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 云南元谋县 |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
出土文物 | 炭屑和烧骨化石 | 头盖骨、牙齿化石 |
史料实证价值 |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
曹魏 |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
孙吴 |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
蜀汉 |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
北魏 | 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
后唐、后晋、后汉 | 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
契丹人 | 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 |
金朝 | 宣称“我本中国”。 |
材料一
图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2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材料二
图3 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4 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事件 |
471年 | 孝文帝登基 |
490年 | 孝文帝亲政 |
491年 | 魏更定律令,孝文帝执笔书之 |
494年 | 迁都洛阳 |
全面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 |
495年 | 孝文帝将己复姓“拓跋”改为单姓“元”。“丘穆棱”姓改“穆”、“贺楼”姓改“楼”、“独狐”姓改“刘” |
499年 | 孝文帝病逝,葬于洛阳北邙山长陵 |
材料二
观点1: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指出:“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
观点2: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指出:“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
造纸术的发明是古代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人类的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存贮和传递手段。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经书,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可以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成果简表(部分)
时间 | 中国古代文明重要成果 |
战国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
两汉 | 汉代耧车,是古代世界先进的农业工具,形状与构造已初步定型,直至今天农村使用的耧车仍没有多大变化,可以算是现代播种机的雏形。 |
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日益普遍,也促进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 |
张仲景创作的《伤寒杂病论》,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是后世从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 |
华佗发明“麻沸散”,开创外科手术新纪元,在世界医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贡献。 | |
三国 | 马钧制作的翻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常用的水利灌溉器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刘徽提出“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在数学历史上有着重要突破。 | |
南北朝 |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