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完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警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成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

    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

    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祥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

    (摘编自林艳、雷嘉棋《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B . 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 C . 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严谨。 D . 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显有别。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 B . 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 C . “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 D . 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B . 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C . 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D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4. (4) 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分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5. (5) 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 2.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

    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水声或如悄声细语,或如雷声阵阵

    这就是怒江。它沿岸的一条公路如游丝般蜿蜒,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一路向前。紫红的三角梅拥挤在山脚,亮白的陈年积雪闪烁在山巅。一个又一个村寨攀上山腰,悬挂于峭壁和陡坡之间,那一座座堔木房,就像长在千年古树干上的苔藓,湿漉漉地延展。时隐时现的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微茫又邈远。著名的东方大峡谷,用平均 2000米的深度、300 多公里的长度提醒人们: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似乎心有不甘,也想证明点什么,我将脑袋伸出车窗,使劲睁大双眼,却怎么也无法在一望之中把这宏大瑰奇的景象尽收眼底。

    忽然,从邻座传来了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有点吃惊,既因为游客中竟然有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也因为那不同凡俗的浑厚乐声和细腻的音质。“是用手机播放的吗?”我用手指捅了捅那位倚靠在椅背上闭目聆听的同行者。他立起身,把身侧一个用三层板拼合起来的木匣亮了出来。那是他自制的一个播放机,插上存有上千首乐曲的U盘,就能随意选播自己想听的乐曲。

    “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像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

    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一带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在高楼独守孤影,而是迈开脚步四处旅游,除了带着自制的播放机,还带着一台数码相机。“昨天刚从拉萨坐飞机到昆明,在候机大厅的凳椅上,我脚搭在行李箱上睡了一夜,今天就乘车直奔怒江来了。”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

    “当年我只是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有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的熙熙攘攘里,我常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②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又转得那么不动声色,甚至没有激起半朵浪花。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的时候,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她向大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戴在群峰头上的皇冠山高贵华美。当一抹阳光落在上面,它就像刚从黄金的汁液里捞出来一样,润润的,闪着金黄的光。为了拍一张把“皇冠”戴在头上的照片,游客们四处寻找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李导微笑着走过来,一一指导并帮忙。当相机屏幕上显示出一位手持小木匣(自制音乐播放机)的“老皇子”时,她轻拍手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位北京老人也咧开嘴笑了。

    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复活了,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可爱和天真。

    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李导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的女马锅头

    泥石流、桥梁损毁、雪崩、大雪封山……甚至自己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流汗流血,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

    值得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她的家乡和外界的联系变得便捷。前些年,为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锅头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一方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和穿着入时的男女……③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

    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开启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到达观景台时,李导招呼大家下车。当我眺望山谷对面被云雾笼罩住的山坡以及山上的村寨时,迷离朦胧的烟火人家好像也被一种神秘感笼罩住了。

    “能不能把那里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李导大声问所有人。

    那位北京老人回答说“那是一个天上的村寨。”想来《天上的街市》中,“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这世外桃源里应该不难遇见吧。

    李导带领着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这时,我却很清楚地看见,她的手自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

    (有删改)

    【注】①马锅头:茶马古道上马帮的首领。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所写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相关内容,既突显了老人的形象,也讴歌了怒江山水。 B . 来自北京的老者,从拉萨取道昆明直奔怒江而来,不是为了怒江山水,而是为了寻找自己的青春。 C . 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在马帮来时“喜极而泣”,可见在山村闭锁时期,马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D . 李导清醒认识到时代不再需要马帮,她转行成为一名高山导游,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2. (2) 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处句式整散结合,长短错落,又多用四字词,摹山画水,语言极具感染力。 B . ②)处引用毛泽东诗句,诗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气势,使人震撼。 C . ③处把传统马帮放在现代都市生活背景下写,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马帮的愚昧落后。 D . 文章通过概述与特写相结合讲述李导的经历,她人生的转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3. (3) 作者笔下的怒江呈现了“成千上万种美”,请结合文本概括怒江的自然之美。
    4. (4) 标题“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公往来塞下,勤苦忘寝食,期有以报上。出按屯至泾原,闻元昊乞和,公谕诸将曰:“无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不可懈弛。”遽调兵瓦亭。兵未集,贼果犯山外。公指图授诸将曰:“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且惰也,击之。”而裨将任福、王仲保狃小胜,数违制度。公遣府吏耿传就诘责,不从,则又福曰:“违节度,有功亦斩。”任福犹进兵,遇伏,遂战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帅使收余兵,得檄福衣带间,封上之。安抚使王公尧臣亦以实奏朝廷,知罪在诸将,止。

