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4-08-12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大脑使用了思维捷径,其中两个主要的捷径是“锚定启发”和“可得性启发”,两者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锚定”意味着当你要对某件事做决定,而又没有太多信息作为依据时,你听到的第一条信息会对你产生格外显著的影响。比方说,有人给你看张别墅的照片,然后让你估价。在没有其他信息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你能做的就是看看那张照片,大致能看出别墅有多漂亮,然后闭着眼睛猜个数。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给你一个数字,那你的猜测可能就会受到显著影响——例如,一上来就先问“你认为这房子的价格高于还是低于40万英镑”,现在,你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给你任何有用的信息。然而,如果把要做出估值的人分成两组,A组先听到的提示数字是60万,而B组听到的是20万,那么平均来说,A组最终给出的估值将远远高于B组。因为人家给了你一个“锚”,你的大脑就把这个“锚”作为猜测和调整的出发点。

    “可得性”意味着你会根据最容易想到的随便什么信息做出判断,而不是深入地考虑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也就是说,我们非常倾向于把世界观建立在近来最常出现的东西上,或者是那些特别引人注目和令人难忘的事情;而所有那些陈旧、平凡的东西,即使有可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也会被我们忽视。

    因此,对可怕的犯罪行为进行耸人听闻的报道,会让我们觉得犯罪率高于实际情况;而对下降的犯罪统计数据进行枯燥乏味的报道,对我们产生的冲击就远远不及前者。所以才有很多人更害怕飞机失事,却不那么害怕车祸。也因此,恐怖活动才能立即引起公众和政客的本能反应,而那些更致命但也更平淡的威胁却被无视。在美国,从2007年到2017年,割草机造成的死亡人数比恐怖活动还要多,但美国政府尚未开始讨伐割草机。

    锚定启发和可得性启发结合起来真的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紧要关头迅速做出判断,或者帮我们做出那些没有太大影响的日常决策。但是,如果你想把现代世界的所有复杂性考虑在内,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那它们可能就会成为你的噩梦。你的大脑会一直试着溜回舒适区,把你最先听到或想到的东西作为判断依据,不管那是否合理。

    另外,这两种思维捷径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不擅于判断风险,不能正确地预测众多选项中哪一个造成灾难的可能性最小。事实上,我们头脑中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帮我们判断事物的风险:一个是快速的、直觉的系统,另一个是缓慢的、深思熟虑的系统。当这两个系统发生冲突时,一个系统平静地说,“我已经分析了所有证据,似乎选项1风险最大。”而另一个系统大声喊道,“是,但选项2看起来好可怕!”

    当然,你可能会想,我们可以强迫大脑脱离那个舒适区,不行吗?我们可以忽略直觉的声音,放大深思熟虑的声音,对吗?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并没有考虑到证实偏见。

    证实偏见是个烦人的习惯:大脑会努力强化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会像激光制导的导弹一样瞄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支持性证据,而那些暗示我们可能完全被误导了的证据,哪怕堆得像山一样高,大脑也会毫不在乎地忽略它们。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愿意从政治观点与我们基本一致的渠道获取新闻。也因此,你无法说服一个阴谋论者放弃他所相信的东西。

    同样,这在某些方面非常有用:这个世界既复杂又混乱,而且不会用简洁易懂的PPT给我们一一列出其中的规则。不管你想给这个世界建立什么样的心理模型,那都意味着丢弃无用的信息,专注于正确的线索。只不过,要想弄清楚哪些信息值得注意,这事儿多少有些碰运气的成分。

    然而,情况越来越糟糕。我们的大脑越来越不愿意承认它可能搞砸了。有个东西叫“支持选择偏误”,它基本上意味着一旦决定付诸行动,我们就会坚持认为那是正确的选择,就像溺水者抓住木板一样不肯放手。为了支持自己,我们甚至会歪曲记忆,目的是让当初的决定看起来是正确的。因此,尽管新买的鞋非常挤脚,你还是会坚持说“这双鞋让我看起来既强大又迷人”。

