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50 | 0.5 | 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23 | 0.5 | X | 3 |
取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再重新进行实验,相关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相关资料】白磷的燃烧温度为 40℃,在该温度下和氧气接触很容易发生自发燃烧,燃烧现象和产物均与实验室红磷燃烧现象相似。
Ⅰ 过滤:是分离和液体的方法。
如图是过滤装置的一部分,请根据图回答:
①若滤纸的边缘有图中的三个位置,则最恰当的位置是(填“a”、“b”或“c”)。
②倒入的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填“a”、“b”域“c”)。
③在过滤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可行的操作是。
A 赶走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气泡 B 将漏斗下端管口悬在烧杯中央
C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 D 可将待过滤的液体先静置片刻再进行过滤操作
Ⅱ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并计算产率。
① 仪器E的名称是;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填名称)。要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② 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
③ “活动与探究”中,操作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⑤称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④如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过滤后的溶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⑤如果学生通过正确计算,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分析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 |
溶解过程 | 。 |
蒸发过程 | 。 |
称量过程 | 。 |
经步骤1处理后的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经步骤 2 得到液态空气,此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Ⅱ. 根据表中数据:控制温度T2的范围为,可分离获得氧气。
物质 | H2O | CO2 | N2 | O2 |
沸点/℃ | 100 | -56.6 | -196 | -183 |
Ⅲ. 此方法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将其汽化分离。
膜分离法的原理: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填“大”或“小”),薄膜具有的性质(一条即可)。
Ⅰ.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A 作为发生装置,是因为。
Ⅱ. 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来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最适宜的收集装置是(填“C”、“D”或“E”),原因是;收集完氧气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 装置气密性不好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 导管口气泡设有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
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碳(C)”为主题进行大单元学习:
A. 碳燃烧的现象
下图是木炭燃烧实验过程: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这是因为;该实验中,能证明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2)为什么铁丝燃烧过程中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 科学实验证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铁丝中含有碳;据此推断火星四射后,燃烧产物中(填“有”或“没有”) 二氧化碳。
B 活性炭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3)如图是探究活性炭催化作用的实验过程,请你一起参与;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②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活性炭粉,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
③ | 待②中反应结束, 将试管里的剩余物进行、洗涤、称量 | 称得固体质量为 |
(4)由实验①②可知,活性炭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由实验②③可知,黑色固体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若证明黑色固体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称量步骤③中所得固体的质量 | 固体的质量仍为0.5g |
B | 将步骤③中所得固体放入盛有氧气的试管中, 充分加热灼烧,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 固体燃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 | 观察步骤③中所得固体的颜色 | 固体仍为黑色 |
D | 将步骤③中所得固体放入试管中,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
A. A | B. B | C. C | D. D |