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21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3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 1.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       )
    A . 能否直立行走 B . 能否使用火 C . 能否制造工具 D . 能否饲养家畜
  • 2. 如下图是“北京人复原头像”,从图中可知北京人

    A . 学会磨制石器 B .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 懂得采集果实 D .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 3. (2019·普宁模拟)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   )

    ①建造房屋

    ②种植水稻

    ③饲养家畜

    ④磨制石器

    ⑤过定居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②④⑤
  • 4. 下列图片能反映河姆渡生活状况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干栏式建筑                 ③打制石器                  ④骨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2018七上·茂名期中)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盘古开天辟地 C . 尧舜禅让 D . 大禹治水
  • 6. 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三皇五帝 B . 尧和舜 C . 大禹 D . 炎帝和黄帝
  • 7. 《孟子·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一般认为这说明夏政权已有贡赋制度。文献中提到夏的君主称为“后”,可以向万民发号施令,拥有统治权力。夏朝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这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 家天下向公天下的演变 D . 封建制度的建立
  • 8. (2022七上·深圳期中) 汉字的历史形态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征(   )
    A . 优美且普及 B . 古典而激进 C . 传承并创新 D . 厚重但保守
  • 9. 下图是西周青铜器伯卣(you)。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A . 铸造业方面 B . 制瓷业方面 C . 造船业方面 D . 纺织业方面
  • 10. 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
    A . 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 B . 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C . 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D . 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
  • 11. 仔细观察图片,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

    A .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 B .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 C . 贵族生活奢侈 D . 各诸侯国经济繁荣
  • 12. 西周时,天子要视察诸侯国,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而到了东周,视察与朝见几乎没有举行过,周天子财政拮据,甚至向诸侯“告饥”“求金”“求车”。这说明当时(       )
    A . 周代社会制度渐遭破坏 B . 周天子不善经营与管理 C . 诸侯已完全取代周天子 D . 全体诸侯已经发家致富
  • 13. (2022·青岛)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
    A . 稳定社会秩序 B . 发展社会经济 C .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 实现民族交融
  • 14. 清“万世师表”匾为康熙帝所赐(如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听了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此匾。康熙帝赐孔子为古代“万世师表”的历史依据是(     )

    A . 提出“仁”的思想 B . 主张以“德”治国 C . 主张“有教无类” D . 撰写《大学》一书
  • 15.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二十大上作重要报告。报告中提及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报告贯穿着法治思维,体现了法治精神。中华民族法治的传统源远流长,以下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是(       )
    A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 “兼爱”、“节用”、“节葬”、“非乐” C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D . “白马非马”
  • 16. (2022七上·光明期中)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侯纷争 B . 民族交融 C . 经济发展 D . 百家争鸣
  • 17.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收集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合适的是(     )

    ①铸造出大型青铜器司母戊鼎

    ②以“尊王攘夷”的口号争霸天下

    ③李冰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有       (     )
    A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B . 齐桓公、秦孝公、赵武灵王 C . 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 D . 晋文公、秦孝公、晋襄公
  • 19. 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处应填写的是(       )

       

    A . 西周、东周 B . 西周、春秋 C . 东周、战国 D . 春秋、战国
  • 20. 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在何时(     )
    A . 公元前二世纪初期 B . 公元前二世纪末期 C . 公元前三世纪初期 D .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 21. 1975年12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     )
    A . 独尊法家 B . 严控百姓思想 C . 统治残暴 D . 重视法制建设
  • 22. 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     )
    A . B . C . D .
  • 23. (2022·惠城二模) 秦灭六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并大力修筑驰道、加固长城等。这些措施的重要历史影响是(   )
    A . 加重了人民负担 B .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凸显了皇帝权威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每题12分,共24分)
  • 2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过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根据先秦文献,自夏启始,废禅让,家天下。以后的中国历史就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央王朝展开了……为了区分前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和王朝时代“对仗”的说法——“古国时代”……以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为代表的时段,即公元前3000~前23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之称为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

    ——《“古国时代”》

    材料四:长江中游地区的商代青铜文化深受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同时又发展演变出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整体上与中原地区有所差异,其内部之间也互有异同。

    ——《长江中游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研究》

    材料五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 (1) 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找出“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火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三回答,“古国时代”指哪一王朝之前?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目前了解“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归纳“商代青铜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代青铜器代表一例。
    4. (4) 根据材料五,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5) 结合材料四至材料五的内容,归纳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 2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然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事务。

    材料四: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破坏了民主推举的惯例,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标志着“公天下”的原始社会被“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1.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写出该制度的内容
    2. (2) 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
    3. (3) 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
    4. (4) 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5. (5) 结合上述材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什么决定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