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4-08-12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根脉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其理论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既有哲学的思辨性,又有诗性的智慧。站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角度看待中华传统文论,坚持守正创新,贯通古今,让传统文论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焕发出当代活力,并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组成因素,是我们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课题。

    对传统文论的特性体认和辨识清晰,有利于守正创新。从中华文化的五个突出特性出发,从民族文化价值、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审美习惯等方面去把握与辨识传统文论,可以看出以下五大鲜明特色:

    一是注重文艺的人文价值和精神意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观,重视的是人文思想、伦理道德和精神信仰的建构,在文艺创造上追求的是艺道合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形而上的精神价值,“艺”则是显道、明道的人工创造品。“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等说法从先秦以来就一直贯穿在传统文论中,并成为一条连续的主线。尽管“道”的含义有所变化,有所增减,从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伦理学说在宋明之后逐渐转移到以人的主体精神和艺术规律为主,但文艺对“道”的追求和对“艺道合一”推崇的连续性是非常明晰的。

    二是崇尚艺术生命的有机统一。中国文艺一直强调文艺是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是人心感于物而产生的艺术品,也是与天地万象相交、与时代社会相连、与人的身体血气相关的产物。文学不可脱离自然、时代、社会和人际关系,评价文艺作品也就要做到知人论世,“因声求气”,看到它与天地万物、社会万象的有机关系。而艺术作品也犹如人一样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鸢飞鱼跃,生机无限。艺术作品具有生命的意义和特质,具有生命的层次和结构。

    三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批评标准。传统文论在先秦时期强调诗的政治、外交等的功用比较多,这与当时的礼乐制度相关,但从魏晋开始,以政教为中心的批评标准转向以审美为中心的批评标准。陆机的《文赋》首开先例,将诗赋从杂文学中列出来专门论述,而且对诗赋的特征提出了审美的要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缘情体物”是诗赋的特征和审美方式,“绮靡浏亮”则是对文辞的审美要求和标准。

    四是丰富生动的艺术辩证法。传统文论追求人和艺术作品与“天”与“道”的高度统一,在强调物我贯通、情景交融中,重在建构艺术作品内在的生命结构和律动,在心物关系、情景关系和创作中的内部规律上就非常重视艺术辩证法。在创作准备的心态上,讲究虚静,虚则纳万物;进入创作中,则强调在虚与实、有与无、显与隐、形与神、言与象与意、象里与象外、有限与无限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从而创造出意义和内蕴都深厚而宽广的艺术空间。中国文学与书画艺术中的空白理论是艺术辩证法最突出的表现,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虚拟与假定更是将艺术创造中的辩证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是开放包容的理论姿态。传统文论中的理论术语、命题和范畴从来不是固定而是开放的,随着不同时代不同理论家的阐释,术语意义的延伸、命题的扩张、范畴的充实在不断地进行中。像“意境”这一个范畴,从魏晋的“言、象、意”开始,历经唐宋元明的不断丰富,并吸收与消化了印度佛学中关于“境”的理论,至晚清而在王国维手里铸成大气象,成为最有特色的中国文论理论范畴。就是在王国维那里,也有了吸收西方理论的因素将其糅合进中国文论之中的实践。

    在明晰传统文论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在如何贯通古今、让传统文论焕发当代活力上下功夫,让传统文论以新的面貌真正走进当代、融入当代,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创新创造因素。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文论并非只是固态的文化遗产,而是可以通过当代阐释使其意义通向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的意义,焕发出当代活力。比如传统文论中的诗教传统,其文化价值取向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诗教传统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以及“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中不仅要继续沿袭而且要发扬光大。

    传统文论所面对的文学类型与当代有差别,传统文论理论表述的方式和语言与当代也有差别,如果硬搬传统文论的概念、术语来评论当代文艺,显然有刻舟求剑之愚。但是,传统文论的某些概念和术语在今天依然有效,并得到广泛运用,那就应该让它焕发当代活力,使之在当代文论中继续发挥作用。

    传统文论是一种诗性思维,自有它独特的理论表述方式,硬拿它与西方文论的逻辑思维体系相比较是不合适的,应该从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理论表述方式去肯定它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肯定与发掘传统文论的现代价值,使其焕发当代活力,让中华传统文论的光辉闪耀于世界文论的园林。

