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
南方 |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
材料一:儒、法、道、兵四家占据着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导地位。其中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关注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法家的重点是实行严刑峻法,给治国经军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而兵家则……
材料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体现了一体多元、优势互补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单一学派认识上的缺陷,从而在治国实践中有更大的理论选择空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倪训刚、徐会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述》
材料一:小明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绘制了一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年代尺示意图,并准备举出一些政治制度。(如下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朝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初,都主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实行汉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改编自《中国历史战争之两宋烽烟》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时间 | 事件 |
1839年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1840—1842年 | 鸦片战争 |
1851——1864年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1898年 | 戊戌变法 |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高潮 |
1911年 | 武昌起义 |
1915年 | 新文化运动 |
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 |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1949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有人根据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归类为“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简表
主要内容 |
A: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政府)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
B:实行减租减息,减租一般以二五为原则,减息减至一分半为标准。减租减息后,佃户应如数交租、债户应如数交息,一般不得再行拖延或减免。 |
C: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D: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一份给地主一份---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