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如下图所示,皇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     )

    A . 黄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B .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 黄帝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 D . 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2. (2024七上·衡阳月考) 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
    A . 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 .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 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 . 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 3.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 .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 . 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 . 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 4.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北宋福建进士录取情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 . 考试内容来自“四书”“五经” C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 大量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 5.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自唐朝以来,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各领风骚。写作风格也由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受众群体日益扩大。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文化专制的松弛 C . 外来文化的影响 D . 科举制度的完善
  • 6.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 .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D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
  • 7.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下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 国民革命运动 B . 秋收起义 C . 人民解放战争 D . 南昌起义
  • 8.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历史史实是指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客观存在的事情,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看法或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左宗棠在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 B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伪满洲国建立 D . 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 9.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1950年11月,有“常胜师”之称的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盖伊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援,他们手里拿的是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他们”指的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10.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其中面值10元的银币背面图案分别为:安徽小岗村的禾苗和稻穗,上海浦东标志性建筑及南浦大桥、黄浦江等组合设计,深圳城市建筑、蛇口港、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设计。纪念币这些设计(     )

    A . 代表改革开放的成就 B . 表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 . 反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 体现农村改革的影响
  • 11.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突出。下列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     )

    A .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12.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下面一组图片中的人物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       )

       

    A . 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B . 民主自由,男女平等 C . 艰苦奋斗,献身国防 D . 勇于攀登,创新科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4分,第15题10分,16题14分,共52分)
  • 13.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以史为鉴,中国古代治国智慧,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我国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法、道、兵四家占据着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导地位。其中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关注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法家的重点是实行严刑峻法,给治国经军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而兵家则……

    材料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体现了一体多元、优势互补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单一学派认识上的缺陷,从而在治国实践中有更大的理论选择空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倪训刚、徐会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述》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家思想的重点。战国时期哪一事件对这一治国思想进行了实践?请以西汉史实说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实践,为推动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 (2)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除了“注重道德自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还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从秦朝到汉朝儒家思想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特点。综上所述,你认为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治国思想?
  • 14.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我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明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绘制了一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年代尺示意图,并准备举出一些政治制度。(如下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朝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初,都主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实行汉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改编自《中国历史战争之两宋烽烟》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在A、B两处,分别举出一项该朝代创新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例史实说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台湾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各举一例)综上并结合所学,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 15.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有人根据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归类为“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 16. (2024九上·天心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简表

    主要内容

    A: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政府)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B:实行减租减息,减租一般以二五为原则,减息减至一分半为标准。减租减息后,佃户应如数交租、债户应如数交息,一般不得再行拖延或减免。

    C: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一份给地主一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判断A、C土地政策出现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上述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改造中在农业上“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的基本方式是指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何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上,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