    (摘编自蒋述卓《传统文论富有鲜活而深刻的现代价值》)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论体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如中国文艺强调文艺是有机的生命体,评价文艺作品时要做到知人论世。 B . 中国文学与书画艺术的空白理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虚拟与假定的艺术创造,都凸显了丰富生动的艺术辩证法。 C . 传统文论中的理论术语随着不同时代、理论家的阐释,意义不断延伸,体现了传统文论开放包容的理论姿态。 D . 通过恰当的当代阐释,传统文论的源头可以通向现代文明,并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的意义,焕发出当代活力。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清晰体认和辨识它的五大鲜明特色。 B . 传统文论在文艺创造上追求艺道合一,从古至今,尽管“道”的提法有变,但是其含义相同。 C . 尽管传统文论面对的文学类型、理论表述方式和语言与当代有差别,某些概念仍可广泛运用。 D . 传统文论具有诗性思维,有独特的理论表述方式,不宜与西方文论的逻辑思维体系硬性比较。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B .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 C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 D .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4. (4) 下列关于本文的论证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通过列举传统文论的五大特色,来阐述其民族特色,为进一步论述打下基础。 B . 文章通过引用陆机《文赋》的观点,来证明传统文论采用以审美为中心的批评标准。 C .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文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影响,来证明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D . 文章通过举例阐述传统文论在现代文艺创作中的应用,强调其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5. (5)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如何推动传统文论以新的面貌融入新时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河

    周天红

    雨在天空中飘着,肩上是一挑竹片,大林感觉自己就要被压入河底。

    一挑竹片对于一个娃来说,那是好沉的重量,何况还走了七八里的山路。大林累得不行,竹片和河水一直往自己身上压,害怕、恐惧、绝望,一切都像河水一样往心里涌。大林大一口粗一口地喘着气,感到自己快要死了——要么被竹片压死,要么被河水淹死。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大林还是一个半大的娃呢。

    大林想到了爹。爹是同大林一起从村子里挑竹片去洞子场卖的。一路上,爹都不紧不慢地跟在大林后面。要说,大林挑竹片去洞子场卖,这是第一次,也是在爹的鼓动和带领下,他才感觉自己全身都是力气,能行。有钱的刺激,有洞子场包子、馒头和稀饭的刺激,不行也行。可这一身的力气也太小了,经不起竹片和河水的挤压。感觉自己真的快不行了,大林不停地喊着:“爹呀,快来救救我。”大林知道,这个时候,爹是自己唯一可以救命的稻草。可爹在哪里呢?他喊破了喉咙,爹还是没有出现。绝地反击,绝处逢生,大林用尽了全身力气,推开肩膀上的竹片,双手撑着河底,用腿脚踩了踩河底,站起来了。

    大林站起身来,一眼看到,爹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抽着叶子烟,两眼直直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股子无名的恨涌上心头直抵脑尖。大林恨爹,在自己最困难最要命的生死时刻,怎么就不伸出援手帮一把啊。哪怕是喊两声“雄起”鼓一把劲儿也好呀。爹是不是觉得自己无能,想让他早点死,难堪而懦弱地离开这个世界?

    大林狠狠地看了爹一眼。

    爹轻描淡写地看了大林一眼,用手朝河里指了指,意思是让大林朝河中间和对岸走走看。

    走走就走走,都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好怕的。大林顺着爹指的方向朝河对岸一直走去,全身上下包括心情一下就轻松多了。这河水,能淹死人?河水浅着呢,不过两个拳头深的水,刚好淹到腿肚子的地方,想淹怕都淹不死人的。

    村子里四面大山围着,一条小河绕着流过,没有桥,要出村子,就得从长石滩踩水过河。洞子场是方圆二三十里唯一的场镇。山里人要卖猪、牛、鸡、鸭等牲口或是要买油、盐、柴、米等生活用品,都得去洞子场。山里人要卖木料或竹片,那就更不用说,得去洞子场,要么在那里装车,要么在那里扎成竹木伐子成捆成捆地顺着小河划出去才能变成现钱。①从村子出发,上老鹰崖,下半边坡,走鹅颈岭,长石滩是绕不开的地方。长石滩是这条小河最浅处,只有那里才能踩水过河。一条长约十几米、宽约七八米的石滩子横着长在河里,像牛背一样露着。石滩上常年流水不止,时不时有鱼虾乱蹦。大山里没涨洪水的时候,踩着就能过河。

    从河的这边走到那边,又从河的那边走回这边,大林试着胆儿顺着石滩子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水真的一点不深,真能踩着过去,哪能淹得死人呢,是自己在吓自己。

    爹看着大林踩着水过河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的模样,坐在河岸边的大石头上,笑出了声。

    全明白了,大林心领神会,爹是在测试自己的胆量。挑着竹片去洞子场的路上,大林的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在洞子场上卖了竹片,爹还破例喊他一起去刘二娘的店子里吃了回豆花饭。那肚皮,吃得撑起饱。

    后来好多时候,大林都是一个人挑着竹片去洞子场,路熟悉,习惯了,三五几步就能踩着长石滩的河水,过了那条河,心里一点也不紧张,每次都有一股子成就感涌上心头。

    爹说:“娃啊,还记得那年长石滩挑竹片淹水的事儿不?”

