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要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礼仪的根本精神集中起来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报本也,大报本就是不要忘掉我们从哪来的。“天地君亲师”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教育归根结底是让人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改变兽性。礼是大报本,原始返终,要追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是礼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以去掉敬,礼仪都是虚设的。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礼里面的敬是出于内心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开始,最根本的是不能丢掉礼,君子的一个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根本精神。

    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讲天地生万物,万物包含人类,人类有人类的祖先,所以我们要孝我们的祖先,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命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报答父母,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相互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孝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通过丧礼来体现,守丧三年就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两个字的品德是: 诚敬。南宋的朱熹曾经讲过,“为人行事,诚敬二字”,做人做事把握这两个字就可以了。“诚者勿自欺,勿妄为”,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忘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这两个字去做,勿自欺,不怠慢,不放荡,这个人就具有了君子的品德了。三个字是智、仁、勇。《中庸》里面对这三个字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仁,也不是我们一般的理解“爱人”,“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至于勇,“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应该是守礼,敬人。儒家讲的“五伦”是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都是一个自然的关系,无法逃避。守礼就是按照身份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君臣是从社会关系来讲的,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要有分工的,需要有不同的地位角色,否则就成为无政府主义状态。在中国文化中,君臣关系常常化解为君父、臣子,官员也让他化解为父母官、子民,要按父母子女关系处理这种关系。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人要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会变为禽兽,甚至禽兽都不如。廉,正直,清廉,做人就应该正直才能起表率作用,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够诚信。第四个是耻,羞耻。做人要懂得羞耻。我们通过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有一种羞耻心,使他的行为能够非常方正。有羞耻心的人、行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所以四个字就是礼、义、廉、耻。

    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君子学习是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小人之学”或者“今之学者”是为人的,“为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把学到的东西看作飞禽走兽。禽犊就是人所拥有的财富,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的、显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之学”,根本不落到心里面去,更不落到行动上去。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只要我们能够谦虚谨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

    (摘编自楼宇烈《君子的意义与德行》)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大致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对应,以孔子为分水岭,其内涵从代表社会地位转变为道德品格的标志。 B .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不能盲目追风头,赶潮流,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教来教育大家。 C . 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和变化的,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 D . 君子品德三个字要求中谈到的“智”“仁”分别重在强调孜孜求学与身体力行,与我们日常理解不尽相同。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孝作为君子品德的核心,但要成为君子还要具有诚敬、智、仁、勇等德行。 B . 只要有自暴自弃,不尊重他人,不敬畏自然的行为,就不能称得上具备君子品格。 C . 在中国文化中,尽量把君臣关系变成父子般的自然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 D . 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突出成为君子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 .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D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4. (4) 《孟子•离娄上》:“礼人不答(意思是:我有礼貌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请根据文本概括原因。
    5. (5)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 2.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妹妹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有当选过三好学生。我得在这次评选之前,嘱咐她老实做人,别得意忘形。

    “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太红。”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衣服怎么啦?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这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

    “别觉得你考得不错就这么放肆,①就、就目空一切。想想你对同学都什么态度吧:讽刺人家米晓玲,还有你那批评班长的作文。虽然班主任放过了你,可下一步呢,你知道?在这种事上占上风多没意思!”

    “姐,”安然换了口气,“我知道我不是什么都好。就说对米晓玲吧……唉。”她短叹一声,“米晓玲要上班了,你知道吗?她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连高中都不想上了。也许这叫顶班吧,把她妈妈给顶下来了。这两天我总想过去的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米晓玲。我想,请她到家里来玩,顺便请她吃饭。”

    “吃饭可以。不过你还是放假以后再穿这件衣服。”我说。

    “你怎么还想这件事?如果你用衣服和吃饭作交换条件,那我宁可不叫米晓玲来吃饭也得穿这件衣服。”安然说得很果断,像在朗读宣言。

    “你……”

    第二天中午,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躲出去了,我和爸爸刚把饭菜准备停当,安然和米晓玲一前一后进了门。

