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 专题14 整本书阅读

更新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33 类型:一轮复习
一、题型预测1 单独模块考查
  • 1. (2024高一下·嘉兴期末) 结合《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收获,完成各题。
    1. (1)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的是贾府中的国府。
    2. (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助多人视角分别叙写贾府,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请根据原著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社会身份

      与贾府关系

      作用

      底层百姓,老寡妇

      贾府远亲,与王家沾亲

      冷子兴

      周瑞家的女婿

      苏州诗书世家贵族小姐

      借助她的视角,交待贾府布局陈设及人物关系

  • 2. (2023高一上·绍兴期末) 结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题。
    1. (1) 下面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也为土地所束缚。 B . 乡土社会中的“家”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是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社群。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是日常可见现象。 C . 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因为欲望是文化事实,比如北方人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 D . 个人经验所形成的方式,可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而社会共同经验的积累,才足以应对大多数的问题,这就是乡土社会契约的效应。
    2. (2)  下列现象与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不相契合的一项是(    )
      A .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B .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C . 物以类相聚,人以群体分。 D . 老乡带老乡,一起奔小康。
    1. (1) 根据《乡土中国》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社会是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是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乡土本色》) B . 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从个别的、片刻的情 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再论文字下乡》) C .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私人和私人之间的关系;现代西洋社会的结构则是个人通过团体 发生相互的联系。(《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D . 乡土社会中家族大小受人数多少而决定。由父母和四个孩子组成的家族要大于公、婆、儿、 媳所构成的家族。(《家族》)
    2. (2) 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等到传真技术发达后,人可以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用不到了。 B . 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是行为 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 C . 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前代生活中证明 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D . 寄居社区边缘上的人们不能真正成为村落社群中一员,因此他们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 利,不为人所信托。
  • 4. (2023高一上·内江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把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列为“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通读,估计有些同学拿起这本书,翻几页,会觉得难,读不下去。以前课文是一篇一篇地教,①____又是很少接触过的学术专著,感到难,属于“正常反应”。

    ②____。这是社会学的经典论著,学术性强,即使这方面的专家,读起来也要费一番心思的,何况我们中学生?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③____,是那样遥远,农村的学生也未见得就不感到陌生,这也会造成阅读障碍。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提到了中学生阅读《乡土中国》面临的哪些困难?请梳理作答。
  • 5. (2023高一下·红桥期末)  学校为展示同学们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成果,围绕《红楼梦》《乡土中国》这两部指定阅读书目,拟召开“阅读·我的挚爱”读书演讲会。现请你撰写演讲用的提示卡片完整版,以供平时练习使用。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80字。
  • 6. (2023高一下·辽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说,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诗人欧阳江河说,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学者费勇说,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关于“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题型预测2 与其他模块融合考查
    1. (1)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红楼梦》以全本演出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演出由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和下部“秋冬·食尽鸟归”组成,跨越四季,岁月沧桑,再现原著经典场景。下列经典场景不能被选入“上部”的是( )
      A . 元妃省亲 B . 群芳夜宴 C . 湘云醉卧 D . 迎春误嫁
    2. (2) “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中任选一位,写出你的“一字评语”,并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你的理由。(50字以内)

      王熙凤精:因为王熙凤精明能干,且精于人情世故,所以用“精”字评价。

    1. (1) 以下诗句隐含了《乡土中国》中“安土重迁”观念的一项是(   )
      A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B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C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 .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 (2) 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已来迁就外加,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古典的,也是亚普罗式的。

      (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材料二:秀莲提出分家,孙少安坚决不同意,后来,老人反过来劝说少安,最终成功分家。搬进新窑后,秀莲更加用心经营她和少安的小家庭,但这些表现使得少安“十分难堪”,并觉得妻子“不像话”,因为他觉得自己首先是孙家的“儿子”,其次才是秀莲的“丈夫”。

      (路遥《平凡的世界》)

      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并联系《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二秀莲和少安产生冲突的原因。

  • 9.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下面是《教育家》杂志对“今天如何读经典”系列丛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和李春雨的一段访谈。

    《教育家》市面上的书泥沙俱下,各种“经典好书”榜单层出不穷,学生、家长选书无所适从,您认为什么样的书是“经典”?

    刘勇:经典既能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效应,又能够穿越时代,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以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作家 , 用笔继承优秀传统,荡涤黑暗社会,寻求政治解放。他们最注重传承,又最注重创新;最强调立本,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担责任;最深刻地批判社会,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最尖锐地揭露人性的丑恶,又最深情地关注着人类命运的发展。

    《教育家》新课改提倡“整本书阅读”,关于整本书阅读“怎么读”,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春雨:我认为,进行“整本书阅读”要讲求策略。

    第一, ① 。不要为了应试去片段化地阅读,甚至背诵名家名句。一定要相信阅读是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它能让人的内心变得丰盈而充满力量。

    第二,    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对近3000名读者做过调研,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也都赫然处在前10名。而专家给出的“药方”则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唯有一字一句、逐节逐章地坚持读下去!读书没有捷径。

    第三,    ③ 。阅读经典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归根到底,是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读不懂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不是经典作品不够好,只能说明一般读者还缺乏与之相交流、相碰撞的生活广度与思想深度,缺乏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积累。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B .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家族”且成系统的。 C . 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 (2) 概括“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建议,填在文中横线处,每句不超过10个字。
    3. (3)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即将结束,高一(1)班策划开展“《乡土中国》研读徼报告展示”活动。他们邀请了语文教研室张主任参与活动。下面是展示活动主持人开场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规范得体,请找出语句(填写序号即可)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衷心地感谢张主任接受我们的邀请,②并感谢张主任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③惠顾我们微报告展示活动现场。④张主任是一位学富五车且有风骨、有思想的老师。⑤近几年来,发表语文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⑥出版教育教学拙著一部。⑦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主任的到来。⑧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的《乡土中国》研读成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