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朝代 | 发展情况 |
隋 |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
唐 |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
宋 |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
元 |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年份 | 口数 | 出处 |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 | 约5600万 | 《晋书·地理志》 |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 约1600万 | 《晋书·地理志》 |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 | 约2900万 | 《隋书·李德林传》等 |
609年(杨帝大业五年) | 约4600万 | 《隋书·地理志》 |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 | 约3700万 | 《通典·食货》 |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 | 约5300万 | 《通典·食货》 |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 | 约1700万 | 《通典·食货》 |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 | 约1600万 | 《旧唐书·穆宗纪》 |
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材料一 东晋至北宋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