    今天她穿得很朴素,身上没有那些金丝银线。但脸上却搽了薄薄一层粉,尽管她的脸本来就很白,雀斑被模糊起来,倒失去了自然。

    吃饭时安然话多极了,显然是为了叫米晓玲松弛下来。她不是把汤匙碰到桌上,就是把菜翻到桌上。有一回一个丸子没夹住,又落到盘子里,油汁溅了我一脸,可我却装作不在意。爸爸也不时开个小玩笑来调节气氛,有时米晓玲真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果然,她话也多了。“你马上就上班吗?”我问。

    “是啊。还是我妈妈那家商店。其实你们常去,挨着家具店那家。”米晓玲说。

    “那个店不小,货挺全的,有时好像还有咖啡糖。”我说。

    “那当然了,全市第三大。新修的门脸,都换成钢窗了。听我们经理说,还要装霓虹灯呢。”米晓玲自豪地讲述着,俨然一副老营业员的派头。

    “到时候我一定常去看你。”安然诚心诚意地说。

    “咱姐们儿……”她看了看我,“咱们老同学,没说的。我们那儿处理罐头,处理水果特多,杏酱才五毛钱一瓶。我保证给你留着。”

    “太棒了,买它十瓶!”安然大笑起来。

    “哟,那是一张画吧?可真大。”米晓玲忽然发现了我爸爸那张未完成的创作。

    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

    “是啊,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安然问。

    “那是树,那是树叶,还没画上人吧。画上人我就能猜得出来。”米晓玲看着眼前那张正在铺满颜色的画布说。

    “这幅画永远也不会有人。不过它已经有名字了,它叫……”安然稍微考虑了一下。

    “叫什么,叫落叶呀?”米晓玲蛮有兴致地问。

    “叫——《吻》。”安然清清楚楚地说。

    “叫什么?”米晓玲没听明白。

    “《吻》。就是一个‘口’字加一个‘勿’字。”

    “②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米晓玲满脸通红。

    “这有什么,哪个字生来不是为了让人念。”安然说着走到画布前,“你看,深秋时节,挺拔、俊秀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它们就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平原上,大地养育了它们,大地就是它的母亲。夏日,它们把阴凉献给大地;秋天,当大地不再需要这种安慰时,它们才开始用金子般的颜色来打扮自己。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现在,它们就是穿着这种盛装飘向大地,去亲吻母亲的胸膛。你看,母亲也敞开胸膛,在欢迎它们的归来。这就是它们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一个庄重、深重的吻。”

    “③怎么不说了?”原来安然的描述也吸引了爸爸,他早已聚精会神地站在画面跟前了。

    显然,连爸爸也没想到,安然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竟是这样内行。我都有点嫉妒了,我是写诗、编诗的呀。

    “不说了,一阵胡说八道。米晓玲,你喜欢它吗?”安然转过身问米晓玲。

    我把目光也转向米晓玲,看她的反应,没想到她哭了,泪水把脸蛋上薄薄的香粉冲开两道小沟。我和安然互相看看。

    “怎么了米晓玲?”安然问她。

    “我……看你多好,懂那么多。说得我都……你以为我就那么想上班吗?刚才我是胡说,好像我多高兴,其实我是怕叫人瞧不起。你不知道现在我多后悔,为什么当初我不好好学习。现在你们全家陪着我,送我上班。你知道,我多怕同学们到商店找我去呀,你们都背着书包,我却站在柜台里,站着约这、约那。”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

    现在我倒有点认识米晓玲了,我后悔没有多买回些好吃的来。

    “④别哭了米晓玲,我去看你时保证不背书包。”安然拿块毛巾给她擦着脸。

    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拿起了画笔。他望着他的画面沉思着,眼光久久不动。安然的分析乃至米晓玲的哭似乎给了他新的启示。

