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截止到2022年11月初,临沂市沂水县跋山遗址共清理出土石制品、骨牙角制品等5000余件,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青铜时代 C . 新石器时代 D . 铁器时代
  • 2.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超过120吨,在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发现了残留的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由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长屋。这表明(       )
    A . 河姆渡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 B . 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C . 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D . 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 3. (2024七上·丹江口期末) 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约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西周遂公噩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文字记录。这表明(     )
    A . 考古发现是获得历史认识的唯一途径 B . 大禹治水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传说 C . 关于大禹的所有远古传说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D . 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可相互印证
  • 4. (2022七上·重庆市期末)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宋、鲁、魏、韩等氏是什么制度的体现(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5.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这里的“革命”的准确理解是(       )
    A . 人民革命斗争 B . 带有社会性质变革的斗争 C . 带有争霸性质 D . 推翻暴政统治的正义之战
  • 6.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据学者统计,近几十年发现的甲骨文遗址除股墟(今河南安阳)以外另有25处,其分布情况见下表,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近几十年殷墟以外出土甲骨文地点分布表

    省(市)

    河南

    山东

    北京

    陕西

    安徽

    湖北

    江西

    河北

    山西

    甘肃

    出土点数量

    3处

    4处

    3处

    8处

    1处

    1处

    1处

    1处

    2处

    1处

    所属时期

    商周

    商周

    西周

    西周

    西周

    西周

    商晚

    周西周

    西周

    新石器时代

    ——据宋镇豪《南靖殷墟甲骨回归感言》整理

    A . 文字体系逐渐成熟 B . 金文取代了甲骨文 C . 周人统治范围扩大 D . 争霸战争持续不断
  • 7.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在夏、商、周三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史学界称这一时期的文明为“青铜文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青铜器广泛用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B .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简单,能大批量生产 C . 除了青铜器,其他行业成就很小 D . 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
  • 8.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战国七雄战争不断 B . 商鞅变法的鼓励政策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 . “国人暴动”的影响
  • 9.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年努力,终于消除水患 B .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生产力水平提高 C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D .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田氏取代
  • 10.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贤臣管仲进行改革,国力更强……在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会上,周天子也派大臣与会……表明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分封制得到巩固 B . 周朝中央集权加强 C .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D . 周王室势力衰微
  • 11. (2024七上·石家庄期末)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经济发展 B . 增强东周实力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以求富国强兵
  • 12. (2024七上·惠东期末) 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下面的地图。据此可知,他这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     )

    A . 武王伐纣 B . 诸侯争霸 C . 战国七雄 D . 楚汉之争
  • 13.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学习历史,要学会了解和归纳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则可以培养这方面能力。根据下图提供的课题,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阶段特征(    )

    阶段特征: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14. (2024九下·邵东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15.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表明都江堰(    )
    A . 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 . 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C . 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D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16. (2024七上·惠东期末)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
    A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 C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 17. (2024七上·惠东期末) 秦朝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这会造成(   )
    A . 社会生产急剧下降 B . 中央集权体制动摇 C . 秦朝刑罚更加严酷 D . 农民赋税数量上涨
  • 18.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从材料中可看出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是(       )
    A . 刘邦军纪严明 B . 刘邦善于用人 C . 项羽重用范增 D . 张良等是刘邦好友
  • 19. (2024七上·惠东期末) 下图是秦未至西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变化表。导致b阶段人口数量提升的原因是(     )

    A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奉行法家学说 D . 实行焚书坑儒
  • 20.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关于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作用,当时人颇多论及者,以官营的采矿、煮盐、铁器制作等手工业来说,有人认为盐铁专卖,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还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手段。由此可见,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减财政收入 C . 抑制土地兼并 D . 杜绝奢侈浪费
  • 21. (2024七上·惠东期末) “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 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 .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D . 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
  • 22. (2024七上·惠东期末)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以上史实(     )
    A .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B . 表明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 说明魏国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D .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 23. (2024七上·惠东期末)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

    A . 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 . 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C . 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 . 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
  • 24. (2024七上·惠东期末) 下表是“华佗行医”在古代不同文献中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华佗(       )

    历史记述

    出处

    “(佗)……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

    〔西晋〕陈寿《三国志》

    “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

    A . 发明了“麻沸散” B . 开创疮科 C . 发明了“五禽戏” D . 医术精湛
  • 25.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

    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A .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 C .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D . 公元184年,发生黄巾大起义
  • 26. (2024九下·苏州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是(     )

    A . 吴、宋 B . 东晋、北魏 C . 吴、东晋 D . 东晋、隋朝
  • 27. (2024七上·平谷期末) 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氐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
    A . 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 . 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 C . 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 . 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 28. (2024九下·陇县模拟) 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 .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 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 . 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 29. (2024九下·望城模拟) 将煮熟的鹿肉切块,蘸着调料浓汁吃,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吃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在北方汉人地区流行开来。内迁的各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汉人接受“胡床、胡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 商业贸易繁荣 B . 区域经济开发 C . 民族交融加强 D . 统一国家巩固
  • 30. (2023七上·期末) 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政全书》 C . 《本草纲目》 D . 《天工开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常常被史学家们相提并论,请你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 32.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取得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发展对诸侯国势力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还把哪些领域的经营权收归国有?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分析当时商业繁荣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33. (2024七上·惠东期末) 家训是一种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训是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以及家庭成员的教导、规劝与训诫。就其性质而言,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

    序号

    内容

    材料出处

    家训1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悲。

    《烈女传·母仪传·齐田稷母》(注: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

    家训2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衿汝诸弟。

    刘邦《手敕太子文》

    家训3

    (493年)孝文帝告诫拓跋物:“夫冠礼表之百代,所以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魏书·废太子佝传》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三   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家常化的语言将儒家典籍中的文化精神作深入浅出的宣扬,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这正是传播文化精神的最具个性的通俗化形式。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我,使个人行为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则家训,分别说明其对家庭或社会的影响。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家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