    甚至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告诉别人他们错了,即使你耐心地把相关证据摆出来给他们看——但让你想不到的是——他们把你视为对立面,而面对你这样的对立面,他们会变得更加坚定,更加强烈地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如果你想在脸书上跟种族主义者争论,或者决定从事新闻业,那你可能注定只会让自己沮丧,让别人火冒三丈。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永远不能做出明智、合理的决定:显然可以啊!我的意思是,毕竟你已经在看这本书了,这不就是个明智的决定吗?恭喜你,优秀的决策者!

    (摘编自汤姆·菲利普斯《愚蠢的人类》)

    1. (1) 下列对文中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锚定启发”指人在没有太多信息作为依据的情况下,会重点参照接收到的第一条信息进行决定。 B . “可得性启发”指人会根据最容易想到的随意信息做判断,缺乏对所有可获得信息的深思熟虑。 C . “证实偏见”指人的大脑会努力强化已经相信的东西,为了证实而努力,而忽略那些暗示其判断错误的证据。 D . “支持选择偏误”指的是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后就会一直坚持,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自己的选择。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给别墅估价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能提供别墅周围房子的价格,估价就会更科学。 B . 人们更害怕飞机失事,是因为飞机失事罕见、引人注目,而车祸更常见、缺少冲击感。 C . “你无法说服一个阴谋论者放弃他所相信的东西”,因为阴谋论者也受证实偏见的影响。 D . 某些人面对反驳证据时反而会更坚定自己的错误观点,对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强硬说教。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 小明讨厌某个城市,他会下意识关注这个城市的负面消息,以证明这个城市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越来越讨厌它。 B . 小刚认为女司机比男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于是决定上街进行问卷调查。经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男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女司机。 C . 海底油管泄露引发海鸟生存危机,环保志愿者上街募捐。因为三处志愿者对危机程度描述有差异,所以募捐者决定捐款的数额也不同。 D . 人类在思考交通工具失事的概率时,不是通过数学方法,而是直接在脑海中回忆失事的画面,画面越容易在脑海出现,人们就越认为这种交通工具容易失事。
    4. (4) 本文是如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
    5. (5) 请结合材料,分析下面的文段中存在哪些不明智、不合理的思维活动。

      1979年,明尼苏达州大学的MarkSnyder和NancyCantor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找来一帮人,给他们读一本书,内容是一个叫Jane的女人在一周内的生活。Jane是研究人员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在书中的一周里,Jane时而外向,时而内向,其性格适合从事很多种职业,但书中对此没有说明。几天后,参与者读完了关于Jane的书。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被问Jane是否可以做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而B组则需要对Jane是否适合当一名房地产经纪人给出判断。A组的参与者回忆,Jane是一名很安静的女孩,正好适合图书馆管理员这份工作;B组的参与者则记得Jane的性格很外向,做房地产经纪人再适合不过了。随后,研究人员又问两组参与者Jane是否还适合其他的工作,A、B两组的参与者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界河

    安晓斯

    五十岁的时候,夫妻俩都觉得很累。老李就对老婆白燕说:“吵了三十年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能不吵就不吵吧。”白燕同意老李的意见:“不吵了,真不想再吵了。”

    退休后,夫妻俩回到了十几公里外的农村老家居住。老家的院子宽敞,阳宅,坐北向南的堂屋是五间大瓦房,宽大的院子像个小花园。农村的房屋布局,当中三间是大客厅,两头是两间小卧室,东屋一间是小厨房。

    抽了口烟,喝了口茶,叹了口气,老李对老婆白燕说:“咱各住各屋,各做各饭,各花各钱。”他们还商量着在院中间挖了条小沟,找工匠用砖、水泥和瓷片砌好,做成一条长长的水池。