    (节选自《十月》1983年第2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注释】①约:yāo,口语,用秤称物。如:给我约二斤肉。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姐姐在教训妹妹时“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既是因为她了解妹妹直爽倔强的性格,不想产生正面冲突,也是因为自己缺少底气。 B . 从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来家吃饭而躲出去可以看出,她对米晓玲印象不好;安然的姐姐对米晓玲印象也不太好,但为了安然还是留了下来。 C . “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我”向米晓玲的介绍,突出家庭状况的一般,表现“我”的坦然,打消米晓玲的心理顾虑。 D . 米晓玲和安然说话,先说“咱姐们儿”,是因为她认为她和安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又改成“咱们老同学”,是顾忌到安然的姐姐在场,不敢放肆。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连用两个“就”,形象地写出了“我”这个姐姐对妹妹的关心、提醒甚至警告。 B . 句子②中米晓玲对同龄人安然说出的“吻”字满脸通红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 句子③意蕴丰富,其中既有对女儿的鼓励,又有一种对自己作品价值被发现的满足。 D . 句子④安然答应看同学不背书包,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
    3. (3) 安然对油画的分析,为什么会吸引在场的所有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就像教材上《荷花淀》中的水生、水生嫂和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以及本文的安然和米晓玲。请结合这两篇小说,就“次要人物”的作用写一段札记,15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东村。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兀术闻之,即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

    锜会诸将问计,或言:“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 , 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和,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鹅车炮具不用。明日,锜登城,望见二人来,缒而上之,乃敌械系成等归,以文书一卷系于械。锜惧惑军心,立焚之。

    锜遣耿训以书约战。兀术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汝城,直用靴尖超倒耳。”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且毒颍上流及草中。敌严阵以待,诸茵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宜先击兀术,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惫,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锜士气闲暇,军皆番休,按兵不动。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遗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切喊,但以锐矛犯之。统制官赵搏身中数矢,战不背已,士殊死斗,入其陈,故大败。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材料二:

    刘锜宇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选自《宋史•刘锜传》)

    【注释】①顺昌:地名,宋军所守之城。②砦:同“察”,营杂。③锜:宋军将领刘锜。④侔:等同。⑤趣:踢。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太尉非A但请B与太子战C且谓太子D必不敢E济河F请献浮桥G五所H济而大战。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趣骑急行”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趣”的含义相同。 B . “即置鹅车炮具不用”与“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两句中“置”的含义不同。 C . “兀术精兵尚不可当”与“君当作磐石”(《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当”的含义不同。 D . “善射”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善”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顺昌被围困已经四天,金兵越来越多,刘锜派猛将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 B . 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并相信了他们的话,自以为攻城很容易。 C . 刘锜烧掉了金兵绑在曹成等两个人身上的文书,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 D . 宋军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取得胜利。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

      ②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

    5. (5) 在南宋历史上,后人多推崇“刘锜之谋”,文中“刘锜之谋”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 4.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归雁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②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诗“东来万里客”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身在万里之外的他乡,这与他的另外一首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所描摹的处境相似。 B . 杜甫诗情景交融,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 C . 杜牧诗“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了早雁与同伴失联时的情景,层次分明又贯穿一气,是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D . 杜牧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采用了象征等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2. (2) 两首诗都写到“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鸟道”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情况。
    2. (2) 姜夔《扬州慢》中,“”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
    3. (3) “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鸥”这个意象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现代城市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与自然脱节的,殊不知,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无论是城区街巷庭院里的悠扬鸽哨,还是远郊静谧山林间的烂漫花果,无不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自然,不仅构成了 ① 的诗意北京,也让细腻的情感有所寄托。乡情不是缥缈的,而是具体的。 ② 的乡愁名篇,除了那人、那事、那味道,也少不了院子里的牵牛花、石榴树、金鱼缸。

    从这个角度讲,把泥土芬芳与自然风情进书本,枝枝叶叶丰盈的也是故土乡情。当然,环境读本只是一扇窗,孩子们总要合上书本,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上好生动的“人与自然”课,巩固的是一代代人对成长栖居城市的情感依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搬”与文中加点的“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把老师教的公式搬过来,这题不就解开了吗? B . 搬进公寓不久,她就找到了份工作。 C . 这儿的人手不够,快去搬救兵。 D . 搬弄是非的人可落不到好下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和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谈话, ①  , 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而谈话知道剪裁的人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优劣,当然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而且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    ②     , 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与一般人不同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的。    ③    :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二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待自然美景,我们“想见”,然后“看见”,最后有所“感悟”。“想见”是一种向往和期待,它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梦想;“看见”是行动,亲自前往,实际观察,一探究竟。它可能带给你深刻体验和意外惊喜;“感悟”则是在观察和思考后获得了认识和领悟。这对我们的学习求知和成长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