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举措 |
1924年 | 颁布了移民限额法,将移民限额由占侨民的3%改为2%。 |
1952年 | 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每年移民总限额增至15.6万,其中50%用于技术类移民,并增设亚太三角区条款。 |
1965年 | 颁布《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对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给予优先考虑,在移民总限额中有五分之一留给专业技术人员和短缺工种的劳工。 |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则积极开发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将屠睢率五十万谪徒进军岭南时,在大庾岭上开凿梅岭道、筑横浦关。梅岭道和灵渠一起,将珠江水系纳入全国水运网络,岭南与赣地、中原地区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交流时期。
——摘编自陈怀宇《古代大庚岭地区道路交通研究》
材料二 唐开元四年,广东韶关人张九龄主持重修梅关古道,历时约两年完成。古道开通后,政府指定其为官方驿道,用于传递公文、运输物资、调动军队等。南方诸国贡物、域外及岭南物产沿此道北运,“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北宋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扩大开放海外贸易,货物运输越来越多。宋代以后,南迁移民增多,对岭南开发贡献较大,文人墨客络绎于道,促进了沿途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詹瑞祥《梅关古道沿革考》
材料三 清政府实行海禁后,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梅关古道更趋繁忙。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海运发展及粤汉铁路的修通,梅岭的货运量逐渐减少。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北伐军经此攻入江西,而后国民政府经此迁到汉口。1934年陈毅从中央苏区突围后,以梅岭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并在此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梅岭三章》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摘编自杨志刚《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研究》
材料一 东南部人口高度密集,西北部人口特别稀少,这是我国人口地域分布最突出的特点.笔者早在1935年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采用了瑷珲一腾冲线(注:即胡焕庸线),充分揭示了这一人口地域分布差异。那时瑷珲一腾冲线东南侧,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该线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此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这种大势一直没有大的变动。1982年人口普查时,该线东南包括台湾省在内总面积411.7万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2.9%;人口为9713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4.4%;该线西北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5.6%,面积却占全国的57.1%.
——摘编自胡焕庸《中国人口地域分布》
材料二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经济总量分布比例和城镇化率
项目 | 年份 | ||||
1990 | 2000 | 2010 | 2014 | ||
常住人口占比 (%) | 东南半壁 | 93.78 | 93.60 | 93.47 | 93.43 |
西北半壁 | 6.22 | 6.40 | 6.53 | 6.57 | |
国内生产总值占比(%) | 东南半壁 | 94.66 | 95.31 | 94.33 | 94.18 |
西北半壁 | 5.34 | 4.69 | 5.67 | 5.82 | |
城镇化率(%) | 东南半壁 | 25.10 | 36.18 | 50.76 | 55.80 |
西北半壁 | 28.80 | 32.87 | 44.30 | 48.64 |
——摘编自吴瑞君、朱宝树《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
材料一 “南澳Ⅰ号”沉船所载瓷器,以漳州窑青花瓷为大宗。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代表性器物,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从沉船的货物来看,“南澳Ⅰ号”沉船的始发地极有可能是福建漳州月港。南澳海域位于闽、粤、台交界海面,自古以来即为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该地“番舶寇舟多泊焉”,时荷兰人称其为“好望角”,可见当时南澳海域航线之繁忙。
——摘编自崔勇《广东汕头市“南澳Ⅰ号”明代沉船》
材料二 沉船中漳州窑瓷器的图案,均模仿自嘉靖、隆庆之际景德镇青花装饰。沉船中景德镇瓷器的年代,上限为嘉靖年间,下限不晚于隆庆年间,这表明“南澳Ⅰ号”极可能是隆庆开海不久的一艘沉船。沉船发现的位置,处于漳州至马尼拉航线的初始航段。菲律宾是迄今为止发现漳州窑瓷器最为丰富、集中的区域,特别是菲律宾发现了许多与“南澳Ⅰ号”出水的漳州窑、景德镇窑瓷器相同的产品。
——摘编自郭学雷《“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航路及性质》
材料三 东盟国家所在的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千余年来掩埋在海底的沉船不计其数。这些古沉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保护它们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编自赵亚娟《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
材料 人类的政治秩序建构,有两大动力机制,一是战争,一是贸易。血脉债张的战争因其强烈的戏剧性,更容易在历史叙事中被人注意到,也往往掩盖了润物细无声的贸易过程。然而,如果不理解贸易过程,则无法理解远超战争之上的人类文明史。
——张笑宇《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