    老李说:“男左女右,东为上,我住东边卧室,你住西边卧室。”

    不想再争吵。老婆白燕说:“成。”

    从此,院中间那条长长的水泥池子就成了夫妻俩的“界河”。

    植树节到了。夫妻俩又商量着在大门口正中间栽了一棵绿化树,约定好了,老李走东边,白燕走西边。

    小院里,“界河”边,放着两把一模一样的竹椅子。为消磨时光,老李买了张小桌子架在了“界河”上,上面摆着他们常下的那副五子棋。每天,夫妻俩就隔着“界河”说说话,下下棋,有时还争论点从朋友圈看到的稀罕事。遇到家里的大事小情必须决策而又争执不下时,就下五子棋,谁赢棋就按谁说的办。大多时候,赢家都是老李,白燕就嘟哝着说老李耍赖。小日子慢慢过,老夫妻糊涂活,一天天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农家小院里,窗台上都会有青砖垒成的鸡窝。鸡要下蛋了,就会飞上去,呆卧在鸡窝里铺垫的麦秸上,肚下面压着主人预先放好的“引蛋”,愣怔半天后,“咯咯嗒、咯咯嗒”地叫起来。这是告诉主人,下了一个蛋。

    那天,白燕喂养的一只黑花母鸡发癔症迷瞪了,飞过“界河”卧在老李的鸡窝里下了个蛋。在“界河”边竹椅上晒太阳的白燕,就去老李的鸡窝里收走了那枚热乎乎的鸡蛋。同样在“界河”边那把竹椅上晒太阳的老李,正好看见白燕去他的鸡窝里收鸡蛋。

    “这不太好吧?”老李说,“不是自己喂的鸡下的蛋,就不要去收。”

    白燕不服气:“是我的黑花母鸡飞错了地方,把蛋下到你的鸡窝里了。”

    老李说:“啥证据?”白燕就拿出手机,给老李看自己抓拍的照片。照片上,那只黑花母鸡刚下完蛋走出老李的鸡窝,正仰着脖子“咯咯嗒、咯咯嗒”地叫着。

    无话可说,老李就点点头。

    趁着老李上洗手间,白燕顺手在老李的小菜园里薅了一把蒜苗。转过身,老李正站在她身后。

    “这季节蒜苗正贵,按市场价,再低一点,收两元钱。”老李的竹椅上用小绳子拴着个微信二维码,就顺手递了过去。“嘀”一声,白燕扫码支付两元。

    那天正值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夫妻俩没事闲聊。老婆白燕就问:“‘惊蛰’是啥意思?”老李说:“‘惊蛰’的意思是大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农谚说:‘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白燕就问:“真的假的啊?”老李笑笑:“很准。”当天晚上,真的就电闪雷鸣,下起大雨来。老李知道白燕害怕打雷,就端着茶壶来到老婆的卧室陪她坐着。看到老李进来,白燕眼角湿湿的:“你还记得啊?”给老李的茶壶加过开水,白燕又端过一盘老李喜欢吃的水果。①《晚间新闻》播完了,雷停了,雨小了,老李从沙发上站起身,端起茶壶往外走:“你睡吧。”白燕的泪水就一个劲儿地往外涌。

    结婚纪念日到了。白燕割了韭菜,包了饺子,坐在“界河”边吃,还剥了大蒜,倒了一小碟醋。②正巧那天老李吃酸汤面叶,薄薄的白面片在碗里晃,上面撒着葱花、香菜末,汤上漂着的小磨香油闪闪发光。

    白燕知道老李喜欢吃水饺,就递过去几个。老李也用勺子盛了点酸汤递过去。白燕说:“知道今天啥日子不?”老李装出一副茫然的表情:“高兴了,天天都是好日子。”

