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性质 | 资本组织形态 |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国营近代企业) | 官办(独资) | 官资官营 |
官督商办(股份制) | 商资官营 | |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 官商合资、官营 | |
民间商办企业 (民营近代企业) | 独资 | 独资者自营 |
合伙 | 资本家合伙经营 | |
股份制 | 大股东经营 |
时间 | 性质 | 来源 |
6世纪末 | 自主地 | 由祖上继承而来,是有完全所有权的地 |
8-9世纪 | 终身采邑 | 封臣从封主手里以优惠条件或免费方式获得,限终身享用,以服军役回报封主 |
9世纪末10世纪初 | 世袭采邑 | 由终身采邑转变而来,封臣以效忠和提供军役形式持有,可以继承 |
材料一:“钦差”称谓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元人杨显之的杂剧《秋夜潇湘雨》中即将“廉访使”称为“钦差”,不过,在元代之前的史籍及元代的其他文集、笔记及政书文献如《元典章》中,都未见有关于“钦差”记载,“钦差”极有可能是元代民间俗称。当然,这种俗称的出现也并非是毫无根由,应该是对一些相关记载的简称或者拼凑。元人刘敏中在一篇奏疏中讲到:“近蒙都省遣差,钦赍圣旨奉使宣抚山北辽东道……”。“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刘敏中提到的“遣差”“钦赍圣旨”字样,很有可能成为民间将其简化为“钦差”称谓的史源之一。
——摘编自张纪伟《明代钦差考》
材料二:虽然明朝以前也有皇帝临时派遣官吏专门处理某项事务的这种具有钦差性质的行为,但正式的“钦差”称谓则始于明朝,并且沿用至清。关于“钦差”在明代的使用,有学者认为“明代巡抚职官的出现,即标志‘钦差’的出现”,巡抚始设于宣德年间,故而“钦差”的出现当在宣德年间。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虽然其统治机构已相当完备,但面对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形势及因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封建的国家机器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时已显得力不从心。钦差大臣的出现作为对现行官制职能的一种补充,在清代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晶晶《清代钦差大臣存在原因探析》等
材料:下表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变迁:
阶段 | 主要表现 |
春秋战国 | 孔子始创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孟子、荀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使儒学成为诸子中的蔚然大宗 |
两汉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 |
两宋 | 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陆九渊心学理论逐渐形成 |
明清 (鸦片战争前) | 明代王阳明成为心学集大成者;明末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
中国近代 | 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
——摘编自张召宁、吕耀鹏《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其认识》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一:罗马文明是公元前509年至公元476年间罗马人给人类留下的遗产,属于由城邦成功走向帝国的文明。与同类的波斯帝国文明、亚历山大帝国文明相比,罗马文明存在的时间最长。与其他文明相比,罗马文明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扩张性、分权治理和重视以法制为中心的“他律”建设等方面。
——摘编自杨共乐《从比较的角度看罗马文明的三大特征》
材料二:古印度文明独具特色。古印度地形割裂,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这造成了居民的复杂多样。印度人种众多,有本土的达罗毗荼后裔,有从北方迁移而来的雅利安人后裔,还有各种血缘混合的后裔。在政治上,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社会结构上,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封闭保守的农村公社;在文化上,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共存。
——摘编自张永秀《论古印度文明的特性》
材料三:西欧的封建制发展到中世纪时期,形成的是中央与地方平行的政治制度。由于层层封授的缘故,每个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绝对忠诚,而不是对最高封臣者——国王忠诚,封君很难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这种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高度整合的行政、司法体系,也没有一支常备军,国王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他与诸侯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契约的关系,双方以互惠的忠诚纽带联结在一起。
——摘编自陈敏等《中世纪西欧庄园会计簿记发展与评述》
材料:1910年元月,广州将军兼两广总督增祺上奏清廷,明确提议:“香洲自辟商埠,请定为无税口岸。”上谕当即命令中央有关部门对增祺的建议详加讨论后复奏。税务处率先站出来反对。该处在复奏中列举“种种疑难”,认为香洲港不可“定为无税口岸”。清廷并没有因税务处坚决反对而否决设立“无税口岸”的提议。香山商民与当地官史们对税务处提出的“种种疑难”,或予辩驳,或提出解决对策。税务处觉得对方的意见言之成理,便表示收回自己的反对意见:“香洲自辟商埠,体察实在情形,酌予特别办法,请准暂作无税口岸。”经清廷批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免税区——香洲“免税区”遂即于1914年初(元月)诞生。但香洲“免税区”草创不久,便因清朝的倾灭而遇挫。
——摘编自刘光永《清末改革中香洲“免税区”的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