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你将所选答案的代号填入表格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3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3分,共40分)
  • 31. (2024七上·潮安期末)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冲突中交融,在互补中共进,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五渗透,取长补短。

    图一穿汉人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图二食用烧烤食品

    材料五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3. (3) 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
    4. (4) 请说出两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 (5) 材料五中,两千多年前对开辟“陆上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采取了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意义?
  • 32. (2024七上·潮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据材料一,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3. (3) 材料三汉武帝所采纳的建议是什么?反映的史实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4. (4)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 33. (2024七上·潮安期末)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材料二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先前古人,文字记录用竹简,羊帛,牛帛,丝绢,绸缎,动物骨甲,石板,造纸术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材料三   张仲景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材料四   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

    材料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六   后人称(兰亭序)道媚劲健,绝代更无。

    1. (1) 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
    2. (2) 我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后来是谁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纸张的普及?
    3. (3) 张仲景生活在哪个朝代?此人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4. (4) 贾思勰的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如何?
    5. (5) 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他最伟大的著作是什么?
    6. (6) 它的作者是谁?他被后人称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