    吃过饭,两人就看“界河”里养的鱼。白燕养的鱼是红色的,老李养的鱼是黑色的。白燕就说:“上次那鱼食钱,该算算了。”老李就用手机扫码支付五元钱。白燕的手机设定了语音:“微信收款,五元。”老李笑笑:“真像个卖鱼食的老太婆。”

    日子如春水般平静流过,“界河”两边的竹椅子上,老李和老婆白燕就这样打发着漫长的光阴。③“界河”两边的葡萄树也长得旺盛,粗壮的老藤蜿蜒曲折,爬满了“界河”上面用竹竿做成的葡萄架,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紫红紫红,很是喜人。

    忽然有一天,他们接到闺女的电话。闺女要生孩子了,想让白燕去那座大城市里帮着照看孩子。

    临走前那个晚上,白燕走到老李的卧室前:“我明天就要走了。”

    半夜,老李走到老婆白燕的卧室前:“我查了查,得坐两个小时高铁。”

    送走老婆白燕,老李坐在“界河”边,呆呆地看着对面那把空荡荡的竹椅子,心里空落落的,有一种莫名的酸楚。

    老李拿出五子棋摆在“界河”上面的小桌子上。擦擦眼角的泪水,老李对着那把空椅子说:“老婆啊,咱下盘棋吧,我让你赢。”

    正流泪间,手机响了,是老婆白燕在高铁上和他视频。

    老李就把手机镜头对准“界河”上的小桌子让白燕看,黑白相间的棋子摆满了棋盘,那局五子棋,“界河”对面的白燕真的赢了。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模一样的竹椅子、小桌子、五子棋是使夫妻两个“隔中有连”的关键事物,不可或缺。 B . 夫妻俩决定挖小沟做水池、分配住处时都心平气和,说明二人的相处模式已有些许改变。 C . 老李索要蒜苗钱,白燕索要鱼食钱,双方都看重自己的劳动,却使得心理距离愈发疏远。 D . “糊涂活”“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中的“糊涂”并非贬义词,而是指夫妻俩对生活琐事不太计较。
    2. (2) 下列对本文及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晚间新闻》播完了,雷停了,雨小了”,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含蓄地写出了老李对白燕的关心。 B . 句子②对酸汤面叶从形、色、光、味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说明老李做饭很用心,暗示了他可能是因为结婚纪念日而特地做的。 C . 句子③描写葡萄的喜人长势,葡萄使得“界河”更加漂亮、充满了生机。这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改善,烘托了人物愉悦的心境。 D . 句子④老李主动让白燕赢棋,与前面他赢多输少形成对比,说明老李真正感悟到夫妻相处不应处处争输赢,而应包容与谦让。
    3. (3) 标题“界河”具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说,这篇小说很像一篇散文,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常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①、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②,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材料三: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③,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已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江陵,为万纽于谨④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

    【注】①鼎镬: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②昌言:正当的言论;有价值的话。③苦空:指佛教教义。④万纽于谨:人名。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怀禄A之人B虑不C便身D而不E敢言F所以G相与H缄默I俯仰H过日。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趣,通“促”,催促、敦促;与《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的“趣”意思不同。 B . 称职,指德才和职位相称。由“忠孝人”“拜监察御史”可知,马周德才兼备。 C . 诚,确实,与《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中的“诚”意思相同。 D . 步走,指步行逃跑,与《鸿门宴》“持剑盾步走”中的“步走”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什么学问的武将常何谈论朝政得失都切中时务,太宗感到奇怪,常何便向其介绍了家中门客马周。 B . 唐太宗对马周求贤若渴,与马周交谈后非常高兴,让他入值门下省;后来还奖赏了举荐马周的常何。 C . 对于唐太宗的疑惑,魏征的解释是,大臣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他们出于各种顾虑而不敢进言。 D . 梁武帝父子因沉溺佛教、《老子》而误国,武帝多次前往各大寺庙亲讲佛经,孝元帝被包围时还在讲《老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②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5. (5) 《贞观政要·慎所好》中含有对君主应“慎所好”的告诫,告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真兴寺阁①

