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哺乳动物是生物界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有(  )

    ①体表被毛     ②体温恒定      ③胎生    ④哺乳      ⑤用肺呼吸.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 2. (2024七上·承德期末)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 有口无肛门 B . 有口有肛门 C . 无口无肛门 D . 无口有肛门
  • 3. (2024八上·白云期末) 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  )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身体呈两侧对称③背腹扁平④体表有刺细胞⑤有口无肛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4.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和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A . 运动器官 B . 感觉器官 C . 消化器官 D . 生殖器官
  • 5.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中国科学家在三峡地区大约5.5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类新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命名其为“夷陵虫”。夷陵虫身体两侧对称,呈长条形,具有明显的体节,也具有前后和背腹的区别。推测其最可能为             (   )
    A . 腔肠动物或线形动物 B . 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 C . 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 D . 线形动物或节肢动物
  • 6.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蚯蚓——体壁 B . 鱼——鳃 C . 龟——肺 D . 鸟——气囊
  • 7.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 . 软体动物身体外面都有贝壳保护 C . 软体动物的贝壳有单壳和双壳之分 D . 软体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 8.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 B .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C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 D .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 9.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当人从浅水滩上走过时,水中的鱼会迅速游开,这是因为(   )
    A . 鱼通过眼睛看见有人走过来 B . 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变化 C . 鱼耳听到了水声 D . 鱼通过鼻孔感知了水的波动
  • 10. (2019八上·海淀期中) 根据表中内容,下列相关结论不恰当的是(   )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蝴蝶

    飞行

    空中

    需要

    鲤鱼

    游泳

    水中

    需要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A . 表中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B . 只有具有肌肉和骨骼的动物才能进行运动 C . 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 D . 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 11.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有关“观察蚯蚓”实验的操作及观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需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以保持其体表湿润 B . 应将蚯蚓置于光滑的玻璃板上以便其快速运动 C .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不分节 D . 蚯蚓的身体没有前后及背腹之分
  • 12.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蝗虫的外骨骼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B . 家兔发达的盲肠与其植食性有关 C . 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D . 蚯蚓身体具有刚毛,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 13. (2024八上·广州期中) 人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14.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如图,b是肱三头肌,a是肱二头肌,完成曲肘动作需(       )

    A . a和b都舒张 B . a和b都收缩 C . b收缩、a舒张 D . b舒张,a收缩
  • 15. (2022八上·黔江期末) 上万甚至上亿只蝗虫的集群行动常会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研究发现,蝗虫在野外每平方米不少于50只时,才会出现集群行动,且数量越多会越早确定行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蝗虫的这种集群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 集群行动的现象说明蝗虫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C . 这种集群行为可能有利于蝗虫的繁育和防御天敌 D . 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更有效
  • 16. (2023八上·南昌期中)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以下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 . 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C . 森林中筑巢的鸟类 D . 池塘里的一群青蛙
  • 17. (2020八上·永定月考) 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8. (2023八上·普宁期中) 苹果成熟后果实颜色鲜艳,味道由青涩变酸甜,能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种子随粪便排出而传播;蜜蜂采蜜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这些事实说明(   )

    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④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的是(  )
    A .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 .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 .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 D .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 20. (2024八下·扬州月考) 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A . 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 . 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 . 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 . 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 21. (2024八上·柳州期中)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捕获的蚂蚁必需来自同一蚁穴 B . 用饥饿的蚂蚁做实验 C . 连接B、C岛间的“桥”和A、B岛间的“桥”的粗细和长短应一致 D . 做实验只要两只蚂蚁就可以了
  • 22.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③是单细胞真菌 B . 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C . 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 . ①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23. (2024八上·白云期末) 1864年7月14日,巴斯德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展示了鹅颈瓶实验的结果。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鹅颈瓶的形状是为了防止氧气进入肉汤 B . 将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其中原有的细菌 C . 打断“鹅颈”后瓶中肉汤自然产生细菌 D . 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繁殖需要氧气
  • 24.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 . 刚煮熟的食品中 B . 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C . 市面流通的货币上 D . 真空密封的罐头食品中
  • 25. (2024八上·南宁月考) 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被调查的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A . 久坐者关节炎发病率最低 B . 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 . 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 D . 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 26.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醋酸、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

    A . 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 . 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 . 酵母菌、醋酸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 . 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醋酸菌
  • 27. (2024七下·周村期末) 各种食品保存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
    A . 杀死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B . 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 C . 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D . 控制食品中水分的含量
  • 28.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为了延长蔬菜和水果的保存时间,使其不容易腐烂变质,李婶将刚才菜市场买回的蔬菜水果用保鲜膜封好后放在冰箱内贮存,请你想一想,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
    A . 酵母菌在低温环境下被冻死了 B . 细菌在低温环境中繁殖速度慢 C . 细菌在无空气环境中无法呼吸 D . 乳酸菌在无空气环境中无法繁殖
  • 29. (2024八上·白云期末)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分为甲、乙、丙三组,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组别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A . 二组,温度、空气 B . 二组,温度、消毒棉球 C . 二组,温度、细菌 D . 三组,温度、空气、细菌
  • 30. (2024八上·白云期末)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于自然界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 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C . 生产有机物 D . 促进物质循环
  • 31. (2024八上·白云期末) 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 . 有无细胞壁和细胞质 B . 有无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C . 有无细胞质和叶绿体 D . 有无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
  • 32.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类植物是(       )