    (节选自《韩忠献公琦行状》)

    材料二:

    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尹洙为判官,同诣阙献入攻元昊之策。时吕夷简居上弼,天下之务一断于己。吕因谓人曰:“自刘平败覆以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岂可沮之也?”然吕不计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说,识者非之。韩、尹既遂请,即驰驲而西。自畿甸近郡,道路拥塞,晓夜不绝。其诸用度尽于关中括取,州县不胜其扰。范仲淹虽与琦同副帅任,已专守延安,不预此议。及师举有期,仲淹固执不可。洙径走延安见仲淹,图为协力,仲淹终不从。元昊遂并兵来寇,欲逆折官军之锋。琦谓诸将曰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而贼辄来犯其胜必矣。将佐皆庸人无谋虑,贼又羸形诱之,时委老弱牛畜令官军俘获,众益喜,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争请行,亦有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时任福辈竟至好水川,贼所伏劲兵由四山而下,不可胜数。烟尘坌合,前后相失,官军围蹙其中,无复行阵。流矢如雨,杀声震地,任福而下将佐死者五十余人。

    (节选自《儒林公议》)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琦谓A诸将曰B今勇将C锐师悉萃D于此E而贼辄来F犯G其胜H必矣。

    2. (2) 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邀,文中指阻拦、截击,与《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不同。 B . 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于书写重要文书的较长竹木简,文中此处特指信函。 C . 诣阙,指赴朝堂或京都。阙,本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 D . 逆折,指摧折、挫折,与《蜀道难》中“冲波逆折之回川”的“逆折”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琦在出外巡察时听到了元昊求和的消息,认为这是阴谋,应当加强自身防务,结果军队尚未集合,敌兵就从山外发动了袭击 B . 裨将任福遇伏战死,有人请求从重处置韩琦,后在任福衣带里发现了证据,王尧臣也将此据实上奏朝廷,韩琦才得以洗清罪名。 C . 在吕夷简同意了进攻元昊的请求之后,韩琦、尹洙开始采取行动,军队的各种开支完全从关中搜刮,州县不能承受他们的骚扰。 D . 范仲淹虽然参与了进攻元昊的军事行动,但是他专守延安,即使尹洙径直到延安拜见他,希望他能够协同助力,他也没有听从。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

      ②自刘平败覆以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岂可沮之也?

    5. (5) 从材料二看,韩琦入攻元昊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4.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途中晴

    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描写了傍晚雨后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明白晓畅,所写之景如在目前。 B . 颔联描写雨收天开、树影横斜、山峦初现、晚云低垂的景象,气象宏大,视野开阔。 C . 颈联描写芳草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急雨冲成的小水流淌入小溪,尽写初晴之景象。 D . 诗歌虚实有致,有云开雨霁之实景,也有诗人想象中明月当空的虚景,变化自如。
    2. (2) 有人评此诗“苍幽合作,无一恒笔”,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 5.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
    2. (2) 《荀子·劝学》中,作者用“”和“”说明出行有所凭借,先后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最终导致民心背离。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2. (2) 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3. (3) 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①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②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 7.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许多人都有被闹钟惊醒的不愉快经历:脑袋晕、心跳快,感觉整个人都不好。被闹钟叫醒为何如此痛苦?

    我们先来了解睡眠的过程,人进入睡眠进程后会经历几个睡眠周期的循环,每个睡眠周期内又经历浅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动期三个阶段。人在浅睡眠阶段,    ①     , 如果不受到干扰就能顺利进入到深睡眠阶段。深睡眠阶段,人会睡得很沉,呼吸和心率都处于最低水平,身体也会完全放松。人在这个睡眠阶段中很难被吵醒。快速眼动期,呼吸和心率都会加快,眼球会在眼皮下来回转动,此时,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和醒着时差不多,“自然醒”往往发生在快速眼动期后。

    在浅睡眠阶段或是快速眼动期后被唤醒,都不会觉得很难受, ② 根据研究显示,在深度睡眠中如果被闹钟唤醒,瞬间会血压骤升、心脏猛跳、身体紧绷,而且醒后的2个小时内,认知、运动能力都会受到阻碍。此外,大脑还会因此积累更多令人困倦的腺苷,昏昏沉沉,人的脾气也比平时暴躁许多。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三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多享受过程,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