    又一个黄昏,西山的太阳就要沉入山底,眼看又是一场雨。

    好些年过去,大林已经好久没有和爹一起在门前屋檐下说说话了。收竹片,拉竹片,卖竹片,出村子,去山外,到城里,这些年,大林还是同竹片打着交道。山里娃呀,要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过上好日子,就得围绕着山里打转转。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竹是村子的主要出产,卖竹片是山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大林做起了竹片的文章,大车小车地往山外拉竹片,成了山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

    爹说:“不就是两车竹片翻到河里了吗?有什么过不去的河?”

    ③大林听着爹的话,一脸阴沉。

    这次,大林真的损失不小。两大车竹片,全是上等的货,过一块桥时,雨天路滑,车轮子抛锚,全翻进了河里。车,摔得不成样子,货,全被河水冲没了。那条河,真是不好过。

    爹说:“车烂了,货没了,都是小事儿。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娃啊,当年,你跟着我一路挑竹片去洞子场卖,胆儿也够小的了。在老鹰崖那地方,要是林子里突然飞出一只山鸡或麻雀,都吓得你倒退好几步。后来,经常走过,不要说林子里飞出什么鸟,就是一条蛇,你都没有怕过。还有那长石滩踩水过河的事儿……”

    大林看着爹又要讲那年长石滩自己挑竹片淹水的往事,赶紧给爹递上一杯茶,示意他不要再讲了。

    好久,大林和爹都不再说话。④屋檐下,静得很,听得见有风吹过岭上的声音。

    残阳沉入云口,雨说下还是没有下。

    大林猛站起身来,趁着麻麻眼的夜色往村子口走去。

    爹问:“你娃,天都这时候了,还要往哪里去呀?”

    大林说:“收竹片呀,这天,还早着呢,打着火把还能照见,收上一大车竹片,没问题。”

    爹用力抖了抖手里叶子烟杆上的烟灰,说了句:“你这个娃!”

    话音刚落,就听见村子口传来大林踩水过河收竹片上大车的动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运用插叙,介绍了村子周围的环境、洞子场的区位、山里人的生存状态及长石滩的情况。 B . “那条河,真是不好过”中的“河”指绕村而过的小河、大林遇到的困难和人生路上的障碍。 C . 父亲总是在适当时候向大林说起长石滩踩水过河的事儿,意在激励儿子勇于探索,敢于挑战。 D . 小说在“村子口传来大林……的动静”中结尾意味深长,暗示大林振作起来,勇闯致富之路。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处:连用“上老鹰崖”等三个动宾短语构成的短句,节奏匆促,突出了去往洞子场道路险阻。 B . 第②处:说明大林善于因地制宜,探索出致富之路;运用熟语,通俗易懂,传达出其生活的智慧。 C . 第③处:此处大林心理活动的描写,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暗示大林这次遭受损失的严重程度。 D . 第④处:这一句话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安静来突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3. (3) 从小说开头到“走走就走走,都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好怕的……”这一段写出大林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4. (4) 班级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父亲·生活·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帝尝语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方是时,刘氏既安矣,勃又将谁安邪?故吾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属勃也,知有吕氏之祸也。”虽然,其不去吕后,何也?势不可也。帝意百岁后,将相大臣及诸侯王有武庚者,而无有以制之也。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故不去吕后者,为惠帝计也。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是故,以樊哙之功,一旦遂欲斩之而无疑。呜呼!彼岂独于哙不仁耶!且哙与帝偕起,拔城陷阵,功不为少矣。夫哙之罪未形也,且高帝之不以一女子斩天下之功臣,亦明矣。彼其娶于吕氏,吕氏之族若产、禄辈皆庸才不足恤,独哙豪健,诸将所不能制,后世之患,无大于此矣。樊哙死,则吕氏之毒将不至于杀人,高帝以为是足以死而无忧矣。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高祖第十》)