    A . 绿豆和菜豆 B . 绿豆和紫檀 C . 合欢和紫檀 D . 合欢和菜豆
  • 33.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在大豆、菊、水稻、玉米等植物的分类中,(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A . 根、茎、叶  B . 花、果实、种子 C . 花、果实、叶 D . 茎、叶、花
  • 34. (2024八下·中山期中) 广东的荔枝有桂味、糯米糍等上佳的品种,这些不同的品种决定于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 物种多样性 B . 遗传(基因)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形态结构多样性
  • 35.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分析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森林可以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B .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唯一原因是森林被破坏 C . 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 D .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30分。在( )填写序号,在______________填写文字内容。)
  • 36. (2024八上·白云期末)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

    1. (1)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显著增高,据图1所示信息可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为。斑头雕能够适应这样艰苦的飞行环境与其形态及生理特点有关,表现在其体表丰厚的羽毛可以,且在寒冷条件下,斑头雁的血红蛋白与结合更紧密,肌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集,通过作用可为骨骼肌细胞提供更多能量。
    2. (2) 斑头雁适于长途飞行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

      ①如图2所示,斑头雁的[]龙骨突(或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飞行中双翼上举,吸入的空气一部分可进入并储存在[   ]中,两翼下垂,再将这部分气体挤压到[C]中,最终排出体外。每呼吸一次能够在肺部进行次气体交换。([   ]中填图中罗马数字或字母,“____”上填文字)

      ②下表为几种兽飞鸟类的身体量度数据,可见,斑头雁具有更大的,因此飞行时能产生更强大的托举力。

      种类

      体长(cm)

      翼展(cm)

      翼展,体长

      岩鸽

      29

      53

      1.83

      大天鹅

      160

      243

      1.77

      斑头雁

      69

      150

      2.17

    3. (3) 有些斑头雁每年会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往于印度和青藏高原之间,这种迁徙行为是鸟类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迁徙途中它们会一直“嘎嘎”地鸣叫,这是在,鼓励落后的同伴,让雁群保持队形。
  • 37. (2024八上·白云期末) 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加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

    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 (1) 麦尔发现的问题:烟草花叶病能够传染。为此作出的推测是
    2. (2) 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由此他作出了新的推测:
    3. (3) 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方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
  • 38. (2024八上·白云期末) 1967年,俄勒冈大学的径赛教练包尔曼和专门研究心脏的医学家哈里斯合著的《慢跑》一书出版,大大促进了慢跑活动的普及。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请分析回答:

    1. (1) 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是由、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 (2) 当人处于图A中所示慢跑状态时,其右上肢为动作,此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
    3. (3) 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无关的是______________。
      A . 呼吸系统 B . 消化系统 C . 神经系统 D . 循环系统
    4. (4) 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图B中,①和④表而覆盖,③内有滑液,使关节能灵活运动。
  • 39. (2024八上·白云期末)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同学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①准备三个相同大小的锥形瓶、150毫升左右的牛肉汤和消毒棉球等实验用具;

    ②实验前往三个锥形瓶里各注入50毫升牛肉汤并高温煮沸;

    ③将三个锥形瓶进行编号分组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条件及现象

    甲组

    乙组

    丙组

    瓶口

    用消毒棉球塞住

    敞开

    敞开

    温度

    20℃

    5℃

    20℃

    放置三天

    牛肉汤不变质

    牛肉汤不变质

    牛肉汤变质

    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实验前高温煮沸锥形瓶里的牛肉汤,目的是
    2. (2) 乙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 (3)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请你推测食品腐败的原因是
    4. (4) 分析甲组和丙组实验结果可知,除了细菌能引起牛肉汤变质外,还有也能引起牛肉汤变质,这些微生物的生活常常导致食品腐败、使人患病,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可量的损失,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
  • 40. (2024八上·白云期末)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分布在我国四川、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

    野生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却主要以吃竹子为生。与普通的食肉目动物相似,其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往往是身体的10~20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其消化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蛋白质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纤维素,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将其分解。野生大熊猫肠道中也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肠道较短,对植物中营养的利用率远低于真正的机食性动物。因此,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为了达到长期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人们尝试将圈养保护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丰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较多,有利于肠道对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猫多以竹子为食,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较低,梭菌较多,这更有利于对纤维素的分解。放归野外后,大熊猫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有些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数量增加,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导致大熊猫死亡。

    目前,研究人员加强了圈养大熊猫放归前过渡期的野化训练,并开展放归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猫的成活率得到提高。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由下图可知,与眼镜熊相比,大熊猫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更
    2. (2) 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梭菌数量较多,可以将分解,供大熊猫吸收利用。梭菌与大熊猫是关系。
    3. (3) 肠道内的酵母菌或芽孢杆菌大量增多会导致放归的大熊猫患肠道疾病。与芽孢杆菌不同,酵母菌属于生物(填“原核”或“真核”),因此防治疾病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4. (4) 在放归前,需要帮助大熊猫做好适应野外生活的准备。结合上文内容,请你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