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发展不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①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
③紧跟时代潮流,猎尽所有“抖音”信息 ④“抖音”APP危害大,青少年要杜绝使用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①他律比自律作用大 ②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规则能保障我们的自由 ④应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①“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同样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②“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要做一个亲社会的人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一个自尊的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序号 | 行为 | 微点评 |
① | 同学请教问题时,耐心解答不嘲笑 | 懂得尊重他人 |
② | 家里来客人主动问好,给客人倒茶 | 做到以礼待人 |
③ |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 自觉遵守规则 |
④ | 答应他人的事情没做到 | 做到诚实守信 |
①广告都是骗人的,不可信 ②坚持诚信会赢得社会的信任
③只要诚信经营,生意就能红火 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①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赌博
①记录一:在上学途中因为赶时间闯红灯被拦下,我理直气壮地对交警说:“我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不应该受法律处罚。” ②记录二:看到几个高年级学生在操场上欺负低年级同学,我立即报告老师,那几个学生也受到了学校的处罚③记录三:网课期间,我经常用手机刷短视频,多次耽误了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④记录四:三八妇女节当天,我放学后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花,并对妈妈说“您辛苦了”。 |
【共享网络生活新空间】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举行一次以健康上网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同学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上网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项目 | 人数比例 |
上网学习 | 25.6% |
认为在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 1.2% |
在网络上透露过他人的个人信息,如住址、电话等 | 35.1% |
(1)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哪些学生网络生活现象?
第二组同学了解到目前微信作为当今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络生活新方式。
行为做法 | 积极意义 | 应注意的问题 |
建立微信群,结交新朋友 | 促进人际交往,完善自我 |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
将随手拍下的好人好事上传至朋友圈 | 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 ① |
浏览时事新闻并发表自己的评论 | ② | 辩证分析社会问题,弘扬社会正气 |
(2)上面是同学们利用微信做的一些行为,请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以上表格内容的填写。
第三小组的同学了解到,从2020年10月26日起,国家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主要针对违规采编各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谣言,以及发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信息等问题。
(3)为了让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你认为国家和网络经营者分别应如何做?
【感受玉林文化艺术节争做文明有礼玉林人】
2023年9月19日,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在玉州区十字街开幕,一场文化艺术盛宴,检验玉林文明“成色”。
镜头一:连续半个月来,文化节“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游客的文明表现:品尝美食时,将垃圾随手装进自带的塑料袋里;在拥挤的地方,将游客被踩脱的鞋子捡起来送还主人;观赏深巷旧景时,将墙上卷角的装饰画轻轻贴好……文化节期间,环保出行、文明游玩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文明自觉。
镜头二:在艺术节的各个现场,“志愿红”青年志愿者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协助会场布置整理、引导现场秩序、回答群众咨询等,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竭力提供各项服务,为艺术节的精彩呈现贡献青春力量。
镜头三:在文化艺术节期间,玉州区公安局全体民警、辅警、文职人员放弃休假,为艺术节织密治安防空网。“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这是每一位市民走进玉林“十字街”,参与、经历、见证城事文化艺术节后的真切感受。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背后,是玉林在城市治理与打造良好人文社会环境上付出的不懈努力。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为提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某校邀请法治副校长作一场法治教育报告会。以下是法治副校长在报告中列举的案例:
案例:某同学(13岁)在使用家长手机上网课期间,被不明网友拉入QQ群,群名称为红包返利“福利群”。该同学信以为真,并利用家长的微信加上骗子微信,先后向骗子以发红包的方式转账12次,累计金额1250元。期间该骗子以返利的方式给某同学发送红包3次,共计150元,并让该同学信以为真,在多次诱骗之下,该骗子确认某同学家长的微信没有红包后,便迅速将其微信拉黑。随后,该同学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害怕挨打,也未敢向家长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