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使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B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古籍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录
  • 2. (2024七上·长沙期末) 经考古发掘,在玉蟾岩遗址、贾湖遗址,东胡林遗址等众多遗址中均发现了碳化的农作物种子。这说明我国原始先民创造了发达的(       )
    A . 农耕文明 B . 渔猎文明 C . 石器文明 D . 青铜文明
  • 3. (2024七上·长沙期末) 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分封制、桀 B . 宗法制、纣 C . 推选制、启 D . 禅让制、启
  • 4. (2023七上·南海期中) 青铜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春秋公羊传注疏》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由此可知(  )
    A . 青铜礼器兼具南北特色 B . 青铜鼎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 C . 青铜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D . 青铜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 5.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6. (2024七上·长沙期末)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项羽刘邦起义 D . 黄巾起义
  • 7. (2024七上·长沙期末)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 儒家治国思想 B . 郡国并行制度 C . 休养生息政策 D . 盐铁官营专卖
  • 8. (2024七上·长沙期末)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下列能从《丝绸之路示意图》中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 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洛阳 B . 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和非洲 C . 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地区众多 D . 丝绸之路最远到达西亚地区
  • 9.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它不同于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与这一“创举”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孔子 B . 司马迁 C . 张仲景 D . 司马炎
  • 10. (2024七上·昆明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 . 公元2世纪初 B . 公元2世纪末 C . 公元3世纪初 D . 公元3世纪末
  • 11.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制作图示有助于将复杂的历史变迁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情况,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 . 蜀汉 B . C . 西晋 D . 东晋
  • 12. (2024七上·长沙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齐民要术》 C . 《兰亭集序》 D . 《女史箴图》
二、材料题(共4个小题,第13题10分,第14-16题各14分,共52分)
  • 13.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请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从东周到西汉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推动“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14. (2024七上·长沙期末)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秦国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哪一措施?由此,商鞅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 15. (2024七上·长沙期末)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间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境),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彭本文《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列举两例)。从材料三中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 16. (2024七上·长沙期末)

    历史地图、图片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史实、探寻历史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题搜集的不同类型图片史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形势图】

    (1)从图1可以看出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当时带来的积极作用。

    【示意图】

    图2

    (2)图2是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哪一官职?根据示意图2,指出该时期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管理制度?

    【数据图】

    图3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3)图3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怎样的问题?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史料和相关史实,你能探寻出怎样的历史规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