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6分。
  • 1.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 . 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 . 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 . 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 2. (2023九上·茂名月考) 苏格拉底说:“它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统治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该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全体雅典人均可参与国家管理 B .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了统治者的能力和品德 C . 雅典注重对公民知识和道德上的培养 D .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 3. (2023九上·宝安期中) 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马其顿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有利于(     )
    A . 巩固大一统民族国家 B . 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 C . 推进地区间文明交流 D . 延续雅典式民主政治
  • 4. (2023九上·宝安期中) 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印度洋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最为重要的水域,见证了罗马帝国同东方的海上贸易辉煌。罗马帝国印度洋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帝国拓展海上贸易需求扩大 B . 海上丝绸之路创造贸易条件 C . 航海知识丰富利于远洋航行 D . 打败阿拉伯帝国夺取制海权
  • 5. (2023九上·宝安期中)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
    A . 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有利于民族认同 B . 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C . 罗马万民法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 . 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先进优越
  • 6. (2023九上·宝安期中) 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一方面封臣是封君的人,封君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一旦不用陪侍封君左右,封臣俨然就是自己领地中的国王。材料反映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     )
    A . 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B . 私人关系与契约关系相结合 C . 政治分封与军事义务的统一 D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7. (2023九上·宝安期中) 公元807年,查理曼大帝签署的《维莱敕令》指导庄园管家管理庄园,要求管家分门别类地统计庄园数以百计的各种资源和物资,确保庄园具有各种类型的工具,储存各种食品、酒类、副食,并保证庄园拥有各门类的工匠。这客观上表明(       )
    A . 领主残酷剥削庄园 B . 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C . 当时商品经济发达 D . 庄园孕育新经济因素
  • 8. (2023九上·宝安期中)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有学者在论及这一时期的欧洲时指出,这一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欧洲城市自治逐渐加强 B . 大学教育不受教会影响 C . 封建王权不同程度削弱 D . 教会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 9. 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 .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 .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 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 . 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 10. (2023九上·宝安期中)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 . 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 . 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 . 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 . 法典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 11. (2023九上·宝安期中) 有学者说:“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了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影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该学者称赞的是(     )
    A . 波斯帝国文化影响深远 B . 亚历山大帝国文化发展 C . 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贡献 D . 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传播
  • 12. (2023九上·翁源月考) 下表为英国某贵族庄园经营情况表。据下表分析,这一经营情况(     )

    项目时间

    租地农场主租地数占比

    缴纳租金占比

    自耕农租地数占比

    缴纳租金占比

    1633年

    ≤30%

    约50%

    60%~70%

    约50%

    1649年

    42%

    67%

    58%

    29%

    A . 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 .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C . 强化了英国新贵族的统治 D . 促成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变
  • 13. (2024九上·罗定期末) 史学家钱乘旦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整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千万不要把地理大发现仅仅看作地理的发现,只是找到几条海上通道,或者一块新的大陆。”作者意在强调,地理大发现(     )
    A . 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B . 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C . 开启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 . 促使西方优势的形成
  • 14. (2023九上·宝安期中) 下表反映了16、17世纪的国际分工。由此可知(       )

    地区

    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

    提供自然资源

    非洲

    提供奴隶

    亚洲

    制造日常消费品

    欧洲

    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A . 国际分工促进各大洲的繁荣 B . 亚洲在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C . 世界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 欧洲开始了海外殖民扩张
  • 15. (2023九上·榕城期末) 有学者指出:“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为其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列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A . 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B . 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 C . 英格兰颁布《大宪章》 D . 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 16. (2024九下·长沙期中)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下列,解决层次一的措施是(    )
    A .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 . 采取联邦制的形式 C . 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 . 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 17. (2023九上·宝安期中) 18 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 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 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源于(     )
    A .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 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 C . 工业革命弊端初显 D . 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
  • 18. (2024九下·合肥模拟) 1856 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之间”,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托克维尔之间”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 . 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仍在长升期 B . 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 . 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 D . 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 19. (2024九下·汕尾模拟) 下表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十二铜表法》规定,在无遗嘱死亡且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其遗产由宗亲继承,无宗亲时再由族亲继承

    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

    B

    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

    C

    1787年美国宪法中明确警告那些扰乱社会的人,政府将创建由总统领导的联邦军,以“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

    取消了州政府的自治权

    D

    《拿破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法国政府用立法巩固大革命成果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数十年间,整个国家向城市化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大幅度提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却无人能够阻挡这一趋势,只能去适应它。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
    A . 发生的历史背景 B . 开始的具体标志 C . 发展的有利条件 D . 带来的社会影响
  • 21. (2024九下·仙游月考) 21 世纪初,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引用了如下事例:当年在马克思移居的国家英格兰,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成为城镇工人阶级。这种曾经让马克思深感震惊的暴力掠夺过程如今正在巴西和印度等国重演。由此可知,作者旨在(     )
    A . 揭露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 . 说明各国城市化进程具有规律性 C . 鼓舞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斗争 D . 论证马克思主义仍有强大生命力
  • 22. (2024·蓬江模拟) 1871 年巴黎公社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歌曲写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萧三版译本)。后来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传唱到全世界,据此可知《国际歌》的创作与传播( )
    A . 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形成 B . 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 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D . 代表了民族解放独立的追求
  • 23. (2023九上·宝安期中)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民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文中的“新起点”是指巴黎公社(     )
    A .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 第一次真正地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 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向联合 D . 标志着无产阶级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
二、第二卷 (非选择题题,共24分)
  • 24. (2024九上·封开期末) 文艺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包括赞美上帝或歌颂圣徒的教会文学和对世俗爱情的理想化追求、对教会统治反抗等的世俗文学。下表为12世纪两部英国文学代表作的概况。

    代表作

    主要内容

    《不列颠诸王史》

    亚瑟王无比严酷地对待敌人;面对因战争而受难的无辜教士、大众时,他又无比仁慈、心软。

    《猫头鹰与夜莺》

    诗人用了较多笔墨对爱情以及女性在婚姻中不平等地位进行了描述。

    材料二:在《神曲》中,但丁以“由于怯懦而放弃大位的人”影射教皇切勒斯蒂诺五世的不作为,以“路途的艰苦”隐喻西欧社会中的动乱,以“身上涂满油的角斗的人们”隐喻因吉卜林派和圭尔弗派之间的争斗而给佛罗伦萨带来的灾难,以“骑兵拔营、发动进攻、举行检阅”隐喻意大利各个城邦之间的混战。

    ——摘编自张春杰《但丁思想研究》

    材料三:

    时间

    作者

    作品

    内容简介

    1649年

    弥尔顿(英国清教徒文学的代表)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

    一个仁慈的、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仁慈的国王是伟大的,与之相反,对人民有巨大危害的就是暴君。仁慈的国王是民众共同的父亲,但查理却是人民共同的敌人。

    1667年

    《失乐园》

    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诗中讲述了撒旦因反抗上帝的权威而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到伊句园进行复仇。对撒旦的描写倾注着作者的革命思想。

    材料四:18世纪下半叶起,风景画在英国异军突起。透纳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人物。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代表作共同的关注点及所属类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神曲》对西欧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部作品,指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时代价值。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绘画作品取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文艺创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5. (2023九上·宝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6世纪开始,大和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皇室与贵族之间为争夺土地和部民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开始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

    ——摘编自统编《世界历史》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并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