    材料二:萧丞相营作未央宫。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记》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吕后A佐帝B定天下C为大臣D素所畏服E独此可以镇压F其邪心G以待H嗣子之壮。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制,控制,掌握,与《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中“制”的意思不同。 B . 安,使……安定,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中“安”的用法相同。 C . 是,代词,这,与《孔雀东南飞》中“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中“是”的意思不同。 D . 说,通“悦”,高兴,与《诗经·氓》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说”的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引用刘邦对吕后之话,作者揣测刘邦示意吕后让周勃任太尉意图是预防吕氏日后作乱。 B . 苏洵认为樊哙必然被杀,不能说明刘邦对功臣不仁,只因为刘邦担心樊哙豪健,后世难以节制。 C . 材料二中汉高祖对萧何营造未央宫表示愤怒,是因为他认为天下动乱,尚未平定,不该修造宫室。 D . 材料二中刘邦将自己与张良、萧何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自己善于用人,与材料一中的比较目的不同。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

      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 (5) 材料二中,萧何能令高祖转怒为喜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翠华:指皇帝仪仗。②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窥吴”的“窥”,指伺机图谋,一个“窥”字写出蜀主的雄才大略,而“崩”则写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 B .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两幅画面,渲染先帝庙的荒凉景象,与《蜀相》“锦官城外柏森森”异曲同工。 C . 尾联点明武侯祠与先主庙相邻,一同接受人们的祭祀,体现出对他们君臣一体的敬重,暗含诗人对这种关系的向往。 D . 全诗结构层次分明,由历史事件到现实场景,从宏观叙事到具体描写,最后归结到对君臣关系的思考,逻辑清晰。
    2. (2) 这首诗的颔联和《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都为写景句,主要手法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向游客介绍三星堆遗址时,解说员引用了《蜀道难》中“”两句,来说明很久之前传说中古蜀地区就建立了国家。
    2. (2) 李密《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3. (3) 雨本寻常,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张富清同志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8月,公示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奖。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青少年时,张富清跟着部队从陕西一路打到新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①    。烽烟散尽,他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一生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在各个岗位上留下了兢兢业业的平凡身影。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    ②    的建设时期,张富清把忠诚的底色写在了岁月长河中。退休后,他生活简朴低调,如果不是2018年年底的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他就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是什么让他在战争中历经生死考验始终    ③    ?是什么让他在贫困山区一心为民造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什么让他一辈子淡泊名利,永葆初心本色?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朴实纯粹的爱。张富清,是他们那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他们,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个人命运同国运一样起起伏伏。默默奉献,是他们的本色,也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他们信念如盘,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希望我们能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一天比一天进步!”老师满怀期望地说。 B . 从学习到生活,从就业到事业,我们那口子基本上都还算是说得过去的。 C . 日子一天天地过,就让那幸福和心中的快乐,伴随在我们年轻人的歌声里。 D . 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栏杆,摇着手,低声说:“台湾,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3. (3) 下列各句中的逗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发现,永葆初心需要一辈子的努力。 B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C . 对于桂林这个旅游城市,世界并不陌生。 D . 桂海碑林有220余方石刻,我参观过的只有十分之一。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一下,你正在和千里之外的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却发现画面卡顿、声音断断续续。这是因为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网络连接不够快,不够稳定。现在,我国开通了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这条主干通路可以        ①     。这比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快得多,就像从自行车道一下子升级到了高速公路。

    这条主干通路的搭建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比如,如何让数据在高速传输中不丢失、不卡顿?如何保证大容量带宽的稳定性?这些都需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来解决。此外,        ②      , 比如高性能的路由器、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等。

    据悉,该通路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和赛尔公司共同研制,这条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路由器1.2T超高速IPv6接口、3X400G超高速多光路聚合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全部国产和自主可控,其研制成功标志着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我国面世,        ③      , 也是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概括第3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瑞典古生物学家雅尔维克曾用多年时间研究得出结论:总鳍鱼类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的祖先。这个观点一度被视为权威结论写进教科书。然而,他的学生、中国科学家张弥曼,在用化石连续磨片方法还原“杨氏鱼”后发现:老师错了。张弥曼的较真,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推动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进入新阶段。这段“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科学史话,擦亮了“求实”这一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底色。

    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仅仅普及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培养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今天,中国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些领域已经跃上历史新高度,但科学精神的弘扬依然属于“今日之急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