,唯线端不可上岸,俾与通商口岸陆路不相干涉,庶界分明或可免生祸端。”这反映了(   )
    A . 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近代外交无法与国际接轨 D . 西方对外侵略方式的变革
  • 7.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907年底,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农会简明章程》,敦促各地设立农务总会及分会、分所。许多民族企业家也认为“我国以农产立国,非振兴农业,不足以救危亡之时局”,积极参与组织农会。这说明(   )
    A . 资产阶级寻找到了救国的良方 B .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重要主题 C . 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D . 农业救国变成社会主流思潮
  • 8.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928年12月共产党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9年4月在兴国县制定的《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2月7日至9日,《二七土地法》更指明地主及反动派家属,“得酌量分与田地”。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   )
    A . 带有民主革命不彻底的痕迹 B . 反映了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 C . 适应了反“围剿”的军事需要 D . 推动了苏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 9.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947年6月4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停止一切大规模破坏铁路的行动的指示》,明确强调“过去需要破坏的铁路,现在一般地已无此种需要,相反,如果现在还不停止破坏铁路,我们就将做出错误。”随后,中共还组建了护路军。这一转变(   )
    A .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后勤保障 B . 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 是人民解放军英勇斗争的体现 D . 表明中共掌握战争主导权
  • 10.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978年11月中共凤阳县委召开的会议上,小贾生产队介绍将全队分成四个作业组,年终分配时,“该给国家的给国家,该留集体的留集体,剩下的归小组分配”。对此县委决议:“对单干的,不能干;名为分组,实为分队的不能干;有人提出搞‘大包干’,也不要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序幕 B . 农村改革得不到上级支持 C . “左”倾错误依然存在 D . 农民阶级局限性依然存在
  • 11. (2024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 . 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 . 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 . 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 . 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 12.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231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罢教、罢课权和迁校权,学校在与教会或城市当局发生冲突时,在教学和学术工作中受到干扰时,都可行使这一权利。这表明巴黎大学(   )
    A . 受教皇的直接控制 B . 取得一些独立自治权 C . 反对王权干预教育 D .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 13.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史学家罗兰·斯特龙伯格评价道:“伏尔泰与大多数哲学家一样(卢梭是一大例外)不太赞成民主。在18世纪,民主主义者是极其罕见的。伏尔泰通常把人民说成‘群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启蒙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 B . 民众因教育水平低很难被启蒙 C . 启蒙思想家反对人民主权 D . 卢梭与伏尔泰的政治主张相反
  • 14.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1835年英国通过的《自治体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词而不是“人”(person)来代替“公民”一词,再一次在法律术语上进一步明确了妇女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这一法案(   )
    A . 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B . 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 C . 导致国内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 有利于激发妇女争取权利的意识
  • 15.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苏维埃政府在1926年的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耐普曼、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1927年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据此推断当时(   )
    A .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B . 私人资本膨胀成为资本主义 C . 工农业生产发展很缓慢 D . 新经济政策的结束不可避免
  • 16.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下面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据此可知,英国的福利制度( )

    每月收入

    50

    80

    100

    13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13

    13

    家庭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

    0

    0

    家庭免费早餐

    5.00

    5.00

    0

    0

    0

    纳税

    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A . 造成了财政不堪重负 B .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导致失业率高居不下 D . 引发了贫富冲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茶叶生产逐步复苏,5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切茶机等茶叶精制机械,使我国茶叶生产长期依赖手工的落后局面获得改善,显著减轻了茶农的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加工质量。197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公顷,产量达到27.72万吨,出口量达到10.68万吨,分别为1950年的6.2倍、4.5倍、5.7倍,为我国后来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编自陈宗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发展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 18.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我国掀起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的高潮。以下为当时设备引进办公室副主任陈锦华的口述内容:

    1972年1月,国家计委顾秀莲同志对我说,中央决定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要我代起草个报告。

    1972年10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人民日报》发表了3篇批判极左思潮的文章,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70年代,外交领域出现了有利于对外经贸发展的新契机。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设备、技术都急于找出路,时同我国做生意十分感兴趣。

    当时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依然是棉花,但其产量长期停留在4000多万石的水平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

    1977年底,引进13套大化肥(生产设备),已有7套投产。以后,又继续引进……年产尿素1593万吨。……可增产稻谷近6500万到8000万吨。引进的4套化纤技术设备起到了“老母鸡”的作用,……到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纤大国。通过这次引进,我们积累了同西方发达国家打交道的经验,……据我所知,参与领导第三次大规模引进的很多骨干,都是从参与这次引进项目的人员中调去的。

    ——摘编自曲青山、高永中《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陈锦华的口述内容对研究“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问题”的价值。

  • 19.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亚平宁半岛组建大学的计划及行动

    大学名称

    组建时间

    组建者

    大学名称

    组建时间

    组建者

    罗马大学

    1303年

    教廷

    阿雷佐大学

    1355年

    城市

    佩鲁贾大学

    1308年

    城市

    锡耶纳大学

    1357年

    城市

    特里维索大学

    1318年

    城市

    帕维亚大学

    1361年

    当地诸侯

    雏罗那大学

    1339年

    城市

    卢卡大学

    1369年

    城市

    比萨大学

    1343年

    城市

    费拉拉大学

    1391年

    当时诸侯

    佛罗伦萨大学

    1348年

    城市

    ——摘编自张弢《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19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非大学度其学院能够适应工业化之后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否则它们将会被边缘化”。于是,英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学教育改革。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实验室积极购置仪器设备,强化硬件设施,实验室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世纪中期以前,牛津等大学主要培养的都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人才且招生规模较小。19世纪中期以后,牛津等大学开始注重培养人文、自然、社会等学科方面的人才,同时大学选修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长。到1900年,一般的自由职业和国内外的公共服务事业曼受大学毕业生的欢迎。通过改革,英国古典大学最终完成世俗化,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摘编自姜远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大学自由教育传统的变革》

    1. (1) 以材料一中14世纪亚平宁半岛大学的兴起为例,说明中世纪大学得以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围绕“19世纪英国大学教育改革”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20.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春,美英法三占领区合并,并准备建立德国西部政权,随后,三占区开始改革币制准备加入马歇尔计划。作为反击,苏联指责建立德国西部政权是“分裂德国”的政策,开始封锁柏林与西方之间的一切地面交通。柏林封锁是美苏在冷战中第一次直接交锋,柏林成为双方冷战冲突的焦点。苏联希望封锁柏林来破坏西部政权的建立,或吃掉美国深入东方阵营内部的堡垒。在美国方面,“自捷克斯洛伐克被拉入东方集团后,柏林成了苏联铁幕后面唯一的自由世界的堡垒”。柏林冲突即使在最高点时,也是以冷战的方式进行的。

    ——摘编自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材料二

    1949年12月,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特利提出的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战略计划的基础上,北约防务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防御北大西洋区域的战略概念”的报告,并被北约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欧各国担心美国把重要力量用于远东,苏联乘机进攻欧洲。鉴于欧洲和本身形势的需要,美国一方面加紧催促欧洲各缔约国建立北约集体防务力量,另一方面向欧洲派遣地面部队。到1951年底,北约组织的司令部相继建立,北约组织机构全部确立。至此,北约组织就“从一个在这以前还是抽象的联盟,转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了。”

     ——摘编自孙国军《试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林成为“双方冷战冲突的焦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动北约演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的举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