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教联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九上·湘阴期中) 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春节放烟花 B . 端午赛龙舟 C . 中秋赏明月 D . 重阳插茱萸
  • 2. (2024九上·北京市期中) 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 . 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 . 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 . 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
  • 3. (2024九上·黄石月考)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 .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组分之间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 C .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
  • 4.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 .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 .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 .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5. (2024九上·黄石月考) 下列变化在厨房中经常发生,其主要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 农家用糯米自酿米酒 B . 燃气灶上液化石油气燃烧 C . 铁锅因保存不当而生锈 D . 启封后未及时喝完的牛奶变酸了
  • 6. (2024九上·上犹期中)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 7. (2024九上·黄石月考) 下列是硫粉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表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 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硫粉,看到硫粉呈黄色 B . 硫粉在燃烧匙中被加热时变成液态 C . 液态硫受热进一步变成硫蒸气 D . 硫蒸气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8. (2024九上·黄石月考)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 9.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A . 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B .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 . 水和双氧水(二氧化锰) D .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 10. (2024九上·赫山期中)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 高锰酸钾 B . 空气 C . 双氧水 D . 二氧化碳
  • 11.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空气

    Y

    化学变化

    氧化反应

    混合物

    氮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4九上·黄石月考)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微粒现: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B . 转化观:汞和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 能量观:有能量改变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 13.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使温度尽快降低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 . 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 . 装置漏气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
  • 14. (2024九上·黄石月考)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 (1)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NH3)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D .
    2. (2) 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15. (2024九上·黄石月考)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水用的钢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吗?其实,这种气体既不是氧气,也不是普通的空气,而是一种特殊的空气—人造空气,人造空气是将普通空气中的氮气除去后,把氧气和氦气按照1∶4的比例混合起来制成。这种人造空气中的氦气,极难溶于水、可以防止潜水员从深海处上升体内恢复常压时产生氮气泡造成的“气塞症”。通常情况下,人造空气的密度只有普通空气的1/3,呼吸起来也比普通空气轻松得多,可以减轻人呼吸困难,因此还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1. (1)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人造空气是一种(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根据资料学习,你可以推理得出相同条件下氦气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填“大”、“小”或“相同”)。
    3. (3) 下列物质在人造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红磷 B . 木炭 C . 铁丝 D . 蜡烛
    4. (4) 潜水员潜水时使用人造空气可以减少“气塞症”的发生,主要因为在压强增大的条件下,氦气在水中溶解能力比氮气(填“强”或“弱”)。
  • 16.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氧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下列问题。

    1. (1)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煤炭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2. (2)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具有和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3. (3) 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原理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保持不变。
    4. (4) 写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17. (2024九上·黄石月考) 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刚好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请你计算需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 18. (2024九上·黄石月考)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选择C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相较B装置而言,其优点是

      ①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②能控制反应速率

    3. (3)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 (4) 小红同学利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19. (2024九上·黄石月考)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H2O2溶液

    浓度/%

    H2O2溶液

    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

    用量/g

    收集氧气的

    体积/mL

    反应所需的

    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2

    49.21

    30

    5

    55

    2

    10.76

    1. (1)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 (2)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碰撞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 (3) 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4. (4) 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哪个的催化效果更好,设计了如下实验:在20℃时,在两瓶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测量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时间

      1

      5%过氧化氢溶液

      0.2g二氧化锰

      t1

      2

      5%过氧化氢溶液

      0.2g氧化铜

      t2

      ①本实验中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②若t1t2(填“>”、“<”或“=”),则说明二氧化锰比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更好。

  • 20. (2024九上·黄石月考)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同学们猜测是否从地球带氧气上去的?
    1. (1)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2. (2)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这说明氧气具有性。

    3. (3)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填“>”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