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 加水溶解,测温度 |
B |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 闻气味 |
C | 除去K2SO4溶液中少量的K2CO3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D | 除去NaCl固体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干燥 |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上图所示粒子中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填字母)。
上述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微粒名称)。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KCl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酸雨的成因和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分析酸雨的成因
【查阅资料】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常见的酸雨有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和混合型酸雨。
【收集证据】下雨天,同学们收集了某地下午三点到三点半之间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雨水水样的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 15:05 | 15:10 | 15:15 | 15:20 | 15:25 | 15:30 |
雨水的pH | 4.95 | 4.95 | 4.94 | 4.88 | 4.86 | 4.85 |
【小组交流】
活动二:探究酸雨的成分
【作出猜想】酸雨的成分中含有H+、、等。
【规划方案】验证雨水中含有H+、。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向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 | 雨水中含有H+ |
实验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雨水中含有 |
【反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