    苏轼

    山川与城郭,漠漠②同一形。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古人虽暴恣,作事令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注】①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②漠漠:密布、广布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运用叠词、视听结合,总写诗人登阁之所见所闻:广袤的山川与城郭连为一片、集市的人声与鸦鹊声混杂不清。 B . “当年”六句叙述了建阁的过程与建阁的人,其中详写了王中令的雄姿;“与阁两峥嵘”给读者人、物合一的浑然之感。 C . “古人”六句由记叙、描写转入议论:一些古人虽有缺点,但其所做的一些事却能令世人惊讶。显示出诗人的辩证思维。 D . 整首诗紧紧围绕真兴寺阁,由阁及人。写阁则由现实转为回忆,写人则由王中令扩展为古人最后又回归到此阁此人,思路清晰。
    2. (2) 请简要分析“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蜀相》中“”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叹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意。
    2. (2) 李密《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3. (3) 古人写相思,有时重一方,只写男对女的思念,或只写女对男的思念;有时也将双方同时摄入笔端,写双方的互思,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心目中,琴声就是林间的流水,能让人提神醒脑;琴声更是田野的清风,带给人温柔的心境。这样与朝阳为伴的琴声,无疑是年轻的、活泼的、富有朝气的。

    成年以后,尽管我在音乐厅欣赏过名家演奏的小提琴,但感觉总不如童年听到的琴声美妙。细究起来,不是父亲的琴拉得好,而是因为琴声的出现依托着朴素的板夹泥房屋,依托着红彤彤的朝霞,依托着青葱的菜园和纯净的空气,依托着一颗少年的心,因而显得格外有韵致。

    在合奏曲中,我总能从笛、笙、号等管乐器,以及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中,感受到小提琴强大的存在。尤其是交响乐,一旦离开它,如同一个人被剥离了心脏,是没有生命力的。由于爱它,连带着喜欢上了其他的弦乐器,如琵琶、胡琴等。那一根根琴弦在我眼中就是汩汩流水,丝丝晨风,缕缕月光。

    1. (1) 下列句子中的“总”与文中加点的“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总的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 B . 晚饭后他总要到湖边散步。 C . 老张让你把两笔账总到一块儿。 D . 冬天总要过去,春天终会来临。
    2. (2) 请模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似,修辞相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2011年开始,青海省开始在塔拉滩利用荒漠化土地开发建设光伏项目。光伏发电的建设,为塔拉滩带来了 A 的变化。在光伏板下,原本寸草不生的地方,长出了一片片绿色的植被。然而,草长得太快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草长得太高,( ① ),影响光伏发电的效率。冬天,草会枯萎,造成火灾隐患。而人工除草的成本又太高,怎么办呢?

    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妙招,邀请附近的牧民把羊带到光伏园区里。于是“光伏羊”便 B 

    首先,羊吃掉了遮挡光伏板的草,使光伏板能够充分接受阳光,提高了光伏发电的转化率。同时,羊的活动也可以减少光伏板的灰尘,减少了清洗的频率和降低了清洗的成本。此外,草地的植被可以减少地面的反射光,降低了光伏板的温度,进一步提升了光伏发电的效率。

    其次,“光伏羊”可以带动牧业经济的发展。塔拉滩的光伏园区内,有近3000只羊在光伏板下吃草,这些羊属于附近的牧民合作社。丰富的草料不仅可以使牧民( ② ),还可以增加羊的数量和质量。

    据统计显示,“光伏羊”的出栏率和成活率都比普通羊高,而且“光伏羊”的肉质更好,更受市场所欢迎。“光伏羊”的养殖,为牧民( ③ ),改善了生活。

    再次,“光伏羊”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光伏羊”的养殖,实现了光伏发电和草地生态的互补。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不会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样东西,如果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成了整个世界。我的劝告是,你应该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

    ——周国平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